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进校园 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2017-4-27 09:03  |  作者:明明  |  来源:惠州新闻



  上腿、上背、叠罗汉……每周一、三下午4点半,当小伙伴们背着书包放学回家时,三新小学近40名四、五年级的男同学则留了下来,在学校操场上练起了舞狮。跟他们一样,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的幸福小学、东楼小学、山下小学的小学生热衷舞麒麟,成为学校的一项特色。翻滚、独立勾脚、采青……一只只麒麟闻声起舞,时而左右摆头,时而匍匐在地,时而腾空跃起,踢腿、舔身,神态各异。


  此外,东楼小学还有一批学生在学习南派螳螂拳,这让曾经有断档苗头的南派螳螂拳后继有人。近日,陈江街道南派螳螂拳暨第三期南派螳螂拳培训班开班,三期培训班下来,该校练拳的小学生达53人,其中女学生就有30人。我国拥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因“人亡艺绝”导致的文化传承断档现象普遍。如今,传统民俗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小学生,注入了新的传承血液,焕发了全新魅力。


  三新小学:舞狮


  校内先推广咏春拳,后来又组建醒狮队


  记者在惠城区三新小学采访时,放学后留在体育场上训练的孩子们争着要给记者展示自己的功夫:上腿、上背、叠罗汉……他们腰系红腰带,健康的肤色、灿烂的笑容、坚毅的目光,表演时一丝不苟。


  三新小学从去年上半年开始筹备成立校内醒狮队,培养感兴趣的学生学习舞狮。该校校长罗健泳介绍,全国上下都非常注重传统民俗,醒狮作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应该发扬传承。去年上半年学校先推广的是咏春拳,邀请东江咏春拳馆的老师来校授课,通过先带动一部分师生学习,然后以班级为单位全面学习,之后在体育大课间上全校铺开,学校习武练拳有了一定氛围。


  “到了2016年秋季开学,我们综合考虑,在四、五年级中召集感兴趣的学生报名学舞狮。”罗健泳是惠州本地人,从小看醒狮表演长大,他认为现在城市里的孩子们,可能偶尔在一些商业庆典活动中才能看到醒狮表演,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将来孩子们可能越来越难接触到传统的东西,越来越不感兴趣了。


  学生舞狮,不仅锻炼身体还能增强信心


  “一些学校在素质教育方面追求特色教育,搞起了新奇的名堂。我们结合三新小学特点,本村村民小孩和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人数多,于是我们就抓身边最传统的东西。”他解释,狮子是百兽之王、有王者之风,希望通过学舞狮让孩子们从小学习强者精神,懂得自强自立。选中喜闻乐见的醒狮表演,这也是因其集观赏性、娱乐性、强身健体于一体。为此,学校拿出经费请来专业教练授课,安排学校相关负责人陪同、督促学习。


  “优秀的学生不一定就是指学习成绩好的,学校有目的培养这批学生,他们是比较活跃的学生,通过各方建设,来把握学生的发光点,增强他们的信心,或许,他的人生就得以改变了。”分管这项工作并陪同练习的黄贵明副校长说。


  家校沟通互相配合,让打退堂鼓孩子坚持下去


  学校一发出自愿报名参与的号召,家长的积极性就爆棚。“我和丈夫开修车档口,下午孩子放学后我们有时候顾不到,孩子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脑。学校有这么好的机会,我一定要让他报名。”家长张女士笑着说,儿子从小就爱运动,他回家问是否可以报名学舞狮,看他饶有兴趣,并且放学后至晚饭前一段时间确实疏于管理,她和丈夫于是立刻举手赞成。“舞狮既是民间传统,又能强身健体,放学后学这个再好不过了。”张女士说。


  从选拔人员到聘请教练、挑选服装、添置设备,2016年底舞狮训练拉开序幕。2017年1月寒假后,有强度的集中训练开始了。“那时候天气冷,加上看到别的同学轻松过寒假,而自己枯燥地练习,醒狮队的小队友有的打退堂鼓了。”分管这项工作的黄贵明说,毕竟孩子们还小,正是好动爱玩的年纪,有退缩的想法也是正常的。参与这项工作的老师主动联系家长,沟通了解孩子最近的状态。“老师,你不用担心,今天晚上我就给他做思想工作,鼓励他坚持下去。”家长们都表示要支持配合学校。


