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展翅向远飞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嘎鲁图镇木都柴达木村驻村工作队

2020-12-28 17:55  |  作者:高 晓 梅  |  来源:上海文艺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众人的赞赏汇成脸上兴奋的花
  
  环时那说明自己所做的的一切,已具有了人生真正的价值。
  
  作者手记
  
  走进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嘎鲁图镇木都柴达木村,就会被眼前的炊烟、鸡鸣,小桥、农家、池塘、垂柳所吸引。如今,木都柴达木村经过3年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一砖一瓦浸润着恬淡古朴的气息,一条条靓丽的风景线,将“美丽乡村”装点得更加文明、更加美丽、更加引人注目。
  


  木都柴达木村村委会(宋朋涛 摄)
  
  村民们有空就会来广场休憩,坐在凉亭里摆谈家长里短,谈论最多的是鄂尔多斯市住建局和前后任驻村第一书记韦向东与刘鹏飞,因为他们是老百姓心目中的脱贫攻坚、发展致富的倾情驻村帮扶者……。
  


  第一书记刘鹏飞(右一)与市住建局副调研员、前任第一书记韦向东(右二)和村党支部书记王世奎(左一)在巩固贫困户米连翠家了解生活情况(宋朋涛 摄)
  
  情洒木都柴达木
  
  此刻,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的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嘎鲁图镇木都柴达木村委会灯火通明。驻村第一书记刘鹏飞刚刚结束了一场与村“两委”班子的会议,他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眼角湿湿的,他走向院子背灯的地方发呆了一会儿,用手抹了抹眼角,再用食指压了压酸酸的鼻子。在今晚的会上,他听了大家的肺腑之言后,鼻子就一直酸着,这位2015年自治区劳动模范获得者、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市住建局总工程师,自2020年2月派驻该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在市住建局和前任第一书记韦向东包联帮扶打下坚实基础上,在驻村工作队队员白杨、冯超、王生爱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该村脱贫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乡村振兴迈出第一步,正在走上一条产业兴村、文化靓村的美丽“蝶变”之路。
  


  第一书记刘鹏飞亲眼见证了木都柴达木村的变化(宋朋涛 摄)
  
  他摸了摸这一年以来后脑勺日渐稀疏的头发,看了看脚上磨坏的皮鞋,他把自己家里77岁多病的母亲和上初中的孩子全都丢给妻子照料,他风里来雨里去地奔走在木都柴达木村每家每户、每人每事上,入农户、察民情、送政策、献爱心、解难题、谋发展……
  
  当冬天的雪被春节过后温暖的阳光送走,木都柴达木村的年轻人也随风去了远方,留下了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残疾人和低保户。他们纷纷走出院子晒着太阳,看着年轻人们远去的方向。这时一个中年男子——驻村第一书记刘鹏飞,向他们走来。阳光拂过这个以汉族为主体,蒙古族为少数的半农半牧区的村庄,洒落在院子里,整个木都柴达木村就像一个大的幸福院。
  


  组织党员村民开展“扶危济困  情暖木都”主题党日活动,为该村急需进行肝移植手术的4个月孩儿现场捐款(白杨  摄 )
  
  木都柴达木村位于乌审旗嘎鲁图镇东南25.5公里处,毗邻陕西省榆林市,全村总面积11.64万亩,其中耕地10182亩,林地23924亩,草场81808亩。下设7个农业社,户籍人口354户1004人。2014以来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户19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多年来,该村主要收入以小规模家庭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务工为主,是一个典型的无资源、无支柱产业的贫困村,村集体经济为“零”,加之村民思想认识保守,始终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村民守着青山绿水过苦日子,环境脏乱差,产业没发展……这一切,让村民们渐渐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很多人开始安于“懒、散、闲”的生活。
  


  驻村工作队驻村后第一时间研究部署驻村各项工作
  
  “必须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干劲。”“既然驻村帮扶,就应该立足实际,从老百姓最关心、最期盼的事情做起,把脱贫攻坚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使所驻村的群众生活更美好、更幸福。”这是刘鹏飞和队员们在驻村帮扶中的感悟。
  
