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的岁月:激情放飞心中的歌——访著名军旅作家薛锡祥

2021-11-15 09:16  |  作者:孔鸿声  |  来源:上海文艺网

(左起)薛锡祥与孔鸿声

  “美丽的蓝天上,五星红旗飘扬,庄严的旗帜,你闪耀光芒……”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由著名作曲家吕其明作曲、著名军旅作家薛锡祥填词的大合唱《红旗颂》,豪放地唱响在北京、上海等多地的庆祝活动中。这首气势恢宏的乐曲,使亿万大众在歌声中激情澎湃,面向灿烂夺目的五星红旗深深地致敬。
  
  在一个深秋的下午,笔者驱车来到薛锡祥老师坐落在申城的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中寓居,拜访了这位年近“杖朝之年”、人称“薛大校”的军旅作家,聆听了他在中国文坛驰骋了约一个甲子的“生命放飞”……
  
弃笔从军一生戎装威武
  
  1944年出生于安徽桐城的薛锡祥,自上学起就深受高尔基、高玉宝等文学大师和桐城派文风的熏陶,开始喜欢上诗歌创作。上了桐城中学后,他从心底里崇拜军人,立志要当一名空军飞行员,驾驶战鹰翱翔在祖国的蓝天。当他第一次报名参军接受体检时,那份高兴劲儿可真是无法形容。可一圈检查下来后,体检表上的结论令他失望,原因:鼻炎。看着这份体检表,薛锡祥伤心的情绪一下跌落到冰点。
  
  然而,立志从军的信念并未使他气馁。第二年,他又一次踊跃报名参军,经体检身体合格,老天爷却开了个玩笑,本次该地区征兵指标有限,不到一周时间,参军人数已满。他从军步履在离军营一步之遥却又被叫停。然而有诗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他一声长叹之时,喜讯却从天而降:运兵车即将开拔之际,有一位征兵合格者未能按时报到,薛锡祥,这个排在第一位的“替补者”,幸运地填补了这个“缺”。就这样,刚刚就读于中国文都名牌学校桐城中学的薛锡祥,还未来得及禀报自己的家人,就走进了戎马生涯。薛锡祥虽然当了兵,也进入了理想中的空军部队,可当飞行员的愿望从未泯灭。一次抓住了机会,在杭州空军疗养院体检,他的身体完全符合“选飞”标准,结论却是,超龄!又泼了一瓢冷水。尽管这样,薛锡祥还是干一行爱一行,先后当过警卫兵、排长、军械保管员、政治指导员,以及后来当上后勤科技参谋、文工团创作员、院校教官。一直到退休、卸任,夫人给这位一直低调的他拍了一张军礼服照,胸前挂上四枚军功章,也算威武了一下。
  
  在任期间,薛锡祥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仍坚持他十分酷爱的诗歌创作爱好,在他孔城初中读书时,薛锡祥是校刊《铁花》的主要诗歌作者之一。参军入伍时,他的行李中就带有《唐诗300首》。到部队后,在训练间隙、执勤之余、节假休闲时,他笔耕不缀,军旅的沸腾生活,练兵的龙腾虎跃,战备的枕戈待旦,官兵的熠熠风采……都化为他的激情诗作,洋洋洒洒,落在他的稿纸上,就在他入伍的第二年,《浙江日报》副刊发表了他创作的组诗《碧空雄鹰》,在军营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接下来的岁月,驻地杭州日报、《东海》《西湖》等杂志也常有他的约稿。西子湖畔的诗画廊时不时有他的作品亮相。他的多首诗作《新兵乐》《当兵为了谁》《我爱我的枪,我爱我的炮》《八一抒怀》等,陆陆续续地在《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诗刊》等“重量级”的报刊上与读者见面。从此,“枪杆诗人”的美称开始在军内外传开。
  
  1973年,对薛锡祥来说,是他人生中一个新的转折点。那年,他以空军飞行员高云疆转战在祖国南疆执行飞行战备任务时,战机发动机突然在空中停车,塔台指挥员命令他跳伞,他在选择迫降场时,为了地面的工厂、学校、农村等处的群众生命财产免遭损失,放弃自己求生的希望,连拉三杆,最后飞机撞到山坡上爆炸,高云疆壮烈牺牲英雄事迹为素材,创作了朗诵诗《高云疆》,在南京军区空军机关文艺会演中荣获一等奖,受到了时任南空文化部部长柳特的赞赏,在他的提议下,1975年薛锡祥被调入了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此时的他,刚刚被所在部队任命为某航空兵机场四站连指导员,但还未能来得及上任就离开了基层部队,开始了他的专业文艺创作生涯。
  
