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古镇”叫响全国,它缘何成为海派文化聚集地

2022-2-24 18:05  |  来源:文汇报


  每天挤过密集的人潮,走进剧场办公室,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张惠庆总要长长地舒出一口气,“来安福路的人太多了!”
  
  这条被称为“宇宙中心”的网红马路——安福路全长不足一公里,却密集地排布着一批高颜值的潮牌、网红咖啡店和餐饮店、消费品店。与安福路相连的武康路,又因“武康大楼”的绝佳摄影点,带来如潮一般的各地游客与蜂拥而至的时尚博主们。
  
  网络上,有人把武康路安福路一带称为上海核心区域的“宇宙中心”,也有人把近年来客流飙升的这一片昵称为“武安古镇”。不久前,武康路安福路街区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上海的这张文旅名片悄然走红。
  
  一幅“主客共享”的和谐生活场景
  
  武康路-安福路街区南起淮海中路,北抵安福路,西界为兴国路-高邮路-华山路,东达乌鲁木齐路-复兴西路-永福路-湖南路,它所在的衡复历史风貌区,是上海首批以立法形式认定和保护的12个历史风貌区之一,街区内有61处历史文物建筑、37处文化资源,涵盖名人故居纪念馆、文化艺术场馆、演艺场馆等多种类型。这些梧桐树下的老洋房,对上海人来说是“乡愁”,对海内外游客来说代表着“老上海”,对徐汇来说就是“绿水青山”,她承载着上海城市记忆,延续着这座城市的文脉,是徐汇乃至上海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武康大楼、武康庭、永乐汇等老建筑经过修缮和调整成为集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实现了多元发展新格局。徐汇区积极培育孵化的多个旅游节庆品牌:咖啡生活周、落叶不扫、复兴艺术节、微游上海等也为市民游客走近海派生活、感受城市温度提供了体验空间,构建出一幅主客共享的和谐生活场景。
  
  街区“可读”“可听”“可看”“可游”“可品”的文化内涵,正在成为展现人民城市理念和温度的文旅新空间、新名片。

  
  大大小小十几家咖啡馆坐落于“武安古镇”,它们风格不同,有些喜欢热闹,以开放式的格局敞露在阳光下、马路旁;有些不事喧哗,藏在一个貌不惊人的门面后,但无论有多么曲径通幽,总能被有心之人寻到。令人沉醉的不只有精品咖啡豆的香气,在包容且安适的环境中,容易产生思想的碰撞,而精神的魅力无疑更为醉人。
  
  咖啡与文化艺术,总有种奇妙的缘分。这不由令人想到,在巴塞罗那有四只猫咖啡馆,在塞纳河畔有一墙之隔的双叟咖啡馆和花神咖啡馆。波伏娃和萨特曾在花神谈论哲学,海明威口中全巴黎最美味的煎蛋卷藏在了双叟,毕加索曾在四只猫的墙壁上涂下画作的草稿……
  
  茂盛的法国梧桐延绵了一路,将阳光的浓度调和得恰到好处。树荫下,西式咖啡馆和简餐店外的露天小桌永远不乏细品慢嚼的食客。每走几步就能发现美食,法式面包的香味还未散去,咖啡的味道又扑鼻而来。
  
  或许在某一个午后,当你慵懒地点上一杯咖啡,坐在阳光里发呆,突然发现,走过你跟前的竟是你非常喜欢的演员、导演或者是作家。不要觉得惊讶,他们同样乐于和你攀谈几句,聊聊好书,电影,甚至是一段独特的旅行。这是都市为你“变”出的魔术,文化的磁力场就是能赋予这样的可能。


  
  戏剧文化,为“武安古镇”注入灵魂
  
  除了吸引年轻潮人的咖啡文化、品牌文化,“武安古镇”最不能忽视的当属熠熠生辉的戏剧文化。上海最知名的文化地标之一、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即坐落于此。每当华灯初上,打扮精致入时的都市男女和华丽上班族们便会相约在此,这里全年365天都颇具人气。看话剧,是他们的一种新的社交方式。
  