  刚来,熟悉村情,摸清每家每户情况,如何和他们交流沟通,把一个个陌生人变成熟人,走进他们的心里,这是必须做的功课。“今日走访了米连翠、王润羔两位贫困户,详细了解测算了收支情况,仔细询问了农畜产品销售渠道。”手机显示已是22时,刘鹏飞打开“民情日记”,记下白天的走访情况,再翻开“干群连心工作台账”,把调研情况及建议办法填写好,用于第二天扶贫工作同志们相互交流学习和落实办理。驻村工作队这样的工作状态已是常态。通过调研,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把“巩固脱贫成果、壮大集体经济、扶持产业发展、带动增收致富”确定为2020年的重点工作。
  


  驻村工作队在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润羔家测算收支情况(冯超 摄)
  
  嘎鲁图,汉语意为大雁停留之地;木都柴达木,汉语意为有树木之地。
  
  情洒木都柴达木,用双脚丈量民情,用行动改变现状,用真心感染群众。刘鹏飞一直奔走在这个大雁落脚、有草有树的淳善之地……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深入田间地头访民情问民意(冯超  摄)
  
  贫困户家庭蝶变出致富能手
  
  刘鹏飞常说:“群众家底殷实了 ,我的工作更好干了。”因此,他带领工作队成员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废寝忘食,披星戴月,有时一个月都回不了一趟家。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工作中他发现村里的贫困户有一部分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情况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细致的走访调查,他掌握了翔实的资料,决定把这类贫困户的脱贫工作摆在首位。
  


  第一书记刘鹏飞到73岁胃癌患者张粉莲家中了解医疗费报销和生活情况(冯超 摄)
  
  建档立卡贫困户高障保因病于2019年8月去世,妻子米连翠患肺癌晚期,无劳动能力,高障保在世时与妻子因常年患病,四处求医,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了外债,致使家庭严重贫困,连危房改造指标都不敢申请。
  
  为了让米连翠家尽快摆脱贫困,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资金3万元,用于米连翠的住院治疗,同时协调资金为她家架电修路1.3公里,打井1眼,整合耕地面积30亩,为其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此外,为他家建成160㎡标准化养猪棚圈,购买5头母猪、10头松辽黑猪。建了200平米的存放草饲料的草棚。在一系列“扶贫和扶智”帮扶下,调动了她儿子高清利的积极性,他要带领全家好好干。
  
  “今年一年的收入比我家前5年的收入还多,完全脱贫奔小康了。”高清利望着场院里刚刚收割成堆的玉米,一边加工玉米饲料,一边乐呵呵地对前来给他家帮忙的刘鹏飞及工作队员算了一笔账:“今年养了65头肉猪,已经出栏20多头,年底还能出栏20多头,3头能繁母猪也即将下仔了;还种着自家30亩、亲戚家40亩,总共70多亩的玉米,收入20多万元没问题…… ”
  


  刘鹏飞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帮助贫困户米连翠家在场院收玉米(宋朋涛 摄)
  
  望着场院里近年来花了15多万元购买的从春种到秋收的全套农用机械,高清利感慨地说:“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确实好,让我们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现在的高清利一家4口人,信心满满,坎坷的经历让他更加坚强,实现了从无到有,贫困户家庭蝶变出致富能人。
  
  新年快到了,刘鹏飞带着装裱好的“福”送到她家场院,鼓励高清利要继续好好干!
  


  刘鹏飞(右)带着装裱好的“福”字,送到贫困户米连翠家加工玉米的场院,鼓励他儿子高清利(左)好好干!(高晓梅 摄)
  
  红枣熟了  牧草绿了
  
  木都柴达木村委会在一条平坦的柏油马路旁边,这条路通向旗政府嘎鲁图镇,几年前还是一条黄土漫地的土路,去镇里要走2个小时,现在却只要二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现在的村委会干净整洁,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20平方米的阵地,内设党建长廊、便民服务大厅、卫生室、文化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多个不同功能室。该村现为“市级文明村”,村党支部为一类9星级基层组织。正在和大家一起扫雪的村主任李树兵不无感慨地说:“这都是驻村工作队帮扶做出来的啊!”
  


