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青花图案”一一读诗集〈青花〉

2021-4-24 13:25  |  作者:玄鱼  |  来源:上海文艺网


  《青花》是上海诗人黄晓华重返诗坛继《春天远去》出版之后的第二本诗集。展读之际,不时有精彩诗行映入眼帘。于是就像欣赏青花瓷上的青花图案一样,细细品味,笔者写过若干诗歌评论,我基本都比较重视文本诗艺的解读分析,不太喜欢那种引经据典任意拔高,云里雾里乱比附、套语太多的评论风格。遂有以下这些“取其一点"的点状缀连诗歌评论。

  “泪水和长鬃乱如云/倾泻一条倒淌河/永远也追不上了,那匹青海骢像大鸟/带着公主从岭上飞过"(《过日月山》)造境之功力。同样,开篇诗的最后一段也很不错“唐蕃古道用一个女人/换取了草尖上的安宁/祁连山下的牛羊,泪光闪现"诗句很概括的,点明了在特定历史年代中的女人的悲剧。(彼时的)牛羊在伤悲着并且感恩。

  “麻皮河与哈利津河伸出两片弯弯剪刀/把黎明剪落在金银滩大草原"(《金银滩大草原》)这两句诗,无疑更像一朵青花瓷图案,在淡淡晨雾缭绕中,清新辽阔的草原景象很美。“六百年前一株白旃檀树,摇曳生光/枝条上长出远走的少年/当母亲的思念茂盛了参天菩提/塔尔寺,这慈爱浇灌的轮回……"(《塔尔寺》)让人感受到画面中的菩提树的圣洁,融合了母子情的真挚。也让我想起了故乡大士禅林庭院中的菩提树。

  “在壁上栽花种草的人都已化为尘土/我们远道而来闻香过后也将消失"(《莫高窟〉)这无疑是两句比较出奇的归纳。那么什么东西能够留存或者永恒呢?读者可以回味。“敦煌是神秘的,飞天神女飞出莫高窟/在丝绸之路上/提着千年不眠的星辰"(《敦煌》)不错的想象,把古今丝绸之路的辉煌,艺术性地展现。“天池尊从风医师的吩咐/把鹰翅划破的镜面缝合/让蓝天继续梦幻在温暖中"(《天山天池》)诗人不愧是写景的高手,寥寥数笔就能给读者一个温馨的画面,读者无论是否去过天池,可能眼前都会随着诗句浮现景象。“男人有时候百无一用,就像沙漠里英雄/只会以失踪让亲人心痛。达瓦昆/以女人的名字命名,水就漫了上來/铁板似的沙漠也渗出柔情"(《达瓦昆沙漠》)非常精彩的一首诗的开头,不需要再赘述其他。

  “寂静洒在都塔尔低语的街道上/像庭院里坠落无花果/青铜醉于大酒壶"(《喀什古城》)洗练的笔触,非常形神俱备地点明了喀什古城的人文风貌。“要绘这幅河西走廊上的抽象画/水,在调颜料的时候都用完了"(《七彩丹霞》)这两句诗也够出神入化,形象独特的点出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地质瑰宝丹霞地貌以及当地干燥缺水之窘境。“把石板巷面上发亮的厚黑学/拎回家泡茶喝,流水说/可以明目"(《青岩古镇》)这是诗集中经常可以看到的诗人的幽默反讽之语。黄晓华除了在形象的描绘世间万物之余,也能熟练地掌握一些幽默黑色反讽的话语技巧,从而达到一些比较深刻的语言之外的含义。这里的厚黑学能泡茶吃,当然不是说厚黑学优秀了能明目,而是说厚黑学能像中草药大黄一样,让人能够腹泻掉一些不那么干净的东西。

  “所以有诗,有空白,有隐喻/隐喻如流水,抽刀不断/空白像苍穹,看着人间"(《流水落英》)这是一首感叹时空,感叹沧桑更迭的诗中的佳句,同时也不啻是诗人的一种诗观:诗可以有隐喻,不能像某些人说的那样机械化拒绝隐喻。而且诗更必须要有空白,诗,如果没有空白,那就容易表面满,而内涵残缺。“创业者穿着众筹而来的翅膀/降落伞藏在背囊里/那是借来的生命……极限运动扛起春天的河流/像花朵盛开在天空/船越过飞鸟……当边裁吹响哨音/场外举起小琪/峡谷里又将增加一片落叶"(《翼装飞行》)这是一首充满生命活力的诗歌,诗句中充满斑斓色彩,青春活力溢出字面。尤其最后一段,坦然言及生命的结束,就是那样的清淡自然:一片落叶飘撒在峡谷中……

  “要推就去推明清那扇窗,南浔或者/西塘,瓦檐下沿河摆开的木格子/像一把口琴,握在大雪手中"(《推窗见雪》)“雨打桃花时,也打着油菜花/大自然的爱,总是雨露均沾/三步两爿桥,握着古老的钥匙/仿佛穿过桥孔的锁芯"(《梅花洲》)以上分别是一首诗的开头与另一首诗结尾部分,毫无疑问,这两个片段正是典雅精致的青花图案。第一首将水乡沿河木窗子比喻成木格口琴,异质感的喻象新颖而余音缭绕。第二首诗是将江南水乡的拱桥比喻成一把锁的锁芯。也是一个不俗的比喻。我曾经把江南水乡的拱桥孔比喻成针线眼,来往的小船是线头穿过桥孔针眼。哈哈,各有一乐。

