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武功山 联墨扬国潮——萍乡市辞赋学会与书法家曾佑志 联手打造武功山国学名片

2022-4-21 08:44  |  来源:上海文艺网


  上海文艺网(通讯员 冯庆怀)4月12日,国家5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武功山景区管委会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题武功山长联》书法长卷。
  
  这幅珍贵的作品是由著名书法家、“最美奋斗者”、北京江西乡贤曾佑志精心书写,著名辞赋家、2021年全国十大诗歌、辞赋学会之一的萍乡市辞赋学会会长巫志刚倾情创作的。
  
  当天上午的捐赠仪式上,巫志刚代表创作者,将这份长达110字的楹联书作捐赠给他们魂牵梦绕的家乡神山——武功山。受武功山景区管委会徐建中书记委托,倪艳霞副书记代表管委会接受两位乡贤强强联合打造的最新国学名片,并与有关同志一起与巫志刚一行进行了座谈交流。
  

题武功山长联(共110字,500CM*200CM)
  
  据巫志刚介绍,该作品是他们两位艺术家在今年年初协商,并利用业余时间共同完成的。创作的初心,是为武功山文化旅游增光添彩,为萍乡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添砖加瓦。巫志刚表示,武功山是天下名山,是一座自然景观和世界影响不输于任何其他名山的旅游圣地。自己多次登临,充分领略到了她的魅力。而本人除了辞赋家身份,也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于是,他凝心聚力,遍查资料,积累灵感,几易其稿,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完成长联。曾佑志读到联作后大为赞赏,认为“联语老练大气,有意境、有文采、有气势,而且很有画面感、厚重感、豪迈感。”巫志刚表达了邀请书写、共同弘扬家乡文化的意愿。曾佑志受邀后欣然答应。他说:“受巫会长感染,丝毫没敢偷懒,花了些真功夫。光是作品纸张就用了30多张,为拍成样图照片就用了1个小时摆放。”从接受请托到书写完成,花了半个月时间,并与业界专家协商请教,力求完美。
  
  倪艳霞在座谈中对两位名家表示感谢,并称赞曾佑志、巫志刚两位艺术家是我市文艺界在全国范围内的有代表性的中生代人物,此次捐赠长联必将为武功山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她指出,武功山自然条件优越,文化历史久远。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其底蕴深厚,内容丰富,传播深远。希望楹联文化与武功山文化深度交流、传播与融合,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
  
  作为国家5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武功山在创建过程中一直注重文化弘扬,成功举办过多场诗词楹联征文等重要活动。此次,两位乡贤联手打造力作、支持家乡文明建设的盛举还是第一次。
  
  旖旎武功,联墨芬芳。精华尽萃,骚雅咸归。著名文艺评论家朱向前将军阅后连赞:“珠联璧合,大作大作!”业内有关负责同志表示:“百字长联,一挥而就,气势凌霄,笔意纵横,如走龙蛇,流水行云。墨宝留香,真情相赠,乃武功山之福,定当永久珍藏!”
  
  题武功山长联
  
  上联:妙境化瑶图,精华尽萃,襟抱宏开,看鹤衔红日,原缦碧云,芝生苍干,谷泻琼浆,惟最喜空明烟雨,浩缈湖山,九百里诗画琳琅,四时奇绝无双景。
  
  下联:美名垂玉宇,骚雅咸归,芳菲同醉,想仙待丹炉,神资霸业,帝泽洪庥,霄连彩帐,更谁言灵秀岱宗,峥嵘衡岳,三千界登临啸傲,万古风流第一峰。
  
  巫志刚,国家级诗词、楹联、辞赋会员,市辞赋学会创始会长,2021年全国十佳(诗社)辞赋学会会长。创作道溯三代,中承儒道,近崇红色。意欲在新时代文化传承上打通古今文脉。曾在新华社中国辞赋高级研修基地与京都名家长期研习,也在静山赋院师从著名赋家赵薇。创作《十九大赋》、《毛主席来安源赋》等力作,其《秋收起义赋》成为共产党百年百事赋唯一入选的萍乡辞赋作品,刊登在2021年5月14日《新华网》上,并由航天员带到太空展示。
  
  曾佑志,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称号。中央和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西藏自治区书法家协会理事、西藏职业学院书法教授。曾任国务院扶贫办副司长,现为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常务理事。其家庭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家庭”,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书法作品“南湖延水中南海,渡口安源大渡河”入选“永远跟党走——中央和国家机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摄影展”。
  
  作者简介:


