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未来已来,准备好了吗《向往美好的生活 ——与孩子们谈论36个话题》

2023-3-1 09:10  |  来源:上海文艺网

未来已来,准备好了吗?
  
  孩子:上午好!
  
  今天是五月的最后一天,明天就能自由出入小区了。恢复自由真好,很多计划好的事情又可以实施。人在情感上需要社会交往,工作上需要合作交流,自由对于人类来说非常重要。算算我们封控在小区有两个半月了,季节也从春天到了夏天。上海经过这一轮静默,汽车的尾气少了,工业的污染少了,动物们的活动范围广了,河水更清,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看看窗外的天空,天高云阔,树叶在阳光的照射下绿得耀眼。停下繁忙的脚步,外面接触少了,人们更关注自我的内心。这段时间,每天还是二十四小时,但居家时间多了,出门时间少了。虽然人类每天的时间不会减少,但空间会有变化,涉足的空间与自身的活动范围有关。我小时候,生活节奏慢,总觉得时间很充裕,也常有闲暇,打发时间即是幸福也是烦恼。但你们这个时代,随着活动空间的拓展,人际交往的便捷,估计这种感觉少了,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或者在现实空间活动,或者在虚拟空间中猎奇。当代的人类不但存在现实时空里,而且呈现在网络世界里。我们可以轻易地通过网络,看到别人的生活,也能很容易的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生活。但往往展示的少,旁观者多,很多人成为别人生活的消费者。以前,人类生活和工作的交集在现实中,现实活动的范围用一般用脚步丈量,当代的生活和工作的交集很多在网络与虚拟空间中,可以跨越千山万水,轻易对接异国他乡。孩子,当今的世界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的时空已经不是原来的单一时空,而是多维时空的立体交互,时间在多维空间中有不同的意义,空间在多维时空中变化多端。我们的精神世界原来大多很虚无,依靠想象,但当代世界,人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具体,甚至可以眼见到,手摸到。精神世界的呈现与交互活动已经占据了我们更多的精力。在网络世界、精神世界中,距离与速度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距离看起来很远,但转瞬可达。速度不仅用在物质的物理距离变化,更多用在了精神距离的变化。孩子,这已经是走向虚实相生的世界,这已经是走向多元混合的世界,这是属于年青人的世界。未来已来,你是否能够携手未来,走向更深远的未来?未来世界的物质、能量、信息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未来世界有更多的虚拟物质,这些物质已经不是可以用传统的形状、质量、速度来衡量,这些物质可能有形但没有重量,这些虚拟物质可以集散随意,瞬间移动;随着虚拟物质的改变,其能量承载与交流也将改变,相应的信息交流、储存、演变也是千姿百态。这是一个很多传统概念被重新定义的时代,也是人类组织行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极大变化的时代。相应的人类社会与人类价值也在发生改变。孩子,科技带来世界的改变,这种改变深入人们的生活、生产,甚至思维、情感、理智等各方面。
  