  “这朵花来自唐宋的想象/想象那三千青丝缠绕/仿佛三千妩媚小刀/握在元代手中/沾着景德镇的窑火/为大明朝纹身"(《青花》〉作为诗集书名的点名之诗,果然是独具风采。简练的语言清晰描述了青花诞生的前世今生。尤其是将青花瓷的青花与唐朝的情感诗中的三千青丝有机联系,更是别具一格。联想到诗集封面约一头青丝图案,特别令人印象深刻。“倘若人的寿命也能按重量来称/哪怕你爬到峰顶/让自己做秤砣/也压不住心愿的称盘"(《祝融峰》)诗人的成熟,首先是思想的成熟。如果没有思想的成熟,艺术手法再成熟也只能是雕虫小技。所以想的多,不一定等于思想成熟,需要想得通畅,自然,圆融才行。黄晓华的思想成熟,总是自然融合在,形象构思与意象的奇特呈现之中。吃人在做龙峰,感悟到的这枚诗意,这几行诗,说明了心比天高,总是带有宿命的色彩。

  “老远就闻到阵阵经卷之香/仿佛驼铃踏着丝绸归来/梵文跳到塔檐下念诵/袈裟锦斓轻抚盛唐涟漪/仅仅是微风"(《大雁塔下听风铎》)好一段通感的精彩描述。你看,只不过仅仅是感受到微风拂面,诗人就把这种触觉得到的感受,经过内心思绪的“化学反应",幻化成了多种体感:首先是嗅觉“经卷之香",接着就是听觉“归来的驼铃"和“梵文的念诵",再就是视觉“锦斓与涟漪"其中还夹揉又回到触觉的“轻抚盛唐"。由此可见诗人是多么善于营造诗的氛围。诗人独特的匠心,在此诗最后两句的复沓式吟咏“丁零当啷,丁零当啷/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再次得到验证。

  “遥想我的兄弟,还未被凤凰催眠/我是否应该知足?/知足是人间的药,月亮挂在天上/只要你想,分文不取"(《凤凰古城》)这种很自然,很恰如其分的叙述一个生活哲理,对诗人黄晓华来说,似乎是一个拿手小菜。斯景斯言,诗景诗言也。“今夜静谧,柴狗也懈怠值守/今夜温馨,溪流反复缠绵花香/今夜安然,星子像三二微醺的人/今夜悠长,石拱桥仿佛拱回了前朝"(《林坑之夜》)排比句子的四个信息,仿佛都浸满了传统韵味的幽香,因为一般而言,现代诗比较忌讳这样的多句并立的排比形式,无非是难以出效果,并且容易有模式感。但是这首诗的四句排比效果很好,并且我们也能得到另外一种信息,诗人此夜属于薄醉微醺。所以醉眼四面看出去都是朦朦胧胧的美感。

  “这是夏夜里流萤吻过的扇子/可惜扇面上青春已老,过于执着/误把南天竹当做相思豆/时间变成金黄的灰烬"(《撞钟紫金庵》)紫金庵里没有尼姑,只有银杏树,诗人这是由秋天银杏树的树叶比喻成金黄的扇子所延伸的想象,揉合了拟人的手法,使得这段文字充满了古典意味。诗人对传统文化功底颇深,营造诗句氛围,时不时的呈现出一幅古典意境画面,可谓对传统元素一往情深。所以,读者对诗人用青花来做诗集的书名,也就比较能够有一种之所以然的理解了。“乌桕树站在水中已有经年/它们的根不像我们的手指/被欲望泡久了,也不膨胀"(《新余仙女湖》)从这个乌桕树的根系联想到人类的欲望,虚实相对配合的十分妥帖。如今这世道上贪得无厌成了常态,我们如何学习乌桕树的根系?从而不让手指在物欲横流中浸泡了总是膨胀呢?这是诗人给我们的启迪。

  “永远无法破译/这神秘声音的深刻内涵/不是来自愤怒的烟囱/它是天籁,对于透明的心灵/它来去自由"(《听克莱德曼<秋日的私语>》)这本《青花》诗集共分为六个小辑,在第六小辑,我们看到的是诗人再现80年代那几年中,发表在《诗刊》、《人民文学》、《星星》、《绿风》等杂志上的诗歌,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更有一些震撼。比如《割麦》“女人怕生孩子/男人怕割麦子/有人在远处哼唱着古老的河套民谣/其实痛苦不过是无色化肥/使人成熟的早,如麦子/在某个早晨迎接生活之镰"这首是写于1988年,是诗人回忆在北方农场的劳动场景,却能显示出那个年代少有的成熟。再比如《五月》整个世界犹如一座酒窖/五月使我们目乱神迷/听凭一种力量在身体内推动我们/迷迷糊糊走进夏天"这倒真是当初80年代那种人人有纯洁向往,面对质朴社会的真实写照。这种曾经的干净的岁月,如今又会令多少人神往!


文章作者系上海文艺网特邀评论员:玄鱼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