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让闵行离世界更近

2021-11-20 18:21  |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

  闵行,如同一把金钥匙,镶嵌在上海版图的中央,随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资源在这里汇聚,从这里辐射。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核中核”“极中极”,这片373平方公里的沃土,处处蕴藏着潜力,时时充满着机遇。

  搭建长三角城市联动平台,调动区域资源共建共享,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协同发力的共同体,成为当前闵行上下最强共识。基于此,闵行区委积极顺应新时代、新形势、新发展,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城市基层党建“515领航工程”为引领,以“一南一北”为战略,提升核心优势、深化产城融合,细化形成“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领航核心、扩大党的覆盖面的领航载体、培育基层干部的领航队伍、突出党建政治功能的领航功能和激活党建最小肌体的领航细胞”五大系统工程,在城市基层党建领域开启了新的探索与实践,让闵行离世界更近。

  高质量发展

  “党建红”遇见“枢纽蓝”

  “枢纽党建”,是“党建红”遇见“枢纽蓝”,发生化学反应后的“产物”,而这最早发生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初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上。生物医药产业是长三角地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也是上海重点鼓励、闵行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这个产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冲击。

  “产业链、供应链难以协同,是当时最大的‘拦路虎’。一台小小的过氧化氢雾化消毒机启动后,能够对100平方米的室内空间直接起到消毒作用。刚开始复工的时候,我们接到的订单很快达到1000多台,但当时我们的月产能最多只有300台。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原材料和配件的供应问题。但我们的配件供应商还没复工,产能面临大幅缩减的困境。”长三角医药产业链党建共同体发起单位之一的东富龙公司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危机面前,产业链上的企业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更加凸显。在此背景下,闵行区委加速推进产业链党建工作的探索,指导东富龙党委联合长三角医药产业链上的40余家单位党组织结成了党建共同体,组织发动上下游企业“抱团作战”。很快,阿科玛双氧水公司向东富龙伸出了援手,双方公司开展应急合作,加班加点安排生产,并优先安排物流配送,解决了供应配套危机。短短2个月,党建共同体成员单位在产学研销方面达成合作金额近5亿元。

  以此为起点,闵行区委组建区级生物医药产业链党建联盟,构建大浦江、大零号湾、大虹桥3条产业分链,成立政企服务、金融服务、产学研用3个专委会,推动区域产业、技术、资本、人才精准对接、深度融合。同时,立足“核中核”“极中极”定位,出台《关于聚焦虹桥商务区推进枢纽党建   助力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实施意见》,创新探索“枢纽党建”,以“党建红”串起发展链,全力打造“全方位、宽领域、多形态”的党建格局,有效突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过程中的“三个瓶颈”:

  一破“统而不聚”。参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单位部门,有26市组成的长三角城市群,也有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周边的4个区,同时还有商务区中的企业以及各个政府部门。大家目标一致,各管一摊。“枢纽党建”的第一件事,就是搭平台。在闵行区域内,组建“枢纽党建”共同体,把25个与枢纽建设关系最密切的部门牵引到一个平台上,整体推出十大直通枢纽共同行动,重点打造的虹桥国际人才资源服务中心已基本建成,可提供人才引进、居住证积分、留学生落户、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工商税务等服务事项,实施的“虹领服务团”项目已对接百家知名企业,把党务、招商、市场、税务、人才等服务整合起来,即将点对点进企业服务。在闵行区域外,携手长三角城市群中的7个,建立了80个枢纽研修点,打通城市连廊,为推动跨区域人才交流与城市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破“聚而不专”。聚在一起后,还要干在一起,找到合适的合作项目尤为关键,否则依然你是你、我是我,成为不了“我们”。以往长三角的联盟组建了不少,但以凝聚共识居多,实际项目较少。通过“枢纽党建”平台牵线,近两年,闵行陆续与长三角城市达成项目化合作,推出了教育评价城市联盟、技术市场协同平台、医药产业链党建联盟、人工智能党建联盟等一批合作项目。比如,长三角人工智能党建联盟已经覆盖服务超过1600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

  三破“专而无感”。“枢纽党建”的成效怎么样,是不是新瓶装旧酒,企业和群众的感受是最直接的。通过牵动区级部门与企业对接,联动长三角,组织40家区重点企业参加“2021年长三角地区高校毕业生择业招聘会”,招聘500人。开展本区企业跨省通办业务需求调研,通过线上设立长三角“一网通办”专区、线下开设专窗及自助机互值等形式,实现首批39项政务服务事项“异地通办”。

  高效能治理

  “四层网”汇成“幸福圈”

  作为闵行重要的“对外窗口”,位于梅陇镇的南方商圈有着20余年的发展历史,集中了11个商业商务板块、10幢办公楼、4个商场、6个社区,周边还有儿科医院,每天车水马龙、人流繁忙,停车成了一个“大问题”。调研发现,不仅商圈停车难,毗邻的儿科医院、6个住宅小区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为此,片区网格将收集反馈的停车问题作为重要议题,提交镇领导牵头召集片区成员、职能部门、驻区单位等多方联席议事,统筹考虑片区内停车位的合理布局,通过设置电子实时车流及车库车位指示牌引导车辆停车,协调部分住宅小区与儿科医院、街面车位错峰停车,基本解决了南方片区的停车难问题。