  孩子,未来已来,这是一个高科技发展的时代。科技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吃穿住行等方面的便利,除了便利,甚至带来颠覆性的改变。人类吃饭的主要目的是补充营养,而补充营养已经不用依靠嘴巴这个入口,某些人若想简化获得营养的渠道,完全不需要吃饭这个动作。未来以来,相应的穿衣、住宿、行动也会发生极大的变化。我们的衣服将越来越智能化,多功能,其外形、颜色、功能都想随心所欲。我们的居所同样会智能化,多变而多功能,开合自由,移动便利。我们原来物理行走,如果目的仅仅是到某个地方见某个人,或者办某件事,这在未来世界中好像已属多余,虚拟世界中精神的交流完全可以替代这些,人为什么一定要在耗时费力的现实中见面,虚拟空间中见面与交流更加直接与简单。未来已来,将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极大转变,甚至将改变人类的原始欲望与需求,以及欲望与需求的满足方式,社会与人都将重新定义。孩子,这些转变有些我可以想见,有些无法预见。既然讲到人将重新定义,这里可以稍微展开一下。未来人不但有现实身份,更有虚拟身份,生理的自我与精神的自我可以分离,我们在现实与虚拟世界中畅行无阻,自由切换。除了自身的变化,我们会发现未来现实世界中有很多原生生物与再培生物的合体人、生物与机械的合体人。人们或者因为器官的退化而培育生物器官替代,或者直接通过机械器官替代。人们可以轻易的再造生物人,人们更可以轻易的再造机器人。当现在定义的人类身处未来人群时,会惊奇的发现周围很多的人与自己极大的不同,这些不同不仅表现在生理上,更表现在心理与思想上。人类曾经穷尽智慧希望满足的温饱等原始欲望,对其他人群而言已经没有意义,他们不用与人类争夺粮食,他们根本不需要粮食。他们或许休息方式,七情六欲都与人类极大不同,或许不需要休息,没有七情六欲。人类与人类社会都需要重新被定义,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和世界呢?当我们在享受美食时,其他人群甚至会觉得诧异。当我们在嬉笑打闹,甚至谈情说爱时,其他人群会觉得怪异。甚至,我们不但与同类人相处,更多要与异类人相处,我们想好与他们怎么相处了吗?他们可以不没有七情六欲,不需要吃喝拉撒睡。他们因服务人类而生,但也会慢慢具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曾经是我们的奴隶,以后甚至可以是家人、朋友、爱人,他们满足我们的需要,但他们需要什么呢?难倒他们只需要指令和命令?不,肯东不是,他们需要的我们暂时还想不到。除了现实世界中有形的各色人类,我们还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跟各类现代定义的虚拟人、原创假人交流、合作。这些人可以突然来到,也可能瞬间消失。我们以虚拟人的形象存活在虚拟空间里,他们可能受到我们现实思维的控制,也可以慢慢有自动化的思维,他们并非是我们思想的工具。我们不但可以变身为一个虚拟人,我们可以变身为很多的虚拟人,在虚拟空间中从事各类劳动。我们也可以创造出各类虚拟人来完成我们的思想与意志的实现,当然,他们也将会有一定的自主性。曾经在神话世界中描绘的多维世界终将到来,我们也会成为多维的人类,甚至每个人都具有再造现实与虚拟人的能力。
  
  孩子,世界未必变化这么快,未必马上到来,但终将到来。面对这样的世界,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呢?首先是学习,不断的学习,这个世界每个人的发展都不一样,要跟上这个世界的发展,不但要向前人学习,在前人知识与能力上整合、分析、创新提高。还需要借鉴当代人的智慧,在这个分工高度精细化的时代,每个人都不可能成为全才,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借鉴,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并实现超越。这个世界零件会越来越多,我们更需要设计、定制与组装的能力。当然,我们不但学习别人的技术,更应该学习别人的方法,甚至看问题的角度,勇于实践、锲而不舍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不但要虚心向同路人学习,更需要与优秀的人同路。所谓的三人行,应该是通向未来的道路上,这样才能学到前进的知识、能力与精神。这个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每个人的发展需要日积月累,我们需要不断的换个环境,提升交流的圈子,获得更新的信息,更有用的知识,培养更优秀的能力。除了学习,我们还要开放、包容、真诚的合作。未来的世界,合作的群体与范围越来越大,我们可以轻易的实现远距离合作,甚至素昧平生可深入交流。我们可以跟各类人群甚至机器合作,这些合作的规则和程序需要我们用心设计与制定,制定规则和方法才是积极主动。孩子,未来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实际当代的信息就已经纷繁复杂。在未来世界,我们要有信息分类检索的超能力,垃圾信息耗费了我们太多的时间,有用的信息往往又沉溺在浩如烟海的虚实空间中。对于数据与信息的占有以及分析,成为未来获益取胜的重要因素。除了要占有数据与信息,能够快速有效的分析整合外,我们还要具有数据交互,信息交流的能力,未来世界不但是金钱的交流交换,更是数据信息的交流交换。孩子,未来的世界,我们将不断放大自己的感官,我们借助工具能够看得更远,甚至更遥远的天空。我们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到资源,校正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我们可以借助工具走得更远,不但身体,而且灵魂。我们可以实现空间的快速移动,也可以实现虚实的快速转变。同样,我们可以听的更远,听到各种有源之声,也可以听到各种所谓的无源之声。当代现实,我们更多是生活在所谓造物主创造的世界中。未来世界,我们可能更多生活在人类自我创造的世界中。这个世界被我们创造后,其体量正越来越大,他们运动的惯性与自主性也越来越强。孩子,人类很伟大,但人类创造社会生活,又被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法律制约。人类正创造未来世界,这个未来世界不但相对个体的人,甚至相对整个人类,都有必须接受的制约和遵守的法则。人类的力量越伟大,越有伟大的力量与之平衡,这就是世界守恒的规律。
  
