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奋斗与新时代同行
孩子:上午好!
今天是周五,明天就可以休息。生活就是这样,有张有弛,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但学习和工作还是占主体。你想,一周七天,五天是用来工作学习的,只有两天是休息。在我刚工作的时候,还是一周工作六天,只有一天休息呢!其实,人的一生,从出生到过世,真正宝贵的时间并不是太多,特别是用来工作的时间更少。你算算就知道了,从出生到幼儿园就是五年,然后真正地学习时间从小学到大学,按照现在的学制,总计十七年,若加上读硕士、博士共五年左右,人有集中学习的时间是二十二年,青春美好时光大多用在的学习与思考,开始工作一般在二十多岁。人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这也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显著差别。人类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锻炼思维,培养能力,然后才能进行工作,否则就无法很好的完成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工作。人类已经脱离了靠本能生存的阶段,需要智慧和能力才能创造出时代财富。人类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与技能,形成了较为发达的文明。人类的这些知识与技能从劳动中来,到劳动中去,从而使人类的劳动更高效,更具时代进步意义。人类的生产工具在不断的进步,人类的生产产品也与原始时期截然不同。人类的大部分的知识与技能都是前人积累而来,后人需要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才能使用更先进的工具,并生产出更具时代特征的产品。正因为此,人类需要花费二十多年美好的时光从事知识的学习和验证巩固实践。孩子,你的学习生涯还刚刚起步,以后不但要继续在校专心学习,哪怕工作后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所谓“吾生有涯而学无涯”,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人类有社会价值的行为就是学习工作,或者边学习边工作。不经过学习只能从事生存本能的劳动,通过体力来获取生存资料,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本能劳动越来越被机器所替代,甚至人的本能劳动效率远远低于机器,且劳动成本还远远高于机器,所以,依靠生存本能的劳动越来越缺乏价值,依靠知识与智慧从事的劳动才是时代所需。言至此,孩子,你应该知道学习的重要,没有学习的劳动是浅陋低效的劳动,都会被机器所替代。只有智慧劳动才有更高的价值,能我前进中的社会创造价值。这样,在你们青春年少的年龄,学好知识,掌握本领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孩子,个人的自我奋斗是从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锻炼开始。在我们小时候,体力劳动还能赚钱养家,安身立命,虽然很苦,但总算能活着。在当代,光靠体力劳动已经都难以养活自身,更谈不上养活家人。
个人的自我奋斗从学习开始,当然学习的知识,以及需要掌握的技能也应该是紧贴时代,这样才能在以后工作中跟上时代的发展。很多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学习的好习惯,所以知识掌握扎实,能力培养较快,在踏入社会后就能很快的适应,创造出自身的价值。个人自我的奋斗不但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能力,然后运用知识,就能够创作出平常人难以创造的价值,甚至能够有所创新。孩子,你看很多的发明创造者,他们大都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过人的能力。虽然知识永远是落后于时代,甚至有些知识已经不能用于时代的具体实践中,但这些知识也能锻炼自己的思维,培养自身的情感,甚至提高悟性,懂得哲理,创新创造的基础。正因为知识和技能更新迭代快,所以,学习也要快而新,只争朝夕。要尽快的学习新知识,然后运用新知识,培养新能力。在人类知识与能力的接力中,始终保持自身的领先地位,这样才能在时代发展中崭露头角。
孩子,在个人的奋斗中,实践尤为重要。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知识,自身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全面的锻炼。有些人学习知识浅尝辄止,或者只会照本宣科。人生的道路,不管是求学还是工作,都需要行动,并且从小事做起,所谓“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实践与锻炼也是从小事做起,从当下做起。虽热我们说人生专心求学有二十多年,但这专心求学的过程中,不单单是纯粹的知识记忆与理解,还需要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掌握技能,获得感悟,甚至有所创新创造等等。所以,学校学习阶段也是边学边实践的过程。正因为青少年学习和掌握的是最新的知识与信息,所以必将承担起社会革新,科技创新的重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青少年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与现存世界关系紧密,与未来世界发展息息相关。中老年人的知识储备有限,并且在工作中已经运用消耗殆尽。随着年龄的增长,无法再有大段的时间来学习,且自身精力与接受能力也有限,比不得年青人。所以创造新世界的接力棒将交到青少年手中,青少年就是世界的未来,就是国家、民族的希望。
孩子,虽然说青少年将接棒这个世界的发展,但前提是青少年要超越了老一辈。刚刚讲到,青年人因为较长时间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且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故此,青年容易走在时代发展的潮头。但这些都是理论推理,还需要年青人在实践中践行。而且,青少年是一个集体概念,有些青少年能担起历史重任,有些青少年也会被时代所淘汰。这些被淘汰的青少年往往缺少危机感,没有责任心,未能很好的学习实践,未能掌握较为先进的知识、理念和能力。老年人推出历史舞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他们也基本完场了历史的使命。如果青少年被时代所淘汰,将是自我与时代的悲哀。一个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青年如何融于社会呢?往前看,已经被有为青少年远远抛在后面,向后看,更年青的青少年,甚至儿童都已到眼前。被时代淘汰,被时代淹没,这是这样的悲哀!
