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立冬无雨一冬晴,不如十月初一灵”,什么意思?

2022-10-25 12:47

  农谚是劳动人民根据天气变化的规律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立冬无雨一冬晴,不如十月初一灵’的意思就是如果立冬这一天不下雨的话,就代表这年的冬天降水也会少,但不是绝对的,不如十月初一这一天的参考价值大。是不是说的灵验,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立冬无雨一冬晴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进入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它是冬季的开始。‘立冬无雨一冬晴’是先祖总结积累的经验,归纳的气候变化规律,也是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意思非常明确,如果立冬这一天没有出现降水天气,预示着接下来整个冬天多是晴朗干燥的天气,干燥少雪。直接受影响的就是农作物的生长,其次,由于降水少,空气干燥,空气中的颗粒和污染物也会增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不利。
  
  不如十月初一灵
  
  立冬节气和十月初一有着密切的联系。立冬节气,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从这个节气开始进入冬季。十月初一,也是冬季的开始,从这一天开始进入冬季。一个是第一个节气,一个是第一天,虽然二者很难重合在同一天,可是,他们都代表了冬季的开始。按照古人的看法,十月初一这一天定下了整个冬季的气候变化基调,这一天的表现直接决定冬天的气候会向哪个方向变化。还有,农谚的产生不仅有历法气候的推理,规律的总结,还有无数次的验证,所以,农谚的生命力才会强大,得以流传后世。
  
  ‘立冬无雨一冬晴,不如十月初一灵’究竟灵验不灵验,还不能一句话下定论。道理很简单,农谚是农耕时代的产物,那个时代的自然条件和现在已经截然不同。就拿变化最明显的污染来说,那个时代污染几乎可以忽略,天蓝水清。气候的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人类活动越密集,气候的变化就越反常。人类活动越少,影响就越小,气候的变化就越规律。当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再拿农耕时代的规律来验证,似乎有些牵强。所以说,农谚是经验规律的总结,有参考价值,但也不会料事如神。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