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18个月,中国经济第一城超过曾经的自己

2021-7-22 08:52

  一年半前,那个令人心焦的春节里,不少上海经济学家宅在家中,一边刷着疫情消息,一边翻查曾经的数据资料做研究。当时许多人不约而同聚焦在同一个问题上:18年前,非典过后上海经济几乎毫发无伤,反而一路高歌猛进,这一次,历史会不会重演?
  
  处在疫情突如其来时,没人能判断其后续走向,也没人能准确预测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会受到多大冲击。但人们还是有一条共识:18年前,中国刚刚入世,上海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远没有今天紧密,因此影响绝不会同日而语。
  
  最新公布的数据中,今年上半年上海GDP增速12.7%,时隔18个月后再次出现与全国持平的情况。而上一次上海与全国GDP增速持平,恰好出现在疫情前的2019年底。两相对比,差别何在?
  
  静水流深
  
  疫情暴发的2020年一季度,上海经济下滑幅度还略低于全国。但从去年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从低谷快速爬升,世界经济却剧烈震荡,漫长的恢复期中,上海经济体系运行有条不紊,各行各业找回增长势头。但在此过程中,经济地位特殊的上海实际上是静水流深,一直在与巨大的外部压力对抗角力。
  
  过去的一年半,对全球每一座国际大都市来说,都是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曾经的繁华不是必然回归,传统的产业未必恢复元气,新的赛道和机遇也不见得一定能够抢到。特别对经济外向度高的城市而言,等待世界经济自我修复,经济周期走出低迷,总是迟迟等不来结果。
  
  18个月后经济增速再次与全国持平的上海,经济的结构和增长动力与18个月前相比,已经发生了鲜明变化。
  
  上海市统计局分析,今年以来上海经济实现较快增长,主要有三方面因素:近年来持续高速增长的工业投资增能显效;城市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社会经济机能不断恢复。
  
  细读此次发布的经济半年报,可以发现,上海的提速,真正超越的不是别人,而是一年半前的自己。上海超越的,也不只是规模和速度,更重要的是在发展理念与质量上实现了自我赶超。
  
  淮海中路“老字号国潮快闪店”集中了商圈20多家老字号的特色产品和服务。
  
  赛道变换
  
  2019年全年,疫情尚未发生时,上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还是负增长。
  
  疫情后上海经济持续恢复的过程中,工业成为最为强劲的增长动力。上半年工业拉动上海全市经济增速约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20.0%,比全国高4.1个百分点。
  
  上汽大众MEB工厂竣工投产。
  
  上半年上海35个工业行业中有32个行业工业产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91.4%。1至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7.46%,比全国水平高0.35个百分点。既快又好,是当下“上海制造”涌现的新势头。
  
  今年以来,上海第二产业增速整体快于第三产业,这是疫情前很难见到的情况。疫情影响下,第三产业恢复情况,决定着上海经济的基本盘,而第二产业,则是推动经济逆势而上、提速增效的核心动力。
  
  经济学家分析,疫情后服务业恢复,往往需要持续而漫长的过程,且受各方面外部变量影响。工业却可以依靠创新驱动,形成新赛道,在新兴产业上形成更强的增长爆发力。今年上半年,上海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就实现总产值7164.68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高端装备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5倍、32.1%和24.5%。
  
  新赛道上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上海方案”持续推进。税务部门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三大产业增值税发票开票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4%、12%和20%。
  
  工业领域的逆势突进,还影响到了上海的出口结构。受部分苹果公司产品全球销量下滑影响,上半年上海一些电子产品代工企业出口量大幅萎缩,给上海出口带来不小压力。这一对外依存高的产业受挫时,却有体现内生动力的新产业补位。上半年上海汽车出口激增1.9倍,上汽集团出口26.5万辆,特斯拉中国工厂出口4.2万辆,两者合计超30万辆,占全国汽车出口总数的37%。
  
  上海工业成为拉动经济主要动力,靠的是近年来持续不断的布局和投入。今年上半年上海工业投资增长10.5%,继续保持持续已久的两位数增长。而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作用下,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8.5%,高于全国增速3.1个百分点,航空、人工智能等多个民间投资项目完成投资额均超过1亿元,市场之手推动下,要素资源加快向这些极具成长前景的新兴产业集聚。
  
  良性循环
  
  前些日子,66岁的上海新世界城总经理徐家平给市商务委领导发去一条短信:“我准备把剧本杀引进新世界城,不知道这么做对不对?”
  
  这位上了年纪的总经理是上海商业界的知名人物,“十里南京路,一个新世界”在他手中红遍大江南北。疫情来袭时,新世界城刚刚历时9个月完成改造,被迫按下暂停键。
  
  本周一,上海刚刚列入全国首批列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名单。此次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3%,增速比全国高7个百分点,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9000亿元,消费中心城市名副其实。
  
  此时的南京路上,既像商场又似主题乐园的新世界城,再次站上全上海商业界的C位。新世界刚刚发布的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比去年同期增加6000多万元,同比增加311倍。
  
  疫情以来,围绕上海经济走势的讨论中,一个热点问题是外来消费、聚集性消费骤降后,上海消费市场何时能够真正恢复如常?
  
  新发布的数据中已能见端倪。今年上半年,上海消费市场持续出现线上线下同步火热的现象:全市网上商店零售额同比增长21.2%,两年平均增长12.8%;限额以上实体店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3.7%,两年平均增长9.1%。线下消费半年增速反超线上,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住宿和餐饮业,上半年同比增长54.0%,也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一位沪上大型商业企业负责人吐露心声:过去总觉得电商对实体商业来说是“洪水猛兽”,现在真切感受到,两者在上海已是“谁也离不开谁”。尤其是通过连续两年的“五五购物节”“六六夜生活节”,上海将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互为推手,带动全市消费热点持续不断,内需对经济恢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
  
  上海消费需求火热,与另一个指标互相对照——上半年上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57元,同比增长10.3%,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并且半年首次突破4万元。市统计局介绍,上海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和今年以上经济加快复苏、就业稳定有关。上半年上海新增就业岗位40.23万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3.11万个,半年就完成全年目标的约80%。
  
  充分就业带来工资上涨,上半年上海全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11.7%,是居民收入增长的最主要原因。就业形势好—居民收入高—消费需求强—经济持续回暖,一个个因素形成闭环,推动高质量的经济循环。

  上海抓住的这轮消费热潮,还与“年轻”有关。据市场机构调研,目前上海消费群体中“95后”“00”后数量已占1/4,而两者合计的消费贡献却已近半。新一代年轻人热衷国潮,注重社交和文化消费需求,而上海这座活力四射、丰富多元的城市,最能与这样的需求相匹配。
  
  当年逾六旬老企业家都在努力尝试理解00后潮流文化时,这里的消费市场何愁不兴。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