专业写作激情如鱼得水
  
  在军内外,南空文工团闻名遐迩。每逢重大演出,都受到军内外欢迎,进入这样部队文艺团体从事专业创作,对薛锡祥来说,倍感荣幸。文工团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激励士气,鼓舞斗志,提高战斗力服务。薛锡祥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为了能更多、更好地创作出反映部队生活,下基层体验火热的战斗生活,就成了必修课,并受到生活源泉涓涓不绝的滋养。
  
  薛锡祥服役在这样文艺团体,直指后来在军队院校,活动空间更大了。时常抽调到解放军总部写电视专题片,体验生活更为广泛、深入。当他走进陆军、海军部队采风时,必定去前哨阵地和官兵一起座谈。在金鸡山,他穿越过前线壕沟;在法卡山,他钻过猫儿洞。在三亚、在西沙,他伫立在战舰的甲板上,在汹涌的大海中“迎风踏浪”。用薛锡祥自己的话说:“从事专业文艺创作后,为了积累创作素材,真实地反映部队生活,做到手到、心到;心到、腿到。上高山、下海岛、跨戈壁、走沙漠,到第一线战斗机场、高炮雷达阵地、坑道哨所,甚至穿行隧道看长空飞箭隐而待发。同时还带着自己的创作计划,深入苗家吊脚楼、草原蒙古包、藏胞院落、傣家竹楼、渔港船舱,掌握第一手鲜活的创作素材。”
  
  火热的军营生活点燃了薛锡祥的创作激情,《参军到部队》《新兵谣》《雷达兵之歌》《高射兵之歌》《我爱我的枪,我爱我的炮》等一批反映基层战士风采的军营歌曲在部队中传唱了起来,有些歌曲还录成MV唱响电台荧屏。
  
  然而,在南空文工团待了8年,因部队整编,文工团被撤销了,薛锡祥被分配到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司令部科技训练科当科技参谋,负责一个录像室剧本的编创工作。三年后,即1986年,“空军政治学院”(即现在的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因需要录像剧本编写人才,得到战友胡金海同志的推荐,薛锡祥调到了上海。爱人也因此回到了老家上海,全家团圆,皆大欢喜。根据薛锡祥的意愿,一边教学,一边写作。在教学之余,保持了他的创作的专业性。在文化工作教研室任教,重点担任《文艺理论基本知识》《演讲艺术与策划组织》《电视专题片脚本的写作》等课程的教学。
  
  调入上海,虽然薛锡祥的工作环境变了、工作性质变了,但总体还是在与文学打交道,只是专业创作的角度不同而已。从另一视角来说,后两次的工作变动,反而为薛锡祥多形式地开展文学创作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平台。如在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队录像室工作的三年中,他的电视片创作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为部队编写了很多电视片脚本。到了学院任教以后,也未离开电视脚本创作。由他编剧的《爱在心灵中闪光》《党代表足迹》《啃山人》《写在屋顶上的追求》《绿色战歌》《来自世界屋脊的报告》等,先后在央视《人民子弟兵》、上海电视台《当代军人》等电视频道播出,广受好评,屡屡获奖。在教学的同时,也更深层次地加厚了他对文学创作理论的积淀。所以说,薛锡祥两次工作环境的变化,并没有动摇他热爱文学创作的初衷,反而使他对文学创作的情感更为坚固。东方大都市激涛翻腾的改革浪潮和中西理念碰撞融合的海派文化氛围,促使他的创作欲望愈发高涨,也使他感觉到自己有了更大的创作平台、更广的“用武之地”。
  
活跃申城创作更上一楼
  
  “定居上海后使我体会到:大都市不仅具有强烈的时尚经济氛围,也有深厚的海派文化精髓,更有大手笔的文学创作气场。”薛锡祥说:“在短短的几年里,我就参与了上海举办的好几个重大事件的创作活动。可以这么说,上海,让我的文学创作攀登步伐更上了一层楼。”
  
  1996年10月,上海承办了全国第三届农民运动会,薛锡祥创作的《大地之魂》(孟庆云作曲,满文军、朱桦演唱),被入选为会歌。
  
  1997年,薛锡祥创作了歌舞曲《花满人间》(侯小声作曲,上海歌剧院演唱、朱秋玲领唱),呈现在首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海)开幕式上。
  