  第一书记刘鹏飞(前排中)与村党支部书记王世奎(前排左)村委会主任李树兵(前排右)带领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村民清除村委会大院的积雪 (宋朋涛 摄)
  
  2020年12月8日,一场大雪过后。
  
  木都柴达木村委会院内,一条红色条幅挂在村委会门口,木都柴达木村“庆五谷丰登  传中华文明”有机红枣采收活动正在举行。乌审旗和镇包村相关领导、村“两委”及监委班子成员、部分党员、建档立卡贫困户、村民代表、驻村工作队全体人员来参加这次活动,大伙儿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和丰收的喜悦。
  


  刘鹏飞(前排左二)主持木都柴达木村开展“庆五谷丰登 传中华文明”有机红枣采收活动(宋朋涛 摄)
  
  门开了,走出了这位今天活动的主持人——木都柴达木村驻村第一书记刘鹏飞。他,中等个子,脸色黑里透黄,有几分憔悴。可只要略为留神,就可以看出,他那两颗黑色的眸子,却熠熠泛光,面颊上闪着喜悦,嘴角边挂着微笑。
  
  高音喇叭响了,传出刘鹏飞高亢的声音:“同志们、来宾们、我向大家宣布,从今年起,我们的沙地有机枣园种植有了收益了……。”
  
  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摆脱“空壳村”,成为包联单位和驻村工作队一直琢磨的问题,也是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此,驻村工作队多次与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在一起构思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积极为该村想路子、出点子。在深入走访调研摸准村情民情的基础上,结合木都柴达木村的立地条件,确定了要因地制宜探索发展种植有机红枣、养殖黑猪肉羊、种植优质牧草等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刘鹏飞(左二)随同鄂尔多斯市住建局党组书记李凤奇(右二)、四级调研员韦向东(右一)调研帮扶木都柴达木村集体经济100亩有机红枣种植基地
  
  “过去这里还是一片沙地,没想到今年就结了果,虽然产量不是很高,但也能有一些收入。”在该村三社枣树基地照看枣林的村民王孝荣高兴地介绍说。
  
  在市住建局的帮扶下,引进乌审旗顺发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成立了红泥场有机红枣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的发展模式,建成100亩有机红枣种植项目。 为确保经济林科学种植,驻村工作队还专门聘请2名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栽培技术和后期养护3年,并对有机红枣以后的收入分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划分:按照与贫困户建立利益机制,村集体留80%,20%归三社村民和贫困户收入,届时每户村民可增收2000元。
  


  驻村工作队向慕名前来参观者介绍有机红枣种植情况(宋鹏涛 摄)
  
  “今年枣树长势喜人,明年进入丰果期,在不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预计收入可观,这样会成功探索出木都柴达木村发展林果产业的致富路子。”刘鹏飞信心满满。
  
  一方地灵人杰的神奇宝土养成了热情、豪爽、坚韧的外型和内质,豪爽如辽阔的草原,热情似故乡的黄土地。
  
  木都柴达木村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端,风沙大,降雨量少,干旱是影响农牧业最主要的气象灾害。
  
  创新发展生态致富项目,建设优质牧草基地已在刘鹏飞的大脑中酝酿多时……
  
  他根据村立地条件,经多方调查研究,和村“两委”研究在村马傲陶仡佬沙地新建了300亩优质牧草种植基地一处,协调有关部门架设动力电1.25公里,打机井两眼。
  


  组织党员、村民、贫困户在村马傲陶仡佬开展种植优质牧草、改善生态环境行动
  
  “今年尝试种植的优质牧草柠条和紫花苜蓿草长势非常好,已收割一茬,当年见到了收益。明年起每年就可收割三茬,效益可期,木都柴达木村在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为未来振兴奠定了基础。”刘鹏飞高兴地说。
  


  300亩优质牧草种植基地柠条和紫花苜蓿初长成
  
  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到京津风沙二期草场改良3万亩生态项目1个,今年已开工种植柠条2000亩,全部建成后实现全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市旗两级包联办、作战队在村马傲陶仡佬优质牧草基地实地督导产业扶贫工作(白杨 摄)
  
  天清蓝明亮,温暖的阳光抚摸着小草鲜花,微风拂过,刘鹏飞理了理零乱的头发,迈着坚定的步伐向村里走去,这里有他无尽的牵挂。
  
  “是驻村工作队的用心实干捂热了村民的心”
  
  王润羔走过宽敞柏油马路就是村委大院。黄昏的秋雨在窗外下得有点大,住宿村委的刘鹏飞在撰写民情日记,贫困户王润羔敲门找他。“刘书记,我给你说说,我的儿媳妇找不着了,我没法跟亲家交代!”刘鹏飞立即站起来,到嘎鲁图镇找到派出所说明来意,时间不长,王润羔的儿媳妇回家了。
  
  走进王润羔的家,他62岁的妻子刘根茹指了指墙上说:“建档立卡贫困户明白卡和驻村工作队联系卡都在墙上挂着。刘书记和扶贫工作队是来帮忙做事的,帮助我家盖草棚、架线、安装太阳能路灯,我们老两口每月有1000多元养老金,种了8亩地,养了70多只羊。他们把贫困村点亮了!”
  
