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赛:在歌诗中探寻音乐文学之美

2021-2-22 11:53  |  来源:上海文艺网

  腹有诗书之人,总有不言自雅的风度。他的歌诗,充盈着汉语言厚重而丰润的文化气息,又有沟通中外、融合古今的气度。最近学习强国平台发表了杨赛老师的文章《声歌之道——构建新时代音乐文学体系》,提出:构建新时代中国音乐文学体系,将两千多年来不断发展变化的旧音乐文学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百年间形成的新音乐文学相结合,传承和发展汉语言听觉审美,并运用于当代声乐创作、表演、传播实践,是当今中国文学界与音乐界共同勉力担当的艺术使命。

  
  杨赛,字祝之,湖南人,自小奋发读书,一路攀登直至博士,如今的学历为:文学博士,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博士后,复旦大学文艺学博士后、比利时根特大学艺术哲学博士后。
  
  他融通中国古代文学、中国音乐美学、中国音乐史学和艺术学理论等多个专业,创研究创作之余,亦作表演和传播。用他的话说,既种地,又打猎。他把音乐文学书写在人民的心里,书写在祖国山河之间。精耕一亩三分地,自在天地宇宙间。
  

  
  他的著作《中国音乐美学原范畴研究》系第一本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资助的专著,中英文本将在海内外发行,为推动中国音乐美学学科发展和中国音乐学走出去,做出了重要贡献。音乐美学在西方已有260多年的历史,被引入中国也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尽管中国音乐美学诞生在全球化学术语境中,但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又与西方音乐美学渐行渐远,与中国音响史实与音响事实也若即若离,走过了一段时缓时急、忽左忽右、颠簸起伏的发展之路。著作对中国音乐美学的考察,从动态学科发展史出发,既追溯中国音乐美学的来路,又探索中国音乐美学的去路,既重视西方音乐美学的学术传统,又突显中国音乐美学的基本特征与使命,实现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汇融合,能对音响史实与音响事实做出回应,彰显更加独立的、更加有效的学科生命力,形成中国音乐美学独特的学术品格。
  
  他的《乐记》整理与研究系列。《乐记》研究在中国音乐美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郭沫若先生曾经发起了《乐记》论辩,后被编入《乐记争辩》一书。近年来,海内外学者写的《乐记》论文有数百篇;甚至出现了《乐记研究》的专著。然而,由于《乐记》的文本整理还很薄弱,连一个规范的、单独的注释本都没有。因此,《乐记》研究成果的可靠性也很有限,或多或少存在过分阐释或误读的现象。把《乐记集校集注》做好,有利于中国音乐艺术的研究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音乐研究与国学研究的融合,中西音乐理论的对话。
  
  他的仪式音乐与中国乡土系列。他本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本乡人,先后在小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国外经过了20多年的求学、治学生涯,又回到熟悉而陌生的乡土,进行音乐实地考察工作。当下,沉寂千年的中国乡土礼俗社会遭受新时代的巨大冲击,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江南农村何去何从,是整个知识阶层关注的热点。他调查了一个很小的村庄,希望通过这个显微镜,看到中国乡土文化的普遍问题。读过何止破万卷书,走过何止万里路。他赤脚站在中国的乡土里重读经史子集,试图对中国礼乐文化做出深入分析,提出新的思考。
  
  他从海外留学归来后,带领团队完成了《唱响中国梦》原创歌曲系列dvd,共收录20首主旋律歌曲,2016年由安徽出版集团时代新媒体出版社出版。由笔者作词并任主编,李嘉、杨霖希、李涛、褚保杰、朱永安任副主编,上海音乐学院院作曲系、声歌系、音乐剧系、音乐工程系、数字媒体学院(筹)与上海歌舞团、上海轻音乐团、上海音像出版社、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的作词家、作曲家、歌唱家、音乐工程专家、翻译家等30多人历时5年协同创演、录制完成。这些歌曲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展演,并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到政府机关、校园、企业、部队举行了数十场巡演与巡讲。我们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活动,创造性地将时代精神与音乐艺术结合起来,开设音乐党课,在上海举办十余场。甚至走出上海,联合红船干部学院、浙江传媒学院,举办长三角音乐党课。线上、线下同时进行,近百万党员参与,获得了很好的反响。他带领海内个创演团队完成了抗疫公益歌曲《风月同天》MV系列,向在疫情中英勇牺牲的医护人员和不幸去世的同胞致哀!向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的国士们致敬!向为全球抗疫工作做出贡献的朋友们表示感谢!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他所引领的新时代中国音乐文学学科建设,以古谱诗词传承民族经典,以《唱响中国梦》《风月同天》传播新时代精神,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深入人心,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将双一流学科建设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将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文化教育与文化交流、学习前人与推出新人结合起来,突显中国文化自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他说,构建新时代中国新音乐文学体系,包括:建立纵贯先秦到现当代的中国音乐文学史,辑成中国音乐文学经典作品选集,建全中国音乐文学作品分析理论体系,搭建中国音乐文学创、表演、评论、传播平台,不断推出中国风格新作品,培养新人才,形成新的以汉语言为载体的听觉审美,传播中国新人文。

责任编辑:杨博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