  巫志刚,1968年生,江西萍乡人。中共党员,萍乡市辞赋学会创始会长,中华辞赋社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萍乡市作家协会会员,中文专业毕业。创作词、联、赋千多首(篇),出版文集《天涯三人行》。作品已申请国家版权局保护。荣获国家级奖励数十项。作品入选《中国百位杰出诗人》《中国实力诗人》。其中《苗族赋》《中共十九大赋》获全国二等奖,《橘子洲头有怀》、《登袁州昌黎阁有怀》获全国一等奖,《岳麓书院祭孔大典文》获全球十大祭孔文。部分散文和诗歌被中国现代作家博物馆收藏,《建国七十周年赋》、《毛主席来安源赋》发表于中国作家协会期刊《中华辞赋》2019年第十一期和2020年第十一期头版头条。所撰孔子联被组委会采纳并悬挂于山东济宁(曲阜)孔子文化节主会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赋》获市级一等奖。有多篇辞赋、对联作品在各地勒石,多篇辞赋诗词作品为中国作家权威刊物《中华辞赋》、《新华网》、《人民日报·书画文化中国》以及解放军期刊《红叶》、《江西诗词》、《萍乡日报》、中央党校《实事求是》网、中华时报、粤港澳大湾区网、中国文明网、上海文艺网、大江网等海内外华文媒体登载。个人事迹以《辞赋歌盛世,俊彩颂神州》为题,刊登在2017年《赣西都市报——星出金鳌洲专栏》。连续三届获邀参加曲阜祭孔大典。2021年《秋收起义赋》作品入选《中国共产党百年百事赋》,发表于《新华网》。《长平中学赋》,勒石长平中学操场;《崇善楼赋》勒石于江西省长平人民教育奖励基金会文化大院;受邀撰写《萍乡学院赋》,在该院校史馆长期展示。多次策划全国性辞赋文化征文和文化长廊打造展播活动。2018年创办的萍乡市辞赋学会,在第八届中国诗歌春晚上获评2021年度全国十佳诗歌、辞赋社团,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由政府承认的正规文学社团组织。萍乡市辞赋学会以弘扬国学、传承经典为使命,深入基层采风百余次,撰写了数千首(篇)诗词联赋等文学作品,为地方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做出了贡献。

  
  曾佑志,1974年生,江西萍乡人,中共党员,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称号。“北京最美江西人”,“全国最美家庭”巡讲团成员,“最美楷体”字库作者,中央和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西藏自治区书法家协会理事,历任国务院扶贫办副司长、西藏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现为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常务理事。其家庭和龚全珍家庭等一起,先后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家庭”,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书法宗秦汉、追唐宋,主攻楷隶,多体皆善。作品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精品展、中央和国家机关书画展、喜迎党的十九大——西藏自治区当代美术书法作品展、永远跟党走——中央和国家机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摄影展,并在2019年“祖国礼赞”全国书画艺术作品展等重大展赛中获奖。
  
  专家赏析
  

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 方留聚
  
  人们常说短联不好写,我以为长联亦然。写好一副长联,首先需要深厚的古诗文功底,其次要对主题——或景点或人物深入了解,再就是文字的驾驭能力。像建造房子一样,不仅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而且要打基础、立框架、建主体、加上填充、外粉、装修、雕饰,一样不能少。来看上联,起句“妙境化瑶图”盛赞这里是人间仙境,二、三分句谈其美景之多,区域之大。领字“看”后的四个分句详述其具体景点。至此已经让人耳目一新,但作者又荡开一笔,“惟最喜”三领字后的两个分句说出了自己的唯美感受,可让读者引起共鸣。结尾采用两个七言句,从时空两个方面加以赞美和总结,与首句遥相呼应,一脉贯通。下联紧承上联之意生发,从人文的视角进行铺排,二、三分句大有王羲之《兰亭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之场景。接下来领字“想”后的四个分句抚今追昔,展现出的是武功山历史悠久,人文厚重,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更谁言”三领字后的两个分句,是借他人之口来进行赞美。结句发出感叹,进一步拔高,言其峻极和高古。看到此,不知你会否动心到武功山一游,笔者已经动心,要去一游。整联看,上联说景致,下联谈人文,做到了形对意联;练字精准,铺排有序,长而不冗;上下对自对娴熟,领字应用得法;血肉丰满,笔法老道。读罢不得不说作者手中握的是一支灵秀之笔。否则,怎能写出如此隽永的长联来。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著名书画家 容铁
  
  曾佑志的这件作品取法唐代大家欧阳询,用笔劲健沉稳,结体严谨俊美,更加可贵的是“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相对于欧体楷书的险绝,此作多了几分雍容典雅,多骨丰筋,颇具风神,不激不厉,隐隐有一种庙堂之气。
  
  武功山简介
  
  武功山(山脉)跨越江西省中西部和湖南株洲市,居罗霄山脉北支,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东起江西吉安市安福县北部(北达宜春市袁州区和萍乡市芦溪县),经过萍乡市湘东区和莲花县,到达湖南株洲市的茶陵县和攸县,余脉直达安仁县,主脉绵延120余千米,总面积约970平方千米。主峰金顶在安福县境内,武功山围绕金顶已设立“武功山国家地质公园”(面积约378.3平方千米)、“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约260平方千米)、“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面积约136平方千米),武功山主峰白鹤峰(金顶)海拔1918.3米。自汉晋起,武功山被道佛两家择为修身养性之洞天福地,明朝时香火达到鼎盛,山南山北建起了庵、堂、寺、观达100多处,无数善男信女到此朝拜。自唐宋以来,诸多仰慕其名而登山游赏吟诗作赋的名人学士络绎不绝,留下了无数文艺和书画珍品。
  
  
责任编辑:沈彤         杨博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