  特别是在1997年10月,薛锡祥为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第八届运动会创作了会歌《生命的放飞》(左翼建、朱良镇作曲,韦唯、刘欢演唱),此歌所制成的MV还荣获了第八届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金奖。“跨越世纪,搏击春秋/勇敢地冲刺尽显风流/看青春燃烧的圣火照亮中国/让生命在晴空里放飞追求……”曾有记者询问薛锡祥怎么会想到起用这样的歌名?薛锡祥告诉他们:在空军部队,一名飞行学员能否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雄鹰战士,就要看这位学员能不能“单飞”,只有当教练让学员独个地“放飞”于蓝天,这才是一名合格的飞行员。体育场上的每一位运动员,无论是参加那个项目的竞赛,都是独自拼搏在赛场,只有大胆地放飞自己,才会“高举起一杯成功的酒”。
  
  除歌词创作以外,薛锡祥的朗诵诗创作也深受人们的关注,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在纪念邓小平逝世100周年之际,他应邀赴四川省广安市采写了《放歌思源广场》;为上海庆祝第五届中国记者节创作了情景诗剧《相伴到黎明》;为纪念复旦大学诞辰10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创作了《多想喊你一声妈妈》;为庆祝上海理工大学百年校庆大型文艺晚会创作了《诗的礼赞》;为上海市人大办公厅创作了室内音乐诗歌剧《和你心贴心》;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的标志性人物”孙道临逝世一周年创作了《走进阳光》;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饱含热泪为抢险武警官兵创作了《大爱和鸣》;申城工程建筑意外碰到险情,武警官兵临危受命,他连夜突击,创作了《冲上去》……,他的朗诵诗,成为不少文艺晚会和庆功会的压台戏。
  
  2001年7月10日,上海电视台在演播大厅举办了《军旗下的敬礼——军旅诗人薛锡祥作品朗诵演唱会》;2003年7月29日,东方卫视、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联袂在上海蓝天剧场隆重举行了《永恒的爱恋——薛锡祥作品朗诵演唱会》,著名表演艺术家、军旅歌唱家和著名节目主持人孙道临、孙渝峰、程志、张迈、陆澄、卫晨霞等朗诵、演唱了薛锡祥的诗歌、歌词作品。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以《放飞生命激情》为题进行了跟踪报道
  
  2007年,是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薛锡祥应上海电影演员剧团特约创作大型音乐情景诗剧《军魂》在上海等地连演十余台,好评连连。
  
  2021年,应上海作家协会组织创作《中华创世神话》,薛锡祥创作的近千行长诗《大战蚩尤》和八百多行长诗一并收进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开天辟地》一书。
  
  最近,薛锡祥应约为纪念钱学森诞辰110周年创作的大型音乐情景朗诵剧《来自天堂里的声音》,也即将在上海、北京与观众见面。
  
精心填词名曲唱红山河
  
  在今年刚刚过去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一首经典曲目《红旗颂》又一次在大江南北演奏和唱响,令无数国人心潮激荡。喜庆之时,薛锡祥倍感幸福和自豪,因为他是该作品合唱版本的词作者。
  
  众所周知,《红旗颂》原是一曲管弦乐后又演变为交响乐的经典演奏曲目,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吕其明老师的精心力作,在1965年第六届“上海之春”开幕式上首次公演后大获成功,从此而响彻祖国的万里山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红旗颂》又涌现出多种的合唱版本,这是何故?薛锡祥向笔者娓娓道明了其中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其回忆的思绪追朔到他与吕老约有三十多年的交往时光。
  
  薛锡祥告诉笔者,在1989年中,他创作了一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边关情》,导演让薛锡祥请一位音乐界的名家为主题歌谱曲。经友人介绍引见,薛锡祥与吕老相识了,同有军人气质的他俩,因对艺术追求的相同理念,通过《边关情》主题歌的创作“牵线”,使他俩成为一对心有灵犀的挚友。
  
  吕老是一位1940年参加新四军的老战士,建国后转业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作曲,但他对部队还是怀有深厚的情感,很想到部队去走走、看看。薛锡祥得知他的心思后说:“只要您有时间,我就带您去部队跑一跑。”经薛锡祥的一番联络,吕老随着薛锡祥到驻扎在广西、云南、福建、北京、吉林等省市的多个部队跑了一圈,他俩在部队一起采访、写歌,一圈下来后,作品创作了不少,情感也加深了许多。随后,在吕老承接多部电影作曲任务时,在影片需要创作主题歌或插曲时,吕老也总是邀请薛锡祥来合作完成。
  
