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与我所理解的克勒精神

2021-3-1 14:16  |  来源:联合时报社

  何谓“海派文化”?海派文化的由来要追朔至开埠前后的上海。开埠前的上海本地文化从属于中国古代的江南文化,而渊源于长江流域江浙的古吴越文化。南来北至的浙江人和江苏人构成的主要“移民”群在此聚集,上海逐步形成了宽容接纳、大胆开放、勇于开创的文化特性。184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外国商品和外资纷纷涌进长江门户,租界的划定,“十里洋场”的兴起,上海开始进入一段较长的“华洋共处,五方杂居”的时期,开启了中西方文化剧烈碰撞、南北文化频繁交汇的被动融合。这样的矛盾经由对立到统一,便是“海派文化”的诞生。
  
  “海派”一词的由来,始于具象的文艺形式。一说肇始于中国画。晚清时期大批画家为谋生或避乱携艺来到上海,与此同时,西洋画也开始流行。许多画家受到新风气的影响,在国画的传统基础上吸纳民间绘画艺术和西洋画技法,形成了融汇古今、土洋一体的海上画派,主要代表有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另一说起源在戏曲。晚清的上海作为典型的移民城市,经常出现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洋剧同地登台的情形。西洋“戏术”给人们一种新鲜感,也对上海的南派京剧产生影响,并在戏曲题材、服装、舞台布景等方面形成借鉴与融合,形成了“麒派”创始人周信芳为代表的海派京剧。海派作为艺术流派滥觞后,很快从中国画、京剧漫开至电影、小说、文化教育等领域,便孕育出狭义的海派文化的概念。自此,海派文化在外来文明和中国传统文明之间,在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之间呈现出开放的姿态,锐意革新、广采博纳、傲立传扬。
  


  城市精神来源于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展现出一座城市的发展生机,是一座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这十六字的“上海城市精神”,便是对广义的海派文化最好的归纳与诠释。
  
  何谓“克勒精神”?“克勒”一词,上海特有。有说源于“clerk”,指旧上海洋行的白领,最早接受西方文化的一群人;也有说是“carat”,原意指大颗宝石,经岁月流变,成为了某一类精英的专称;更有说是“color”或“class”的音译,因为和“克勒”同音,尤其是后者,有“经典”的含义。皆是民间俗称,具体很难考证了。我对“克勒”的定义,是能够通古晓今、博采众长,形成独立而自由的精神,以雅致的生活方式彰显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的一类人。通俗地说,主要包含如下四个特质:有底蕴、有个性、有追求、有雅趣。
  
  回忆一下我们头脑中经典的“老克勒”形象:一位老绅士,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份体面的工作,生活比较洋化,每每见到总是温文尔雅、举止得体、彬彬有礼,吃穿用度无不宣告了对细节的玩味。他们既钟情于传统早餐“四大金刚”,又乐于品尝美味地道的西餐;既着舒适的汉服布鞋,又撑得起西装三件套皮鞋锃亮;既探究孔孟之道,又倾心尼采、莎士比亚。他们闲来品茗听书,却也出入百乐门等各大舞厅;他们掐着怀表准时赴约,但绝对遵从“女士优先”......在他们眼里,茶与咖啡绝不矛盾,各有各的馨香。
  
  这样的“克勒”生活特别“讲究”,但这种“讲究”并不仅只是外在的噱头,而是由内而外传递出的一种气质、一种精神、一种腔调。这种“讲究”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吸收了西方的“契约精神”与“绅士品格”,中为内、西化外,独立而自由,是个体对多元文化及思潮的学习、融合、变革与提升后所产生的一种价值观——以雅致的生活方式彰显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因此说,“克勒精神”孕育于海派文化。
  
  当今社会还有这样的“克勒精神”吗?又体现在哪里?其实“克勒精神”早已融入上海人的细胞和血液,演化为现世的一种生活态度和城市风貌,使得海派文化更为细腻更为丰满。例如海派书画,既秉承传统又接近现实生活,善于将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将明清以来的写意水墨与强烈的色彩融为一体,形成雅俗共赏的新画风。又如海派戏剧,本土的滑稽戏代有人才,传统唱段、独角戏、清口,题材丰富,说唱俱佳,欣欣向荣。京剧艺术着眼于传承和创新,注意发挥编、导、演、音、美综合艺术优势,《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等新创剧目佳作不断。再如海派玉雕,形成“海纳”和“精作”两大艺术特征,它的“海纳”包罗万象,绘画、雕塑、书法、石刻、民间皮影和剪纸以及当代抽象艺术。而它的“精作”更是艳绝,料色的应用、异想、巧作,精制又独具匠心;题材的传承、转化、突破,大胆又寓意深远;工艺的理解、发扬、运用,深刻且融合创新;思想的发现、嫁接、延续,突破且紧跟时代,因而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热烈追捧。
  
  物以载道,各种海派文艺形式,皆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和具体表现。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城市有了文化才有温度。海派文化承载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勃勃生机和源源活力,也是“克勒”们共同的生活点滴与精神家园。于海派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上海人,应该守住这份宝贵的财富,肩负起传承“克勒”精神的重任,认真且积极地生活,用“讲究”凸显对品质生活的执着追求、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对新时代的不断开拓和对生命最大限度的尊重与热爱。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