  问题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妥善解决,源于梅陇镇率先在南方片区试点推进的网格化党建。按照大中小微“四级网格”架构,在镇党委一级大网格下,设立南方片区中网格,片区内又进一步细化划分为7个居村小网格,1个街面小网格,1个拓展小网格,以及91个责任块微网格。同时,下沉党群、公安、综治、城管、房管办、安监所、市场监督所、卫生监督所等“8+X”力量,实现片区内大小事务有人管、合力管。遇到像停车难这样的突出问题,就省了逐级汇报的流程,由镇领导担任的网格长直接牵头片区内各部门共同处置,原来需要一周解决的事,现在往往1—2天就能快速得到处置。“有了这样一个党建网格平台,畅通了上下左右的连接渠道,我们就可以第一时间了解需求,共享资源,快速便捷地解决问题,让大小事不出片区。”梅陇镇综合党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据了解,闵行区还在新虹街道、七宝镇、颛桥镇等开展了这项工作的试点,在原有居村等基本网格的基础上,结合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将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嵌入城市治理体系,通过优化组织设置、完善治理架构、下沉资源力量、凝聚共治合力,推动“党建网”“治理网”“服务网”“警务网”等多网合一、功能融合,构建“组织建设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群众满意在网格”的城市精细化治理体系。

  与此同时,网格化党建还在服务圈上“深耕细作”,建设以社区党群服务阵地为核心的“家门口”服务体系,形成了区-街镇-片区-居村(楼宇)等全方位布局的789个站点,将政务服务、文体服务、生活服务、企业服务、为老服务等各类服务资源直接下沉整合到各党群服务站点,让居民、白领能在单位周边、小区门口就享有一站式的“幸福圈”。

  家住梅陇的童玲一家,就是这个“圈子”的受益者。每个周末,她都会带着孩子来到家门口的梅陇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这里开展延时服务已有多年,周末都为周边居民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我的孩子特别喜欢聚‘陇’钟书活动,每周六都有作家来分享亲子阅读,能学到很多知识。孩子上课的时候,家长也能参加党群服务中心的其他活动,比如瑜伽、手工课等,非常有意思。”童玲对家门口的这项公益服务赞不绝口。作为延时服务的受益者,从事教育行业的童玲还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她带着周边的一群年轻父母,教孩子们读绘本、做手工,交流育儿心得。“这里就像欢乐的海洋,不光是孩子,家长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天地’。”

  高品质生活

  “好管家”联结“好生活”

  长期以来,“物业费涨价”是社区治理中的敏感话题,许多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多年未调价,而在闵行,有一个小区却把这件难事做成了。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小区竟是有着“社区航母”之称的上海康城。

  总面积约208万平方米,总规划户数1.25万户,实际居住人口逾4万人,作为上海最大的居住社区,曾经的康城是脏乱差、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老大难”小区。今年65岁的朱许静12年前从市区搬过来,一开始她都不好意思跟亲朋好友说“住在康城”,因为“小区环境乱,群租多,还有小偷‘光顾’”。

  不过,这几年来,情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开始,闵行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探索“红色物业”,以居民区党组织为核心,推进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协同运转,有效扭转了物业服务满意度低的情况。

  “做好社区治理,我始终坚信一条,那就是党建引领。”康城社区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健全了人选把关机制,赋予居民区党组织“人选建议权”“结构建议权”和“资格审查权”。“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选聘物业公司,在物业企业建立党支部。”

  在康城社区党委的指导下,小区物业党支部推出了“物业党员接待日”等一系列特色项目。同时,对收费标准、服务规范、班组“流动红旗”评比等进行公示,主动接受业主监督并及时整改。这些举措大大提升了物业管理服务的水平,小区的软硬件环境也有了质的提升。在莘庄镇公布的物业“红黑榜”上,康城小区物业多次居于红榜前列。

  “物业服务质量提升了,居民有了获得感,物业费提价也就有了‘群众基础’。”最终,业主高票通过物业费提价和物业公司续聘,物业费由1.5元/平方米提至1.9元/平方米,“现在,物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更高了,小区环境也越来越好,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如今,上海康城的面貌焕然一新,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有些搬离的居民又重新搬了回来。“这里每天都有新变化,居住在康城越来越舒心!”朱许静笑言,“现在,我会自豪地说,我家在康城,欢迎来做客!”

  物业离不开科技赋能。在“红色物业”实践中,新虹街道率先推进“智慧安居”工程,近万个智能烟感设备实现高层楼栋全覆盖,智能消防栓、违停地磁感应、防高空抛物抓拍、楼道堆物感知……依靠这些遍布社区的“神经元”和房管条线数据归集,“智慧安居”平台描绘出了一幅数字社区新图景。

  眼下,闵行区还建成新时代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创新实践基地,打造“红色物业”学院,推动基层党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为实现超大城市高效能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助力。据了解,目前闵行区1076个小区100%参与“红色物业”创建,创建达标率80%,200个小区成为示范社区;530个符合条件的业委会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100%覆盖,268家物业服务企业组织覆盖率69.4%。小区物业服务调查显示,80%群众对物业服务表示满意,90%认为生活品质得到提升,“美好生活合伙人”的理念深入人心。

  畅想未来的闵行,令人神往。在这里,创造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充分涌流,世界级会客厅联通四海,国际范新地区人聚万邦,人人都有圆梦的舞台;在这里,建筑更有品质,城市更具韧性,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每一个角落都会遇见爱心和友善;在这里,欣赏一流的文化展演不再需要奔赴远方,家门口就可以阅尽繁华,感悟乡愁,轻盈、感性、愉悦是我们的烟火日常;在这里,每个人都深切感受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离世界很近,距未来不远。闵行未来,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杨博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