  今年4月份村集体养猪合作社为7家贫困户各家分了两头猪仔。
  


  村集体养猪产业利益联结贫困户分红仪式(王生爱 摄)
  
  “今年自己吃一头,驻村工作队帮助我卖一头。我那30多只羊,自己没动地方,刘书记就帮助卖了,2万多元就到手了。”王润羔高兴地逢人就讲:“吃不愁,穿不愁。”遇到聚会喝酒之际,他就高歌一曲:“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歌声嘹亮,传向敖包之乡的广阔草原……
  
  百姓心里有一杆秤,他们把驻村工作队称得很重,默默地记在心里。
  
  路上行走的67岁曹兴平一见刘鹏飞就远远打招呼:“刘书记,回家坐吧,喝杯茶!这条路啥时候修啊?早就盼上了。”
  
  “明年一开春就修!”刘鹏飞一边回答一边急急赶路。这条9.06公里、5米宽的公路,1000万元左右的资金,各种审批手续他硬是跑下来……
  
  曹兴平老人说:“看到他一直很辛苦,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谢他们。”
  


  驻村工作队建立每周三集中服务日制度为村民办事服务(冯超 摄)
  
  村党支部书记王世奎说:“一年来,有了外力支持,又激发内生动力的木都柴达木村在不断变化。”
  
  “通社入户路修得很快。”
  
  “京津风沙二期草原生态保护项目 95户133个草棚羊棚青储窖已全部建设完成。”
  


  第一书记发挥专业技术特长,指导村民建设草棚羊棚(宋鹏涛 摄)
  
  全村现有412个农业灌溉井、36个集中饮水井、39个自建井,1万多亩耕地全部安装了滴灌,家家都通了自来水。”
  


  第一书记指导农业滴灌施工(白杨  摄)
  
  “种植养殖基地建到村里,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务工。”
  
  “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经果林和优质牧草,我们现在有租金、工资、分红三种收入。”木都柴达木村群众朴实的话语,深深地表达了他们对精准脱贫政策的感恩,对驻村工作队的感谢和认可。
  


  木都柴达木村村党支部书记王世奎(中)、村主任李树兵(右一)向市住建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左一)赠送锦旗(白杨  摄)
  
  驻村工作队入户的时候,村民们讲到村里一年来的变化,很满意。
  
  “我们必须着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心用情用力加实心实意实干捂热淳善木都柴达木村民的心。”刘鹏飞对前来采访的我说。
  


  驻村工作队走访慰问困难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王生爱  摄)
  
  我们的村庄环境变美了,产业发展了
  
  对村庄进行人居环境大整治,对废弃的危旧房和猪栏牛圈进行拆除,对村各类垃圾进行清理,刚开始是工作队员们带头干,后来许多群众自发主动参与进行环境整治。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又及时制定了《木都柴达木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动员村民及时清理道路沿线、房前屋后、屋内,解决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杂草丛生等突出问题,组织开展“最美庭院”“最美家庭”环境卫生评比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家庭在全村范围内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木都柴达木村的村容村貌在一阵阵春风细雨中悄然发生改变。
  


  表彰卫生评比先进户(白杨 摄)
  
  “现在听你们常说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才是那个正儿八经的过来人,现在的路不只通了而且是通到家户了,路灯也亮了,村子也漂亮了,村委还有活动广场了,路边还有能歇一歇的凉亭……与过去相比,现在就是那个当初期盼的幸福好时代。”该村二社的王奶奶激动地说。
  
  如今的木都柴达木村有着较为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良好的村容村貌,一幅幅栩栩如生、图文并茂的文化墙、一处处文化景观引人驻足观赏。
  


  干净整洁的村文化广场(宋晓梅 摄)
  
