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的岁月”专访:工作之余,写词成为事业——与著名词作家汤昭智一席谈

2022-1-19 11:15  |  作者:孔鸿声  |  来源:上海文艺网

(左起)汤昭智与孔鸿声 
  
  与汤昭智相识近半个世纪了,当初笔者的工作单位与汤昭智求知的复旦大学面对面地仅隔一条邯郸路,那时走动得比较勤,还一起合作了几首歌词,后因他毕业离校、笔者工作调动而碰面的机会就少了。退休后又兴趣相投地走到了一起,多次共同外出采风、创作,但真正地坐下来一本真经地聊起歌词创作这还是第一次。日前,在上海文艺会堂咖啡厅的一角……
  
  影响最大的,但不是写得最好的
  
  笔者:最近刚收看了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总出品的45集电视剧《百炼成钢》,它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辉煌历程为主轴,通过八首经典歌曲串联起八大板块,用歌曲回顾百年峥嵘岁月。其中第七板块《为希望祝酒》,讲述了施光南创作《假如你要认识我》这首歌的作曲过程,还是很感人的。你能否回忆一下创作这首歌词时,是在什么背景下想到这个主题?又是如何会与施光南合作的呢?
  汤昭智:我也收看了这部电视剧,施光南为创作《假如你要认识我》这首歌曲,确实花费了很多心血,至今我都深深地怀念这位人民音乐家。
  《假如你要认识我》这首歌词创作于1979年4月29日,为什么我会记得那么清晰?因为这一天是我28岁生日,又是星期天,所以我有充足的时间坐下来安静地写作。我依然记得当时阳光透过临街的窗户照在写字台上,一位邻居来串门也见证了我这首歌词的完成。

  改革开放后,打破了爱情歌曲创作的禁区,大家都在写爱情歌词,而且大多数歌词都是写花前月下的“你爱我,我爱你”,而我想独辟蹊径写一首与众不同的爱情歌词。当时,无论是小伙子还是姑娘们,其择偶的心理标准是:找一个正直、能干、有上进性的伴侣。而这样的伴侣,在青年突击队里是最容易认识和寻觅到的。所以,在构思创作过程中,我的脑海里时常会跳跃出青年突击队的一些事情,其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件事:
  一是我在农村插队的时候,开河工地上有一支青年突击队,队长是一个脏活、重活、累活都抢着干的年轻人,8小时的重体力劳动已经让人很累了,但吃过晚饭后,大伙会寻找各种借口离开宿舍,可又从各个方向悄悄地来到工地上不约而遇,这就是当时青年人的革命精神。在劳动中,这位生产队长看上了突击队里的一名女孩,但又不敢大胆直白地对她表达爱意,只能请另一位队员悄悄地传递纸条倾诉爱慕之心;而这样正直、能干的小伙子也是深受姑娘们喜爱的,最终俩人结成了爱情的伴侣。
  二是我身边有一位作曲的朋友,他在殡葬单位从事逝者的美容工作,这是一份被很多人嫌弃的职业,可我这位朋友却把殡葬美容师这份工作做得精细、完美,获得了“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的光荣称号,而这“特殊的工作”并没有影响他的美好婚姻。
  所以说,这首带有爱情色彩的《假如你要认识我》歌词中,既有青年突击队长的形象,也有殡葬美容师的故事,更有众多优秀青年在劳动中产生爱情、追求爱情的心理写照。歌词完成后我就大胆地寄给了施光南,但那时我并不认识他。
  听施光南说,他收到歌词后,觉得这首词写得与他的音乐合作者、工作在天津钢锉厂的青年车工关牧村的生活和形象很贴近,因为关牧村也刚刚获得“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称号,因而,他谱了曲后就交给了关牧村。在1980年5月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中国音乐家协会天津分会、中央乐团、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和天津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施光南声乐新作品演唱会》上,关牧村第一次演唱了这首歌,而后就很快地在全国流传开来。这些都是后来施光南应萧湘电影制片厂约写作品到上海入住太原宾馆时,我与他见面后所得知的情况。
  笔者:这首歌确实深受年轻人的欢迎。据资料记载,在1985年12月由文化部、广播电视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音乐家协会、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的“当代青年喜爱的歌”评选活动中,经过广大听众3个月的投票评选,《假如你要认识我》脱颖而出,成为30首获奖歌曲之一。这首歌在2021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大型情景史诗》的舞台上再次唱响,也证明了它的意义所在。另外,前几年我看到过你发的一则微信,记录了参加施光南纪念馆的开馆等活动,其中好像也有这首歌的相关信息。
  汤昭智:是的。那是2017年4月中旬,我作为施光南合作者的代表,同陈晓光、徐沛东、殷秀梅、佟铁鑫、戴玉强、瞿弦和、张筠英、严圣民、钱建隆等,一起应邀来到施光南的祖籍之地——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东叶村,参加由金东区政府和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联合举办的施光南纪念馆开馆、施光南音乐学院挂牌仪式等在内的“春暖金东·情归故里”纪念施光南系列活动。施光南所创作的《假如你要认识我》的曲谱手稿,也被收入施光南纪念馆珍藏。那天,我把在欢迎晚宴上与关牧村的合影照发在朋友圈里,并写下这样一段文字:作词、作曲、演唱,《假如你要认识我》缺了施光南。这里所指的是合影照片中缺了施光南,但从精神层面而言,中国乐坛不缺施光南,几十年过去了,施光南的音乐旋律无时无刻不在祖国的大地上传扬。
  《假如你要认识我》是我歌词创作中的第一首代表作,也是在全国影响最大的一首作品。但现在再看看,它并不是我写得最好的一首词,当然对我几十年的歌词创作而言,它还是起到了一个引领的作用。
  
