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里,感受传统漆艺文化

2017-5-4 17:56  |  作者:明明  |  来源:上观新闻



  美术馆除了展览漆器外,还能成为孩子们体验传统工艺的课堂。

  “想一想,手镯除了戴,还能做什么?”“可以做相框。”“可以放杯子。”5月3日,徐汇艺术馆里笑声一片,来自光启小学等学校的五年级孩子在漆器艺术家项军的带领下制作漆器手镯,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令在场老师惊讶不已。徐汇艺术馆联手徐汇区教育学院课程教学研修中心,同时邀请木川涧漆艺空间共同合作,结合“大漆司器——源于生活的漆器艺术展”推出漆艺主题的“美术馆里上美术课”活动,学校、美术馆、艺术家三方的协作和碰撞,让学生在美术馆展览氛围中认识漆器在中国的历史渊源和技艺流变,跟着手工艺人和大师体验漆器制作、学习匠人精神、感受传统工艺的无穷魅力。

  在中国历史刚刚走出青铜器的神秘与凝重,而瓷器尚未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国面孔”之前,漆器以其明艳绚丽的装饰性和广泛的实用性盛极一时。从秦汉的彩绘到唐代的螺钿镶嵌、金银平脱,从宋元的剔犀、剔红、戗金再到明清各种复合性制作工艺层出不穷,漆器的使用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大漆司器——源于生活的漆器艺术展”中,除了漆器工艺品外,也有不少生活器具。项军一边看着孩子们往木手镯上小心翼翼地贴金箔,一边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介绍,通过体验活动希望孩子们能对漆器有一个基本认识,漆器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除了实用功能外,也可以做出各种艺术效果。

  为了保证安全,课堂上使用了环保漆,工艺则是传统的。先在打磨光滑的木质手镯上打上一层底漆,用吹风机吹干,用金箔纸将木质手镯的每一部分都包裹住,在上面彩绘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涂上保护层。在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一个“锦囊妙计”,这是指导教师李莉特意设计的。“小朋友要做一个小时,怕他们忘记步骤,可以打开锦囊妙计查看。”除了锦囊外,李莉还特意要求孩子们尽量穿着传统服饰,美术馆课堂里,有人穿着旗袍,有人穿汉服,有的孩子还特意搭配了古典的发饰,煞是好看。“漆器是非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穿着传统服饰是为了让他们做完后戴着手镯留影,希望这能成为他们小学最后阶段的美好回忆。”李莉说。

  孩子们完成的手镯成品让项军感到惊喜,他点评心目中的最佳作品,“可以直接拿去销售了”。这件作品使用了三种金箔制作,小作者解释她的创意,“我比较喜欢渐变,纯色太单调了。”小小手镯上,孩子们发挥了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艺术创意,有人写上了自己的英文名字,有人画了朵朵桃花,还有的孩子的作品颜色搭配充满个性,让项军也觉得新奇大胆。下课时,李莉问孩子们在美术馆上课相比课堂中有什么不同,“气氛不一样,来这里上课,大家都非常活跃。”一位小朋友开心地说。

  编辑:唐奇云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