  训练了大半个寒假,8名学生登台舞狮贺岁


  市龙狮运动协会负责人赵康就是孩子们的专职教练。他介绍,年幼的孩子在学习醒狮表演中,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肢体力量方面都是较弱的。但是,从三新小学的尝试来看,学生感兴趣、家长很支持,加上校方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为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好舞狮这一门传统技艺奠定了很好基础。


  经过大半个寒假的训练,首次公开表演是在今年元宵节前。今年2月11日,2017年全国“龙腾狮跃闹元宵”大联动活动(惠州站)在市区下埔滨江公园举行,三新小学挑选出8名小学生,舞弄着4头醒狮登台贺岁。辗转腾挪、回旋闪扑,狮子的喜怒哀乐被模仿得惟妙惟肖。较之“大狮子”而言,“小狮子”虽少了几分威猛,却多了一些童趣。


  “好多人看了表演后,纷纷跟孩子们合影,8名同学体会了一把小明星的感受。”罗健泳说,在滨江公园表演像是一剂强心剂,孩子们回来后,练习更加有劲了。在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学校有意让醒狮队展示了一场特色的开学仪式:在校门口,8名同学组成的4头醒狮,或作揖迎接老师同学,或跟来往家长握手点头,现场欢天喜地。校长表示,为了激励孩子们学习醒狮,接下来会寻求更多的机会和舞台让孩子们多展示。


  幸福小学:舞麒麟


  舞麒麟是当地一种传统,孩子们在这种氛围长大


  在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东楼小学、幸福小学、山下小学的孩子们学习舞麒麟的场面壮观,令人振奋。因为有着本土文化氛围,舞麒麟在村民心中根深蒂固,村里老一辈希望这一传统文化后继有人,还自发、义务当起了教练教后生仔。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就这样进行着文化的传承。


  今年2月10日上午,陈江街道第三届麒麟比赛在陈江文化广场举行,来自陈江各村各社区的18支队伍登台竞技,他们用精湛的技艺、丰富多变的内涵展示了麒麟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艺术魅力。


  舞麒麟在陈江当地有多个派系,积淀丰厚。2月12日,陈江街道东楼村举行元宵麒麟团拜大会,寓意新年开春,家人出去工作顺利,财源滚滚。据介绍,麒麟团拜会始创于乾隆年间,历史悠久,村里2000多人有100多人都会舞麒麟。大会从上午9点开始,村头设有麒麟队接待客人,接到其他村过来参拜的麒麟队,则鸣炮舞麒麟。东楼村民小组麒麟队还带领其从村头一直舞至侯王宫,由领麒麟者领着麒麟靠右进宫、出宫团拜一圈,出来叩拜炉台还礼。当天,有6个邻村的麒麟队过来参拜。各村麒麟全部到齐参拜完后,大家围在一起交流技艺,麒麟对舞,打螳螂拳,鼓乐对奏。


  村里麒麟老师傅义务当教练教孩子们


  “村里舞麒麟的师傅们,自发义务前来授课。”幸福小学校长张建文介绍,最开始,师傅们热心表示要教村里的后生辈学舞麒麟,但是考虑到场地、管理问题,他建议还是以学校为单位,让孩子们在校内学习,比回到村里训练更加规范。


  从2016年4月开始,幸福小学组织小学生正规学习舞麒麟,目前麒麟队成员约20人。“在我们这边就读的有一些是异地务工人员子女,但绝大多数是本村的孩子,逢年过节舞麒麟非常普遍,他们对这一传统文化项目耳濡目染。”张建文说,当时征集二~六年级学生加入学校麒麟队,学生们觉得好玩报名踊跃,家长们也很支持。