孩子,刚刚谈论了个人奋斗早期关于学习的重要性,现在谈谈个人奋斗早期独立学习、独立发展的必要性。孩子,你这一生最亲最近的人就是父母,指导你的还有老师和其他长辈,但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和使命,也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因为我们的知识观念会过时,能力会跟不是时代的发展。甚至精力不济,注意力不够,体力也不支。意大利哲学家维柯指出:历史和人类生活的评价者是老人,而“各民族的创建者则是青年”。恩格斯也指出:“相信现代的命运不取决于畏惧斗争的瞻前顾后,不取决于老年人习以为常的平庸迟钝,而是取决于青年人崇高奔放的激情。”父母长辈都会渐渐的退到你身后提醒,关注你的成长,已然无法在前面引领。至于你的同伴和朋友,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看谁跑得快,拥有资源多,占据位置好。每个人都很忙,无暇帮助,甚至连关注别人的兴趣与精力都没有,除非关系紧密或者你足够优秀。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在忙于自身的提高与进步,不但无暇顾及,甚至有人会嫉妒别的优秀,或者制造假象让别人放松努力。我在读书初中的阶段也碰到过这样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经常打扰别人,甚至装着睡觉。但他的注意力一直在老师的身上,关注老师讲课的重点,放学回家后每天学习到深夜,周末补课不休息,所以每次考试他成绩都是班级前几名,有些孩子认为他聪明,实际不是聪明而是勤奋与心机。这样的孩子颇有心机,没心机的孩子容易被迷惑而上当。孩子,小时候学习过程中还有父母和老师的提醒和督查,当你渐渐长大后,甚至住校或者外地求学后,所有的督促和提醒都靠自己,这时就是考验自己的智慧与自制能力的时候。人前显贵,人后受罪,没有人能够轻易的成功,若你认为别人轻易成功,只是因为你没看到他人背后付出的努力,且别人的努力不会告诉你,因为聪明是假象,努力才是他们的秘密武器。
人类推动世界发展,并通过代代相传,前后接力来实现不断的进步。身处这样世界中的个体,不但需要个人的奋斗,在新时代占有一席之地,而且要融入时代洪流中,占据潮头的位置而借潮流推动,借力使力,因势利导。在社会精细分工,竞争激烈的时代,个人仅是庞大体系中的一点,社会长链条中的一环。如何在这样的大体系,长链条中尽快融入,并发挥作用显得尤为迫切。虽然时代越来越伟大,个体越来越渺小,但蝴蝶效益依然存在,正如洛伦兹所说: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在这样庞大体系中的个体,往往比一只蝴蝶更有力量,只用因势利导,甚至可以挂起影响全球的“龙卷风”。既然因势利导威力如此之大,那么所谓的是有哪些呢?最大的势是时“势”,所谓“与其待时,不如乘势”,“时势造英雄”。时势一般是新科技、新材料、新业态、新文化、新思想造就。要把握时势,就可放眼全国、甚至世界,掌握大时势;或者面向本市、本行业、现阶段,顺势必将有收获。甚至可用好世界错落发展之势,以取得局部先进的优势引智引力,用于相对落后的社会,也能引导潮流。除了借时势外,还需借“人势”,所谓“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所谓人势即他人智慧与能力。那么,如何借助他们之智慧与能力呢?首先,学习就是借他人之智与力的妙举,学而然后能。大千世界,人才济济,通常我们需要努力达到的目标,往往前人已经抵达,找到这样的成功者就等于成功了一般,只要通过学习并取得对方的帮助,就如掌握武功秘籍,定将较快到达成功彼岸;其次,若一时无法找到先贤与前辈,可规划蓝图,借梦他人,所谓团结就是力量,共同逐梦,共同前行。若同梦同行者暂时稀缺,也可以引人投资,给予回报,从而借力使力。再次,除了借“人势”之外,还可借“物势”,人类掌握和使用工具成就了今天的伟大,在当今社会更需要使用先进工具,先进技术,先进材料,先机模式等等。最后,除了借助以上之势外,还可借地势、气势、财势、运势等等。机会机遇稍纵即逝,高明者往往善于占先机,抓重点,找支点,用杠杆,凝聚他人力量,汇集有利资源,形成合力,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故此,个人奋斗与时代与时代同行,强调个人努力,并非使自己成为他人工具,而是让自己站得更高,能团结驱动各方力量,从而接力使力,因势利导,形成时代滚滚洪流,一路向前。
作者简介:
黄暾炜,文化学者、美学专家、青年评论家。上海戏剧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书记、副院长,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国际木偶联会会员、上海史志学会理事,上海评论家协会会员、文旅部戏曲艺术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学员、教育部中央电教馆全国微电影征集展播活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剧本组组长。
长期从事艺术管理、艺术创作、艺术理论研究与艺术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项目多次获得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在国家级报刊杂志发表艺术管理及研究系列论文。策划、制作、编导的京剧、昆剧、音乐剧、越剧、潮剧及话剧、歌舞剧、木偶剧、电影作品三十余项。策划制作的重要演出作品多次获中国国家艺术基金、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重大项目资助,并获中国京剧艺术节、中国昆剧艺术节、上海白玉兰评审等等国家级奖项。先后带队赴欧洲,美洲,亚洲国家讲学,考察,交流演出。
为上海乃至全国高校、科研院所、艺术机构、国家重点院团,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组织策划活动及文化创意项目,开设《艺术美学》、《中国美学》、《戏曲美学》、《戏曲院团管理案例研究》、《剧目策划与制作》、《微电影鉴赏与剧本创作》、《美与美育》、《微电影剧本创作》、《艺术概论》、《民族艺术的美学追求》、《美与审美差异》、《中西方美学比较研究》、《民族审美意识的演变与现状》、《戏曲流派赏析》、《东方艺术赏析》、《文化自信三基色》、《文化自信从哪里来?》、《文化自信与民族审美》、《服装美学》、《建筑美学》、《文化自信与中国精神》、《气场与能量》、《中华艺术精神》、《中国企业家的人文追求》、《当代中国智慧》、《孙子兵法与中国智慧》等艺术讲座与主要课程。
责任编辑:杨博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