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茶叶品种繁多,从三国时代到明代不断涌现各种名茶。江南经济繁荣,文化兴盛,茶馆数量的增加,都离不开江南茶叶的功劳。
今天与您分享的是吴旭霞所撰写的《茶馆闲情·中国茶馆的演变与情趣》(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中第三章的内容。
自古以来,江南号称人间天堂,这里山川秀丽,物产丰饶,人文荟萃,长期以来是中国经济文化最为繁盛发达之区。江南地区经济文化发达表现在众多方面,精妙绝伦的茶文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果说巴蜀地区是中国茶文化的萌芽之地的话,那么江南地区则是其发展成熟并大放异彩的地方。
文献资料显示,早在三国时代,江南地区的茶文化发展即已起步,至南朝时期,便开始出现了专供皇家享用的名茶。
刘宋山谦之《吴兴记》称“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山,出御荈”。此外,余姚瀑布山大茗,永嘉白茶山白茶等,亦已著名于史书。
自唐以后,江南名茶更是品种多,茶叶的产量在全国独占鳌头。两宋时期,全国名茶约有90余种,其中产于江南地区的有30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明代各类文献所载全国名茶计有50余种,而产于江南的即有近30种,几乎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二;清代全国名茶40余种,产于江南的近20种,也接近全国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据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版)
实际上这些统计是十分粗略的,各地方志及文人笔记中还有大量的名茶未统计在内。江南茶业之盛,甲于天下,江南经济繁荣,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市民文化兴盛,促进了茶馆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