  孩子,未来世界千变万化,我们追逐风,追逐雨,但风雨总在身外。我们不但要看繁华世界,新潮澎湃,更要回归内心,葆有内心的安宁与祥和,具有更鲜明的自我形象和身份体系。外部的世界越来越大,我们未能穷尽其秘密;我们内心的世界也将越来越丰富,我们依然要探索。我们的时间精力用在适应,改造外部世界的同时,更需要修炼自我。外部世界越来越多,内心世界也要对等,否则将被压迫而丧失自我。我们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交流,是相对等量的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流与互动,若想更多的认识外部世界,改造外部世界,还需要内心思想丰富,信息和能量的充盈,这样才能有序的交流与互动。否则,内心空虚,虚而无物,外部多彩的世界将冲塌我们内心的防线,充塞我们的心灵,侵蚀我们的情感,动摇我们的意志。人的自我意识与行动的主体性都将缺失,人将变为机器。只有内心的高远与广大,信息与能力与外部相当的时候,我们发才能理性、平和的对接外部世界的资源,从而与未来携手走向更深远的未来。

作者简介:
  
  黄暾炜,文化学者、美学专家、青年评论家。上海戏剧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书记、副院长,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国际木偶联会会员、上海史志学会理事,上海评论家协会会员、文旅部戏曲艺术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学员、教育部中央电教馆全国微电影征集展播活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剧本组组长。
  
  长期从事艺术管理、艺术创作、艺术理论研究与艺术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项目多次获得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在国家级报刊杂志发表艺术管理及研究系列论文。策划、制作、编导的京剧、昆剧、音乐剧、越剧、潮剧及话剧、歌舞剧、木偶剧、电影作品三十余项。策划制作的重要演出作品多次获中国国家艺术基金、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重大项目资助,并获中国京剧艺术节、中国昆剧艺术节、上海白玉兰评审等等国家级奖项。先后带队赴欧洲,美洲,亚洲国家讲学,考察,交流演出。
  
  为上海乃至全国高校、科研院所、艺术机构、国家重点院团,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组织策划活动及文化创意项目,开设《艺术美学》、《中国美学》、《戏曲美学》、《戏曲院团管理案例研究》、《剧目策划与制作》、《微电影鉴赏与剧本创作》、《美与美育》、《微电影剧本创作》、《艺术概论》、《民族艺术的美学追求》、《美与审美差异》、《中西方美学比较研究》、《民族审美意识的演变与现状》、《戏曲流派赏析》、《东方艺术赏析》、《文化自信三基色》、《文化自信从哪里来?》、《文化自信与民族审美》、《服装美学》、《建筑美学》、《文化自信与中国精神》、《气场与能量》、《中华艺术精神》、《中国企业家的人文追求》、《当代中国智慧》、《孙子兵法与中国智慧》等艺术讲座与主要课程。
  

责任编辑:杨博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