  “有的学生已经从小学毕业上初中了,平时有训练我喊他们一起来,他们仍然会回母校练习。”张建文认为传统文化的东西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学习,如果说成年后再来学习,有的人会说工作忙,有的家里又有事,训练起来断断续续,很难有好的效果。


  东楼小学:练南派螳螂拳


  开公益培训班,孩子们报名踊跃


  跟幸福小学一样,在东楼小学也有麒麟队,此外还有本地特色的南派螳螂拳。东江村东楼村民小组历来有习武传统,其中南派螳螂拳在上世纪中期尤其盛行,后来随着社会变迁该拳术逐渐衰落,甚至陷入传承断档的境地。


  近两三年,经当地政府、村委和村民合力推动,南派螳螂拳公益培训班于2015年在东楼小学正式开班延续至今,旨在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的方式,让本地的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东楼村民小组以东楼小学为基础单位,让南派螳螂拳不断补充新鲜力量,焕发新机。4月19日,第三期培训班开班了,学生们报名踊跃,到今年为止,该校学习南派螳螂拳的小学生共53名,其中女生有30名。


  每周三下午的体育课,东楼小学练拳的学生会跟着老师傅练拳。到了周五晚、周六晚,村里在外读初中、高中的学子们归家,也趁休息时间一起练习,这时候东楼村民小组的大庙前就是活动场所。南派螳螂拳的学员中,最小的是小学三年级学生,男女都有。虽然一开始练拳有些枯燥,但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坚持,家长特别鼓励孩子们掌握这一传统技艺。


  期盼


  盼有固定场所足够资金推广传统文化


  记者了解到,陈江当地政府每年会举行大型的舞麒麟赛事,进一步推广这项传统技艺,政府或多或少也有一些资金投入。“陈江街道大力推广麒麟舞,让更多青少年了解民间传统文化,使麒麟文化在推广中得到普及。”陈江文化站一工作人员说。得益于有关部门的帮助,幸福小学获得了一笔1万元的经费支持。“我们省着点用,用于购买设备服装,投入在学生学习舞麒麟中。”张建文说,毕竟费用有限,想要大规模铺开暂不可能,到目前为止,小学生练麒麟舞的也控制在20名左右。


  “困扰我们最大的问题还是场地,其次是资金。“东楼村民小组60岁的南派螳螂拳师傅洪锦满说到将来的规划,他最希望的是有一个固定武馆场所,让孩子们在练习时能遮风挡雨。他的说法也得到了东楼村民小组有关负责人洪彪松的证实:由于没有一个室内的习武场所,遇到刮风下雨只能临时通知大家取消练习,这样无法保证练拳的规范和进度。“目前已经有了规划图纸,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动工建设。”他说。


  记者获悉,今年政府加大了对南派螳螂拳的扶持力度,特邀请仲恺高新区武术家协会两名武术教练与东楼村民小组4名南派螳螂拳技艺传承人一起给孩子们授课,也拿出经费补贴教练员。从今年4月起,每周三下午4点至5点在东楼小学对53名小学生进行培训,每次培训时长1小时;每周六下午4点至5点,在东楼小学对15名初中生进行培训,每次培训时长也是1小时。


  与陈江多所小学推广传统技艺相比,惠城区三新小学推广醒狮这门传统技艺的力量显得单薄。罗健泳的尝试能走多远他不知道,但他认为,传统文化进校园光靠学校的努力还不够,一要政府部门支持,搭台帮解决师资的引进和培训,还要有资金的投入;二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有些家长难免会觉得学这个老土;第三,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传统文化传承的氛围。


  他山之石


  昆明:将非遗编入乡土教材推广传承


  昆明市非遗进校园主题活动面向各中小学推广,活动每两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评选表彰。昆明市将有计划地把滇剧、花灯、扎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编入乡土教材,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并通过非遗进校园展演、开展“我是非遗传承人”等活动,让广大未成年人在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陶冶道德情操,唤起孩子们“非遗传承,人人参与”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


  本组文/图本报记者李芳娟通讯员陈境浩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