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的“世界读书日"

2021-4-13 14:20  |  作者:翁泽良

  4月23日,我们又将迎来第26个“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最初的灵感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美丽的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不畏艰险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4月23日成为“圣乔治节”。
  
  互赠书和玫瑰的巴塞罗那
  
  每年的4月23日这一天,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中心的兰布拉步行街,更是热闹不凡,这一天,据传统,男人要给自己的妻子或女友送玫瑰花,女人则回赠一本书,(当然,现代的很多女人更想要书。)当地人用书籍和玫瑰,来庆祝传统的圣乔治节,场面热烈隆重,就像过情人节一样。
  
  1995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日),致力于向全球推广阅读,出版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也是为了纪念西班牙的文豪塞万提斯、英国的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和秘鲁文学家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维加对世界文学所作的杰出贡献。
  
  世界读书日,是属于全球人的节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书展 书评  赠书的魔都掠影
  
  在东方,在中国,在魔都的东方领军城市里,每年的这一天前后,读书热,购书热,便会风声水起:前十年,不少作家也常常在这一天亲临书店卖书,为读者签名,我甚至还看到书城上印有作家的名字及其大作书名,卖书的作家佩戴着写有他名字的胸卡,这胸卡的名字与书名的大家相同,令人一看便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何方神圣。这几年,世界读书日,作家的公益性书评活动,也日益增多,听完书评后还有赠书活动,当然,被评介的作家与作品有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马克. 吐温的《王子与贫儿》、《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莫泊桑的《羊脂球》;泰戈尔的《飞鸟集》;……也有出自中国作家自己之手的作品介绍和被评介的书评文章,这些文章皆出自权威之手,都写得十分独特,十分精彩。在聆听作家与作品介绍、或被评介的书评演讲后,现场的你,会意外获得一份惊喜:每一本书,都有作家现场签名;每一本书,每一个钤印,就当嫁妆一样,塞入“孩子"的怀里,这是作家零距离亲近读者的一种方式,无疑让无数的书迷和读者心动。
  
  世界读书日活动,也让世界友人走近中国,了解上海。4月23日这一天,我曾在上海徐汇区准海中路1555号的上海图书馆前看到惊人的一幕:在书展的赠书长龙中,我时见黄头发、蓝眼睛的国际友人和留学生占了长龙中竟约四分之一的人数;这是这座中国藏书最多的文化阅览宫殿的吸引力与荣耀,也是上海城市的荣耀,更是世界读书日东西方人在上海同欢共庆的喜悦见证!
  
  高达239米的朵云书院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步入上海中心大厦52楼、高达239米的朵云书院旗舰店,仿佛来到一个高空阅览书的城市文化会客厅,这里拥有藏书近63500多册,有豆瓣落地线下的图书种类800多种;有伦敦书评书店专区的图书900多册;有线下分享的“上海之巅读书会"等系列文化活动;也有根植于上海文化地标的多元化文创产品……在朵云书院里,你的脚步会轻轻地慢下来,你的心会慢慢地静下来,通过感受书香氛围,引发一种心灵的宁静,获得不同的思想的碰撞,与不同的心灵交流,从而扩展自己与作者、学者之间的阅读面,知识面,提升文化人应有的道德素养与良知;在物质生活极其丰畗的当下,这里,城市的特色被消弭,而文化是唯一的“救赎”,阅读是这座城市独特的滋养!
  
  朵云书院,以凭借239米超高海拔,向世界,喜提“魔都最高书院”的头衔!
  
  不光是头街,在这座镶嵌在云端里的城市阅读书院里,既可以坐看“云起”,又可以鸟瞰浦江两岸,不知不觉竟忘了红日已西钭……
  
  年度好书亮相申城
  
  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每年只一天,而中国的一些大的出版集团和媒体都会趁读书活动的东风,向读者推荐一年一度的“中国年度好书",以满足不同读者不同的阅读需求。
  
  “中国年度好书"是在中宣部直接指导下,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专家评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承制的“世界读书日"特别节目报道,是中国年度好书盛典的较高艺术水准的精品原创图书。
  
  如莫言的新作《晚熟的人》;叶辛的新作《五姐妹》;陈应松的《森林沉默》;(美)约瑟夫.弗兰克著,刘佳林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受难的年代,1865~1871》;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得主一一麦家(蒋本浒)的《风声》;“敦煌女儿"樊锦诗的《我心归处是敦煌》;谭元斌的报告文学《本色英雄张富清》……这些中国年度好书都伴读者因阅读而喜欢。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看书的方式或阅读的场景都在不断发生改变。
  
  然,上海这座城市的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正以其连续性、变异性、独特性而愈加变得美丽。这种美,不光有鲜明的国际化特点,又与上海本身的文化蕴含融合相系。
  
  文化上海,融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多元文化为一体,延续着一代又一代的城市之光!
  
  愿,读书之风山高水长。
  
  (作者:翁泽良  本文原创于2021年4月12日)


 责任编辑:沈彤        杨博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