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實踐要求

2021-1-8 08:43  |  来源:《光明日報》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具有鮮明的實踐品格、磅礡的實踐偉力。理論的生命力在於實踐。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歸根到底要在學懂、弄通的基礎上做實,把博大精深的思想觀點轉化為厲行法治的強大動力,把宏偉壯闊的藍圖構想轉化為法治中國的生動實踐,把科學系統的部署要求轉化為鮮活可感的成效亮點。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奮力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需要重點把握好以下六個方面。
  
  1.把握實踐方向
  
  習近平法治思想科學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國由誰領導、走什麼路的問題,深刻闡明了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中國唯一正確的法治道路,為法治建設實踐指明了正確前進方向。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把握全面依法治國的實踐方向,首要的就是毫不動搖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
  
  深刻認識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的理論邏輯,保持政治定力。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証。離開了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一段時間以來,一些人套用西方“憲政”理論,用“三權鼎立”“司法獨立”來抨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還有人把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提出所謂“黨大還是法大”“人治還是法治”等偽命題。對此,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鮮明回答,指出法治當中有政治,沒有脫離政治的法治。每一種法治形態、法治模式、法治道路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論、政治邏輯、政治立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在法治領域的集中體現,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願的統一體現,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黨自身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是高度統一的。那些錯誤論調背后的政治動機,就是要否定黨的領導,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對此必須保持高度理論清醒,確保堅定政治立場,堅決防止掉入西方法治理論的話術陷阱,防止法治建設南轅北轍,功敗垂成。
  
  深刻認識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的現實邏輯,把握政治方向。中國共產黨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將依法治國上升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召開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主題的中央全會,推動法治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2020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我們黨堅持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有力保障了抗疫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實踐充分証明,隻有在黨的領導下厲行法治,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充分實現,我們才能在各種風險挑戰面前立於不敗之地。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絕不能削弱黨的領導,而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深刻把握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的實踐抓手,健全制度保障。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根本指南,把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根本要求,加快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完善保証黨確定依法治國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工作機制和程序,加快完善黨內法規體系,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通過法治保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效實施。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統籌推進,進一步推進黨的領導入法入規,確保黨既根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又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從嚴治黨,不斷提升黨領導依法治國的能力水平。
  
  2.錨定實踐目標
  
  習近平法治思想科學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國實現什麼目標的問題,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以及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各階段目標,形成了涵蓋各層面、貫穿各階段的法治建設目標體系,為法治建設規劃了路線圖。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要堅持目標導向,加強對標對表,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確保各項目標如期實現。
  
  對標總目標,強化頂層設計。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提出,不僅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在世界范圍內也具有獨創性,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性貢獻。對標這一總目標,在實踐中應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體系,以及村居委、行業、團體等多層次多領域社會規范體系,以良法保障善治﹔加快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健全憲法實施以及執法、司法、守法等體制機制,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機制,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和權威﹔圍繞加快形成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完善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等機制﹔圍繞加快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加強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機制、隊伍建設和人才保障﹔圍繞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健全以黨章為根本、若干配套黨內法規為支撐的黨內規章制度體系。
  
  對標各階段性目標,強化統籌推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目標,明確了法治建設的方向和路徑。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頂層設計,提出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在法治建設方面,明確到2035年“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要對照黨中央部署,提前布局、主動作為,與時俱進完善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指標體系,細化階段性目標、具體舉措、量化指標,把黨中央制定的宏偉藍圖變為現實。
  
  3.統籌實踐任務
  
  習近平法治思想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工作布局和重要環節,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整體謀劃,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為法治建設實踐制定了任務書。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就要強化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
  
  把握工作布局,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依法執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依法行政是對各級政府履職的基本要求,三者目標一致,關鍵在於黨要依法執政、各級政府要依法行政。為此,應增強依法行政觀念,堅持職權法定原則,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以法治政府建設的率先突破帶動法治國家、法治社會建設。法治國家是法治建設成效的集中體現,法治政府建設是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法治社會是法治國家的基礎,三者各有側重。要以“三個共同推進”促進“三個一體建設”任務實現。當前,要統籌落實好法治政府建設和法治社會建設兩個實施綱要,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促進社會治理法治化。
  
  把握重要環節,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立法方面,當前人民群眾對立法的期盼,已經不是有沒有,而是好不好、管不管用、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要強化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堅持立改廢釋並舉,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提高立法質量。執法方面,切實解決執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切實維護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司法方面,扭住關鍵環節,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切實提高司法質量、效率、公信力。守法方面,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健全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懲戒機制,使尊法、學法、信法、守法、用法、護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
  