  时至今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依旧是申城看话剧的首选地之一,2021全年观众达70.9万人次,全年总收入1.54亿元,创上话成立以来历史新高,“50元公益票”售出了4130张。虎年新年伊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依旧精彩不断:悬疑话剧《无人生还》、音乐剧《ILOVEYOU...》红色舞台剧《浪潮》、悬疑话剧《原告证人》接踵而至。
  
  文化对一条街道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如果把时间拨回到2000年底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大厦建成的那一天,同样是在这条单行的小马路,既没有咖啡馆也没有精品店,除了两排梧桐树,便只剩下孤零零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前身是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与上海青年话剧团。这两个话剧团,在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为上海乃至全国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激流勇进》《中国梦》《陈毅市长》《清宫外史》《三剑客》《安东尼与克丽奥佩特拉》等名剧至今仍为老观众们津津乐道。

  
  但改革开放后,传统的文化市场、文化消费、文化传播以及文化投入的方式一度难以适应复杂的新变化。这种变化在转变为机遇之前,首先带给文艺院团的是一连串需要直面的挑战。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台上演员比台下观众多的残酷事实,将话剧事业一度推向谷底。
  
  那是生存艰难、市场萧条的日子,当时的人民艺术剧院只有一间小小的排练厅和排练厅旁的一幢六层小楼,对于这块宝贵的土地,当时大多数人的设想是建造员工宿舍,但时任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的杨绍林却顶住层层压力,最终决定修建一个剧场。
  
  从1994年开始前期筹备,到2001年全部完工,耗时足足八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安福路288号”上平地起高楼,从此,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有了排练、演出的永续性据点。这座剧院的诞生,不仅成为一代上海文艺工作者的真实写照,更在安福路上“种”下了奇迹——它开创了以文化带动商业的格局,成为今天上海城市街道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

  
  《商鞅》《老大》《秀才与刽子手》《武林外传》《万尼亚舅舅》《长恨歌》《无人生还》《资本·论》《大清相国》《玻璃动物园》《糊涂戏班》《禁闭》……历史的大气,悬疑的惊悚,海派的浓情,经典的隽永,原创的活力在这里汇聚成诗、汇聚成梦,丰润着无数都市人的灵魂与心灵。
  
  莎士比亚、莫里哀、布莱希特、阿瑟·米勒、聚斯金德、曹禺、巴金、夏衍、黄佐临……一部又一部中外戏剧大师的经典佳作在此上演。18年,足以让一个“孤岛”长成茂盛美丽的花园,只要有一颗种子,就足够了。
  
  20年前,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口号就是“让看话剧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今天,这种海派精神依然在延续。
  
  隔着通透的落地窗,望着楼下川流不息的年轻人,张惠庆总是仍不住想,“衡复风貌区的美丽如果仅仅是照相机里的背景板,就太可惜了!”要让人们留得下印象,除了和武康大楼合影拍照之外,能否充分发挥戏剧的力量,赋予城市的文旅体验更多内涵?于是,以城市为舞台的沉浸式戏剧《武康路19号》诞生了。

  
  它用参与度极强的沉浸式戏剧的方式,串联起武康大楼、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巴金故居等“可阅读的建筑”,再发现那些沉浮于历史背后的风流足迹,生动地讲述上海故事。
  
  演出中,观众佩戴上耳机,在全景立体声技术的引导下,从宋庆龄故居出发,步行至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途经武康路上重要的历史场馆和建筑,翻开1931年至1949年的中国大事件。跟随真人表演与互动体验重温战争时期一个普通人的心灵史,探寻附着在武康大楼、上影演员剧团、周璇故居、德利那齐住宅、世界小学、开普敦公寓、湖南别墅、巴金故居、严裕棠故居等地理景观之上的文化景观。一些观众还将穿上旗袍、学生装、马甲,“穿越”成为老上海的风流人物,在演员引领下进行剧情演绎,完成暗藏玄机的秘密任务。
  
  剧场、各色建筑、咖啡馆、酒吧和异国美食融合在一起,为“武安古镇”调和出与众不同的风味,向人们展现上海生活的精致与从容。

  
  
责任编辑:沈彤        杨博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