首届中华戏曲精品邀请展完美收官

2023-7-4 17:06  |  来源:新华网

  6月23日,随着评剧《珍珠衫》的演出谢幕,由天津市文化产业协会主办,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天津北方演艺集团协办,天津艺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天津市现代文化艺术交流服务中心承办的“国粹芳华经典呈现”——首届中华戏曲精品邀请展在中华剧院顺利收官。

  
  本次邀请展从2023年3月17日开幕至6月23日闭幕,历时百天,涵盖了京剧、昆曲、越剧、评剧、黄梅戏、河北梆子六大剧种的30余部精品剧目,在近40场演出中,有逾百位中国戏曲名家相继登台,其中“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就有23位。为期三个月的高水平戏曲盛宴,让津门观众过足戏瘾。

天津市文化产业协会会长曹秀荣致辞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团长赵秀君致辞
  
  天津作为曲艺之乡、戏曲重镇,在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和发展中,一直秉承着“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宗旨,这也是天津市文化产业协会主办本次戏曲邀请展的重要依据和意义所在。
  
  本次邀请展从遴选剧目初始就确定了比较高的标准,全国优秀戏曲院团、全国知名戏曲艺术家演员、有全国影响力的青年戏曲传承人。在这样的标准下,最终呈现的每一个剧目、每一场演出都是精品。这些剧目和演出涵盖了全国重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典型代表和审美规范。
  
  京剧是国粹,是中国戏曲的典型代表,也是本次戏曲邀请展的重头戏。依托天津市青年京剧团,邀请全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加盟助阵,这样的组合使本次戏曲精品邀请展的京剧板块呈现出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准,演出现场气氛也高潮迭起,为广大戏迷观众津津乐道。
  
  除了京剧,其他剧种的演出剧目也都是经典呈现,名家汇聚。昆曲《牡丹亭》、评剧《赵锦堂》、《珍珠衫》、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五女拜寿》、河北梆子《钟馗》、黄梅戏《女驸马》、《红楼梦》等。这些剧目有对传统的忠实呈现,也有对经典的重新演绎,这是本次戏曲精品邀请展对于守正创新的集中体现。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一台好戏离不开好演员。在这次戏曲精品邀请展中,可以说是名家荟萃,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在每一场演出中都有精彩的表演。同时,有一些演出,我们也能看到名家新秀的组合,有的是老师和学生共同饰演一个角色,比如京梆两下锅的《响九霄》,还有京剧《锁麟囊》;有的是艺术家和优秀青年演员合作,共同完成演出,比如京剧《龙凤呈祥》、《空城计》等。
  
  首届中华戏曲邀请展虽然在天津举办,但辐射到京津冀,甚至有武汉、重庆、西安、南京、广州的戏迷观看。这其中有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的忠实戏迷,也有因为邀请展的演出剧目吸引特别安排了天津的旅行,看戏+旅游,文旅结合的趋势在本次邀请展中也得以体现。全国各地的观众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邀请展的热情,把自己的摄影作品送给喜爱的演员、亲自书写书法作品赠送给院团和主办方,加深了演员与戏迷的关系,也融洽了戏曲演出氛围,使本次邀请展呈现出了热烈且温暖的演出氛围。
  
  本次邀请展是近些年来比较少见的全国范畴的演出盛会,很多外省市的戏曲院团同时来津,很多艺术家会聚一堂。因此,天津的各地方商会对本次邀请展表现除了特别的关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对本省前来参加有邀请展的院团艺术家既有同乡情谊的融洽,也表现出了东道主的姿态,这也成了本次邀请展的一个特色。比如浙江商会、河北商会等,宣传推广自己地方的演出,组织在津的商会成员参与观看。
  
  文化产业的发展迅猛而多样,有很多新型的演出形式和衍生样态层出不穷。在本次戏曲精品邀请展的策划过程中,我们也希望能够让传统的戏曲有新的呈现方式,在经典好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互动好玩的内容。于是我们提出了“带演员走出去,请观众走进了”的新思路。
  
  与此同时,首届戏曲精品邀请展也在宣传手段上做了有益的尝试,从渠道到包装都希望有更多扩大戏曲影响的手段。比如,在戏曲邀请展期间,一座传统戏曲舞台赫然矗立在中华剧院前厅,在这个戏台上还有传统戏曲用的水牌。这些带有非常鲜明戏曲元素的设计,让很多戏迷驻足观看、打卡留念,这也成为本次邀请展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本次邀请展的成功举办,是演出策划和宣传推广合力而为的成果。
  
  7月2日下午,2023年“传承乡土文化”交流汇报演出暨“戏曲曲艺进乡村”活动在贵安新区高峰镇王家院村多功能运动场举行。来自贵阳演艺集团星光越剧团、王家院村七甲地戏队等团队的艺术家为当地村民带来越剧折子戏、传统地戏、快板展演,王家院村上百名村民观看了演出。
  
  活动由贵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贵阳市戏剧家协会、王家院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王家院小学承办。
  
  随着二胡、琵琶、古筝等传统乐器声响起,演出活动在越剧折子戏《十八相送》中正式拉开帷幕,来自贵阳演艺集团星光越剧团的艺术家们精致的扮相、婀娜的身段、柔美的唱腔瞬间把乡亲们的情绪调动起来。随后,来自贵阳市剧协的曲艺演员梁颖笳给乡亲们带来了快板《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她高昂嘹亮气势十足的嗓音,和温婉的越剧形成鲜明对比,令人眼前一亮。
  
  地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今年3月以来,一直在王家院小学推动传承。当天,贵安新区王家院小学少儿地戏队和王家院村七甲地戏队成员们纷纷身着地戏服装,与贵阳市文联“戏曲曲艺进乡村”的志愿者们联袂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汇报演出。演出现场,只见大小演员们纷纷身着地戏服装,化身《精忠报国》里的角色,背插战旗、手持特制的安全刀枪器械,在舞台上进行旋转、翻身、跳跃、舞枪等打斗动作,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演出过程中,主持人还穿插了交流互动环节,戏曲曲艺专家、村民、小朋友以及乡村干部都踊跃表达了参加这次活动的感受,以及自己对于传承本土文化的见解。
  
  “经常看见村里的大人唱地戏,不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意思,这次我自己穿上地戏服装,演绎了岳家军的故事,感觉非常有趣!”“吉青”的扮演者曾夕同学开心地说道。
  
  “我很愿意教这些娃娃们学地戏,他们有兴趣跟着我学,将来能把我们自己的艺术保留下来,我觉得非常开心欣慰,也希望王家院村各村民组都有年轻人愿意加入进来,一起把地戏传承下去!”王家院村地戏骨干王中益说。
  
  “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在教育中融入本地的文化特色,更容易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学校尝试用最具本土文化特色的艺术载体向孩子们普及传统文化、历史知识、道德理念等,帮助未成年人更好发展。”王家院小学校长张国栋表示,学校下一步将开辟民族文化第二课堂,丰富小朋友们的学习生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和精华,用艺术教育去启迪师生心智,塑造人格,丰富校园生活,让民间艺术之花在山区学校开放。
  
  据介绍,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戏曲曲艺进乡村”和传统地戏交流展演,促进戏曲艺术在乡村的传播普及、传承发展,让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活跃乡村文化氛围,增补乡村文化建设“精神短板”,为弘扬戏曲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文艺黔军的力量助力乡村建设与发展。



责任编辑:杨博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