  4.緊扣實踐需求
  
  習近平法治思想科學回答了法治建設為了什麼、怎麼推進的問題,強調要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為法治建設實踐指明了主攻方向。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要把法治建設的“自轉”和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的“公轉”結合起來,把法治建設為了人民與依靠人民結合起來,始終與黨和國家事業大局協同推進,贏得最廣大人民群眾支持。
  
  回應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護航。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法治保障,推進產權保護法治化,充分激發各類主體創新活力﹔探索區域執法司法協同機制,完善自貿港、自貿區等法治保障﹔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法治體系,建立綠色生產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積極參與國際制度規則制定和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回應新時代人民群眾的新需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法治保障。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就要牢牢把握依法保障人民權益這一根本目的,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系統推進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法律規定、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起案件處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5.推動實踐創新
  
  習近平法治思想科學回答了新形勢下全面依法治國如何推進、如何創新的問題,強調要著力處理好改革與法治的關系,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法治建設實踐注入強大動力。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就要強化創新引領,深化法治領域改革,為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提供堅強保障。
  
  強化問題導向,找准著力點。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法治建設要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運用改革辦法、發揮制度優勢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比如,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背景下社會矛盾糾紛易發多發的新問題,引導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端和疏導端用力,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訴源治理。又如,面對科技變革給社會治理帶來的新挑戰,深化網絡空間治理,研究解決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帶來的個人信息保護、“大數據殺熟”等問題,更好趨利避害,造福人民。
  
  堅持破立並舉,把握平衡點。改革與法治相輔相成、相伴而生。在改革攻堅期和深水區,對要不要改、如何改,社會上出現了一些認識誤區。例如,有人認為“改革要上路,法律要讓路”。綜觀古今中外成功的社會變革,都是改革與法治緊密結合,有破有立。隻有堅持改革與法治並舉,才能實現活力與秩序的統一,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一方面,在法治下推進改革,依靠法治凝聚改革共識,化解改革風險,推動改革深化,鞏固改革成果。另一方面,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堅決破除一切阻礙法治進步的體制機制障礙和利益藩籬,敢於在矛盾焦點問題上“砍一刀”,推動改革不斷深入。
  
  強化系統集成,激發增長點。人民群眾和基層一線蘊藏著無限創造力,把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結合起來,是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要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堅決克服因循守舊的“不創新”、隻說不干的“偽創新”、華而不實的“空創新”、破壞法治的“亂創新”,大力倡導具有引領意義的原始創新、法治框架下的合規創新、系統協同的集成創新,營造勇於創新、善於創新的良好氛圍。強化經驗總結推廣,充分調動基層創新創造積極性,及時發現、總結、推廣基層一線的好經驗好做法,將其上升為制度、法律,推動法治領域改革由點及面不斷拓展。
  
  6.強化實踐保障
  
  習近平法治思想科學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國由誰推進、如何保障的問題,強調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就要把提升法治工作隊伍和領導干部實踐能力作為基礎性保障工程,教育、制度、監督多管齊下,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可靠人才保障。
  
  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提升職業能力素養。深查執法司法腐敗,扎牢制度籠子,不斷提高法治工作隊伍水平。加強法律服務隊伍政治建設,旗幟鮮明把擁護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法治作為從業基本要求。在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和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發展公証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人民調解員隊伍,健全管理考核評價制度體系,加大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力度,為優化公共法律服務提供可靠人才保障。
  
  加強法治人才后備軍培養。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解決好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的問題,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推進法學院校改革發展,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優化法學教育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發揮法學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努力培養造就一大批高素質法治人才后備軍。當前,要重點解決政治教育不夠、實踐鍛煉不足的問題,加強法學院校與法治實務部門協作聯動,深入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引導法學院校師生不斷深化對國情的認識,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信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培養更多合格接班人。
  
  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教育引導各級領導干部強化法治定力,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自覺做到在法律框架之內而不是法律之上或者法律之外想問題、做決策,不斷提升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確保黨的執政權和國家立法權、行政權、監察權、司法權依法科學行使。加強對領導干部法治素養和依法履職情況的考核評價,健全法治建設工作評價督導體系,鞭策和激勵並舉,引導各級領導干部切實扛起責任,扎實抓好全面依法治國任務落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