  1996年初的一天,吕老在与薛锡祥交谈时说道,《红旗颂》这首管弦乐曲,大家都很喜欢,为了深入普及、流传到群众中去,能否通过填词使它成为一首广大群众能唱的歌曲呢?薛锡祥很赞成吕老的这个想法。其实,当《红旗颂》名扬歌坛后,就有不少人跃跃欲试,有人想把它改编成轻音乐,被吕老一口拒绝了;也有人想将它改编成独唱作品,吕老依然没有同意;更有不少人将填了词的《红旗颂》寄给吕老,却没有能够让吕老动心。
  
  说来也巧,就在吕老与薛锡祥交谈不久,上海电视台正在筹备举办全国戏歌大赛的活动,电视台领导和导演与吕老商量,问他能否将管弦乐《红旗颂》改编成京歌,吕老想了想后觉得可以尝试。但让谁来为《红旗颂》填词呢?吕老首先想到的就是老搭档薛锡祥,这个提议也得到了电视台领导和导演的赞同。
  
  1996年6月8日,薛锡祥接到了吕老的创作邀请:为管弦乐《红旗颂》填词,并要求在半个月内完成,并给了他一盘《红旗颂》磁带。
  
  要在半个月内完成一首对名曲的填词,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薛锡祥把自己关在书房内一遍遍地细听磁带,努力从乐曲中去寻找和领会作品的神韵和内涵。在多次静心聆听作品后,随着乐曲的起伏变化,他的脑海里逐渐地会呈现出与乐曲相融的各种画面,听着听着,他眼睛湿润、心潮涌动、激情突起、灵感跳跃:美丽的蓝天上,五星红旗飘扬,庄严的旗帜,你闪耀光芒……。涌现灵感后的他仅用了2天时间,歌词的初稿就出来了。薛锡祥想起吕老在递给他《红旗颂》磁带时说的一番话:“词必依附于曲,不能游离于曲外,词曲一体,两者结合,必须适度。”深知吕老对创作的认真态度,薛锡祥又用了5天的时间,对作品进行多次地修改,认真推敲、精心打磨。
  
  当薛锡祥将填词的《红旗颂》上交时,得到了吕老的认可,这让薛锡祥悬浮的心放了下来。紧接着,俩人对作品再次进行逐字逐句的推敲。“心中有你,我们奋发向上;心中有你,我们荡起理想的双桨……”薛锡祥清晰地记得,歌词中连续出现的几个“心中有你”,就是吕老的修改主张,使作品的思想境界进一步升华,也将演唱者的情绪步步推向高潮。
  
  在1996年上海第三届“立邦杯”戏歌大赛上,经吕老、李连璧、黄佩勤改编,将原曲调和京剧韵味糅合在一起的京歌《红旗颂》,由张鸣杰、于丽红、陈幼玲、陈俊杰倾情演唱于舞台中央时,评委们对该次大赛金奖的桂冠花落谁家也早已在心中投下了坚定的一票。
  
  赛后,吕老和薛锡祥再次细细地审视京歌《红旗颂》,感到对它稍作改动就完全可以形成一首大合唱歌曲。经吕老一番微调,雄壮的大合唱《红旗颂》由此问世了,此后就成为乐坛重点的合唱曲目之一,响彻在我国各个重大节日的盛典之中。
  
  2019年9月,薛锡祥受上海文联委托所撰写的《人生步步是音符——吕其明》一书又欣然问世,作为一份诚挚的厚礼向建国70周年献礼,也作为献给吕老90岁华诞的礼物。
  
  近60年的创作生涯,薛锡祥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诗刊》、《词刊》《中国诗人》《解放军报》《解放日报》等军内外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音像出版社发表、播放诗歌、散文、电视剧本等作品两千余件,其中为四十余部电影、电视剧创作了主题歌。在全国、全军获奖歌曲、诗词作品有300余首。如他作词的《我们的中国》,在1999年亚洲音乐节上被评为“十大金曲奖”;2007年,由他作词的《永恒的爱恋》获得全国金唱片奖;由他作词的歌曲《人间真情在》,在2006年“四进社区”文艺展演中,获中央精神文明办、文化部金奖。另有他作词的20余首歌曲分别由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东方卫视等制作成MTV。
  
  其次,他还出版有诗集、随笔、报告文学、小说、影视剧本文学专著《云间诗韵》《与苍天对接》《精武健——传奇英雄符保卢》《梦圆喀什,情系丝路》等文学专著20余部,是一位名符其实、硕果累累的军旅作家。
  
  如何看待创作?薛锡祥深有体会地说:“无论创作什么形式的文学作品,对生活的感受应是第一位的。自己没有心灵的感受,就很难写出打动读者和观众心灵的作品,更难让作品激情放飞。”


作者:孔鸿声
责任编辑:杨博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