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的南京路步行街背后,还有着大片低矮的旧里,黄浦区龙泉居民区就在其中。住在这里的居民,走出家门步行两三分钟,就到了南京路;回到家,却要面对一家人挤在10多平方米、上厕所要拎马桶的日子。旧改,是蜗居在这里的很多人最大的期盼。终于,今年,整个龙泉居民区都启动了旧改,划分在两个旧改项目中,涉及2100多户居民。我蹲点采访的福建路地块旧改项目中有790多户居民属于龙泉居民区。
今年6月,福建路地块高票通过一轮意愿征询,10月下旬将迎来二轮征询签约。最近,旧改地块内已有些“暗流涌动”:居民对旧改的利益诉求、因旧改引发的家庭矛盾等开始暴露,越临近二轮征询越“胶着”。不过,我在龙泉居民区还感受到了另一种氛围。龙泉居民区老年居民特别多,790多户居民中有近200户老年居民在旧改中面临没有亲人能帮他们一把的情况。他们该如何面对旧改?在蹲点采访的这段日子,我看到居委干部如何把居民当亲人,在旧改中为他们的生活“托底”。
“我的命,都是居委干部救回来的”
从天津路某弄拐进一个有些破败的小院子,来到的第一户人家就是萍阿姨家。
60多岁的萍阿姨是上海人,矮个子,有点胖,说话爽朗,看起来乐观。但她多种疾病缠身,最严重的是患有血液病,每周要去医院做血透三次。
她住的小屋,20来平方米,分为两间。一间摆着床铺作卧室,一间放着饭桌与冰箱作餐厅。做饭就在屋外的一处半露天公共厨房,上厕所在门口处搭建的一个简易厕所。萍阿姨从小出生在这里,长大、结婚、生女也在这里。后来,先生离开,女儿结婚后搬离。这么多年,都是她一个人在老房里度过。
居委干部平时对她非常关照。无论大事小事,她一个电话打给居委干部,居委干部马上就来帮她。“有一次,我眼睛开刀,要去青浦的一家医院。那天,我叫不到车,就打电话给‘云云’,她马上就过来了,开着自己的车把我送到医院。那天的雨下得特别大,她开了好久。云云,就像我的妹妹一样。”萍阿姨指指带我过来的居委干部李云云。
“我的命,都是居委干部救回来的!”萍阿姨说,自己住过好多次医院,病危通知也下了好几次,每次都是居委干部第一时间把她送到医院、守着她,还送饭给她吃。
在龙泉居民区,属于福建路旧改地块的790多户居民中,像萍阿姨这样需要依靠居委干部帮忙的老年居民有近200户。“我们肯定会重点关照这样的老年居民,在尊重他们意愿的前提下,帮助他们一户户妥善安置好。”龙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陆顺凤说。
“有什么事情,随时来居委会找我们”
可能是因为这个居民区的老年人口比例高,我在与居委干部接触中总能感受到他们对老年居民的“柔软”。
最近,居民区内另一个地块马上要二轮征询了,需要居委干部统计一下特殊人群的情况。在这些特殊人群中,有一类是失独家庭。整个居民区有21户失独家庭。统计工作,就是通知老人拿一些材料,到征收所登记,可以在旧改补偿款中增加3万元的失独补贴。
通知一户失独家庭,经常打了七八次电话,都没有人接,好不容易对方接起来,陆顺凤要解释半天,对方才能听懂。听懂后,有的老人要去找纸笔记录下来,有的老人要再去戴个助听器仔细听……陆顺凤始终保持着耐心与细心的态度。
旧改,对居民无疑是好事,但因利益驱动也暴露出了一些“人间真实”,居委干部都毫无杂念地捍卫老人的权益。
一天,一名男士带着一位老太太来找居委干部,想询问一下承租人变更事宜。老太太是承租人,这名男士是她的养子。养子拉着老太太想来问问,能否将老房的承租人变更成他自己,这样以后旧改的事务就全都由他办理。
居委干部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80多岁的老人当时坐在一旁不说话,直掉眼泪。陆顺凤说,自己当时压住了内心的怒火,对这名男士说,阿姨(指老太太)是这套房子的承租人,房子里没有其他人的户口。阿姨对补偿款或者安置房具有完全的支配权,和任何人都没有关系。她又安慰老人:“不要哭,安安心心地回家等二轮征询。有什么事情,随时来居委会找我们!”
这样的事情不是个案。碰到这样的情况,居委干部一方面对老人子女与亲人讲情讲法,希望他们能够善待老人;另一方面也对老人当面多提醒,事后多留意,尽力帮助老人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采访结束,我走出龙泉居委办公室,在门廊下,一位并不认识的老奶奶对我摆摆手告别。我猜,她大概是最近这段日子看到过我和居委干部一起出出进进,“爱屋及乌”吧。旧改的群众工作,面对的不仅是那些如坚冰一般的矛盾,更有很多如毛线球一样的家常琐事,需要居委干部用爱心与耐心慢慢理顺。
责任编辑:杨博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