  认真写诗写词,一生做好一件事
  
  笔者:你和许多词家一样,都是从写诗再转为写词的。那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诗?又怎么会从写诗转为写词的?
  汤昭智:我写诗是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的。其实那时候并不真正理解什么是诗?因为自己觉得喜欢,就学着写写而已。有一天,我在楼上写了一个下午,外婆不知道我在写什么,晚上就告诉我父亲。父亲让我把写的东西给他看看,看后父亲没说什么,既没鼓励我,也没批评我。就这样,在日后众多的写诗、写词人群中,就多了个汤昭智。
  从此以后我就一直写诗,后来又转到写歌词,我曾经想过写小说或写电影剧本,但最终都没去写。我想:一生还是做好一件事吧,就是认真地写好诗、写好歌词。
  中学毕业插队到了农村,白天在农田里劳动,晚上就写诗、写歌词。我的第一首歌词写的是公社送公粮卖公粮的情节,写完后就放在边上,恰巧碰上当地一位小学校长到我们生产队里来参加工作,我俩坐在一起就谈及了此事,他说我来谱曲吧,这就有了我人生当中第一首有曲谱的歌词,虽然没有演唱过,但从那时开始我就注重学写歌词。
  不久后我到过公社广播站、县广播站工作,主要从事新闻写作,但一直没有停止过写诗和写歌词。其中有一首诗被上海人民出版社选中编入了《新绿集》诗歌集里,这是我的诗歌作品第一次变成铅字发表出来。
  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后,使我的文学素养有了显著提升。在当时的环境下,家里没有什么文艺书籍可看,插队农村时也找不到什么可看的书。进入大学后,我如鱼得水地阅读了好多中外名著和经典作品,其中也包括很多诗歌,这对我写诗、写歌词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并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企业工作,虽然工作比较繁忙,但写诗、写歌词仍然是
  我业余所从事的事业。
  笔者:有人说,歌词比诗好写,你是否也认可这一点。所以踏上工作岗位后,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写歌词上。
  汤昭智:歌词比诗好写,这话我不敢认同。歌词要有音乐性,也要有文学性。歌词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其艺术张力的提升上。也就是说,我们思想情感的表达,要通过诗的艺术手段来完成。
  其次,歌词与诗同出一门,歌词本身就是诗的一部分。诗有许多种写法,歌词是其中的一种写法;而歌词也有多种写法,有几种写法与诗的创作方法相似。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歌词就是诗,有些诗也成了歌词的缘故。当然也有成不了诗的歌词,那就是口号堆砌的所谓歌词。
  我曾写过一首《黑眼睛》,说它是歌词,在《2020海上心声·春特别专场“致敬春天——上海诗人诗歌朗诵会”》上,被选作为诗朗诵作品;说它是诗,经作曲家谱曲后由中国福利会上海市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演唱,获得了“群星奖”。
  所以我坚信,歌词需要诗的滋养,能让歌词写得像诗一样,那就更富有情意。同理,如果诗能写得像歌词那样易谱曲,这样的诗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把歌词当作诗来写,有的人不一定认同。但写诗经验对歌词创作的帮助,给到我的是实实在在的硬核福利。从写诗到写歌词,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使着劲儿往好里写,自己成就自己
  
