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里为何传出发报声?这堂电影党课上,他的理想之光不灭

2021-7-20 14:45

  在上海影视城二号厅的舞台上,几位工作人员搬上来一台巨大的“发报机”。现场响起了发报声。数十年前的上海,在无数个不眠夜里,李白就是在这样的滴答声中坚守岗位。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永存。百部经典影片庆祝建党百年系列宣传展映活动《永不消逝的电波》电影党课活动7月15日在上海影城举办。国内首部谍战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将李白烈士的英雄精神和崇高信仰传递给现场观众。
  
  “永别了!同志们,我想念你们!”在《永不消逝的电波》结尾,主人公发出的最后一句电文曾让无数观众落泪,也激励了一代代人心中的信仰。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根据共产党员李白烈士和李白之妻裘慧英的真实事迹改编。片中,李侠和纱厂女工何兰芬假扮夫妻执行秘密电台工作。为了扮演“李夫人”,何兰芬开始练习穿旗袍、穿高跟鞋和打麻将。起初,她并不明白自己的这份工作究竟在做什么,在战友牺牲后跑回住处问李侠,对自己“当太太的工作”表达不解。这时,李侠告诉何兰芬情报是从电台发出,并通过何兰芬的手传出底稿,她才明白两人工作的意义,也在朝夕相处中渐渐产生感情。
  
  电影中的这些细节源自原型人物的真实经历。李白烈士故居名誉馆长、裘慧英生前好友吴德胜介绍,1981年自己去拜访裘慧英时,还是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得知眼前的年轻人从小视李白为偶像,裘慧英激动地停下了手中活计说,“你们年轻人还记得我的丈夫,是对他最大的告慰。”
  
  裘慧英向他娓娓道来李白的光辉一生,讲他们如何从扮演夫妻到产生爱情、生下儿子;讲李白如何被捕,被敌方用尽36种刑具拷打仍然坚守党的秘密。讲到在浦东找到李白遗体的时候,裘慧英无法抑制自己的悲伤。吴德胜不知怎么安慰她,于是叫了声“裘妈妈”,这一叫便叫了整整十年。“我们一起找到李白烈士在上海最后三年生活、工作和被捕的地方,在各方面的帮助下建立起他的故居纪念馆。”讲到动情之处,吴德胜的眼角泛着泪光,坐在观众席前排的老人不由得在镜框后抹了抹眼泪。
  
  在电影中饰演何兰芬的袁霞还记得当年随导演王苹去上海体验生活时的情景。“在那里,我听了很多地下党员的故事,参观了关押过李白烈士的监狱。这让我觉得,如果我不能把这个角色演好,对不起牺牲的千千万万的烈士们。”化好妆、穿上戏里的服装,袁霞感觉自己就是何兰芬,“在李侠、何兰芬故事的熏陶下,在孙道临老师的带领下,我由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亲历者。”
  
  《永不消逝的电波:李白烈士的故事》作者周兆良同样看着《永不消逝的电波》电影长大,并多次听裘慧英现场讲述,他一直遗憾电影中对于李白的革命成长道路仍有空白。周兆良花了一年时间去李白家乡探访,尽可能收集素材。回到上海后,他在工作之余每天晚上十二点开始写作,一直写到早上四点半,花了一个月完成创作。“他是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传达对党有用的关键信息。对他来说,电台重于生命,希望当下年轻人继续传承他的精神和信仰。”
  
  “李白从事12年情报工作,靠的是纯粹而又坚定的信念。”虹口区“红色记忆”传讲人张家禾介绍,李白被捕前最后一次情报内容是敌人的长江布防情报,“李白的多个情报工作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做了重要铺垫,渡江战役之所以打得如此顺利,他发挥了作用。”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电影局、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