  笔者:作为一名非职业词作家,你所取得的创作成果已经令众多业余作者赞叹了。比如你为上海旅游节、上海购物节、上海国际服装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大型活动创作的“节歌”,其作品总使人感到不落俗套,每一首歌词中都会有一、二句让人亮眼的歌词在跳跃。你在创作中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汤昭智:作为业余作者,缺少专业作者那种谱曲、演唱、演出、推送等方面得天独厚的创作优势,在这些方面业余作者是无法与他们“竞争”的,而唯一能与他们有一点“竞争”可行性的地方,就是在歌词创作上要有所作为,以歌词的“质量”去取胜。因为好的歌词作品、优秀的歌词作品肯定不是人云亦云、毫无创意的;肯定不是陈词滥调、毫无创新的;肯定不是粗制滥造、毫无章法的;也肯定不是浮夸浅薄、毫无内涵的。好的歌词作品、优秀的歌词作品的孕育和诞生,一定是与作者的努力和付出分不开的。
  我曾经说过,歌词作为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以对艺术敬畏的心情去投入创作。也就是说,仅靠喜欢和勤奋是远远不够的。从写出歌词,到写好歌词,需要不断地锤炼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努力地自己成就自己。
  记得我在农村广播站写新闻稿时,我就开始注重运用自己的写作方法去写新闻,不是去学人家怎么写我就怎么写,而是一定要从人家想不到的视角去找新闻、写新闻,这样写出的新闻稿,报社和广播电台采用率就比较高。此后,这也就成了我写作上的一个习惯和特点,当我在写诗和写歌词时,我还是这样去思考主题、这样去创作词句。
  笔者:那你的写作方法是那些?可以谈谈吗?
  汤昭智:作为一名业余词作者要想在庞大的中国乐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确实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唯一的方法就是用作品去竞争,靠自己作品的质量去吸引作曲家。要使着劲儿把每一首作品都往好里写,就是要写到不仅让自己满意,更要使他人阅读后点头赞许、叫好的那一种。要有精品意识,不要满足写出来,要追求写得好。几十年的创作经历,使我渐渐地懂得了:
  一是与时代保持零距离。从歌词创作初始,就要注重考虑作曲家对作品的要求,以及市场和社会受众对作品的需求。因为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生活在不断地进步,歌词创作的语境表现和时代呈现不能落下。所以,只有与时代保持零距离,才能让我们的创作更上一层楼。
  二是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在创作中努力去创新,从标题到词句要尽可能地写出新意,绝对不能去步别人的后尘。要对自己的思维定势进行突破,没有突破也就没有创新,而唯有出新才能使作品走得更远。当然,出新也要讲究一定的度,不能离社会认同价值相距太远,否则作品在社会上也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三是写自己能够把握和驾驭的作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创作的生命更有限。要尽可能地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到能真正出成效的歌词作品的创作上去,要尽量去写自己能够把握和驾驭的作品。在选题上,大题材可以写,体现生活侧面的小题材也可以去写,能把生活中的种种情趣,通过艺术的手段表现出来,愉悦受众者,也未尝不可。而对那些与自己生活相距太远的题材,无法把握或驾驭不了的作品,尽可能地不要勉强自己去写。
  四是多向好作品学习。向同行的好作品学习,借鉴“时尚”用语,以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准,一直是我的坚守。在我们生活中,比如网络、影视、报刊、广告以及社交语言等,时常能看到、听到这样或者那样充满智慧、充满幽默,别具匠心的词句,常常让人耳目一新、会心一笑而回味无穷。如果我们创作的歌词中也能时常跳出一些这样的字句,想让作品不出彩也难。
  几十年的持之以恒,为的就是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好,并努力地去做成功。生活对我不薄,日积月累的几千首歌词,成了我享用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采访虽短,收获颇丰。汤昭智的创作之谈,对业余词作者来说还是有所启迪的。现实中,创作者的水平有高有低,作品的质量有优有劣,这实属正常。而认真地把创作质量放在第一位,应该是所有创作者都应该努力去做的。真如汤昭智所言:“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业余作者,唯有用高标准对待创作,才能让自己的作品站上新高度。”
  笔者认为: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之余,把自己所喜欢做的事情,都作为一项事业去努力地追求做好,汤昭智的这些创作观点和做法,还是大有可鉴之用的。
作者:孔鸿声                  
责任编辑:沈彤        杨博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