  郑润才的家就在马路边,宽阔的院子,整齐的摆设,干净的屋子,现代化的设施,虽然是平房,卫生间的布置与城市里的楼房没有两样,一看就是勤快的一对夫妇。刘鹏飞走到他家的门口,掀开垃圾分类桶的盖子,与他们讲解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像这样绿色环保的垃圾分类桶我们村家家户户都有,村里还有垃圾裂解焚烧厂,我们过着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在家里也可以上水冲厕所。”郑润才高兴地一边听刘鹏飞讲解,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
  


  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刘鹏飞(左一)到农户郑润才家中宣传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相关政策和知识 (高晓梅 摄)
  
  村民经济有了保障,生活环境也要有所改善,为美化环境、防风固沙,驻村工作队还对村委周围和路边的枯树进行补植、浇水,确保成活率。建设并启用生活垃圾无害化裂解处理场,每日可处理3—10吨生活垃圾,热解后的粉尘不断聚集成为灰渣,毒害物质再经多次热解,达到彻底分解,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减量化、无害化、无污染目的。在今年全市人居环境排名中,木都柴达木村位居第一梯队位次,并通过了市旗两级的户改厕验收。
  


  市住建局党组书记李凤奇(右三)和党组副书记、局长(右五)带领班子成员深入包联村调研指导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图为生活垃圾裂解焚烧场(高晓梅 摄)
  
  优美的环境,宽松的政策、和谐的生活,吸引了养猪大户郑海元返乡创业,他本是木都柴达木的村民,因为家乡的贫穷,一度让这位40多岁的汉子远离村里,到乌兰陶勒盖镇巴音高勒嘎查发展养猪业,成为当地有名的养猪户。就在木都柴达木一天天变好之后,郑海元带着资金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于2020年4月正式注册成立“乌审旗海元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一期总投资115万元,建成1万平方米的大型专业养猪场,集产业化、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于一体的养殖业落户到木都柴达木村,成为当地的养猪存栏规模在1000头以上的大户。
  
  养殖大户郑海元指着诺大的养殖场,不无感慨地说:“我能回家乡创业发展,刘书记对木都柴达木村的产业扶贫工作确实是费尽辛血!”
  


  市住建局领导班子调研指导木都柴达木村集体经济—久多种猪繁育合作社(白杨  摄)
  
  在市住建局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木都柴达木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成立了乌审旗久多种猪繁育专业合作社,主营松辽黑猪、北京黑猪育肥和纯繁。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将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按股份纳入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今年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分红猪仔2头(按照当时市场价最低折合人民币3200元),确保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致富。今年合作社已累计出栏育肥黑猪112头,猪仔85头,实现纯利润35万元。并与14家企业签订购销协议,年预计出栏300头,集体经济收入在50万元左右,实现带动培育年出栏1000头以上生猪养殖户1户,50头以上生猪养殖户8户,全村正在形成家家养猪致富的好产业。
  


  木都柴达木村集体产业—听着音乐林下散养的有机跑猪(白杨 摄)
  
  为了把村里的绿色农畜产品与消费对接,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研究同意,在嘎鲁图镇嘎鲁图中学附近开了家“木都餐饮馆”,食材全部用木都柴达木村的猪羊鸡肉和鸡蛋,形成了生猪从生到养,再到餐桌的产业链。
  
  驻村工作队帮扶注册的第三个村集体经济—木都柴达木村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建成200平米草棚,1000亩网围栏,种植优质牧草300亩,按照以草定畜原则,养羊规模控制在存栏500—1000只之间,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
  
  鸿雁展翅向远飞。木都柴达木村驻村工作队中,刘鹏飞作为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他理所当然成了工作队里的排头兵、领航雁。在他拥有的那一片小小天地里,他不仅勇于担当办事,还敢于身先士卒做表率。
  


  木都柴达木村自然小湿地(刘鹏飞 摄)
  
  告别木都,登高而行。那一方蔚蓝多云的天空提示:乡村绿化绵延出了一片片新绿,也“种”出了生态和财富。生态振兴的画笔正绘制出秀美画卷,实现着人们对“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的美好畅想。
  
  作者简介
  


  作者(右)在采访 (宋朋涛 摄)
  
  高晓梅  中国长城学会会员、内蒙古老摄影家协会会员、呼和浩特市作家协会会员、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会长。曾任中国《万里长城》杂志社社长,著作有《情系长城》《情系广播》《情系戏剧》《长城华章》(第一、二、三辑)、《话说长城:内蒙古篇)等书籍,并多次获奖。2020年被呼和浩特市宣传部授予“青城好人”称号。


责任编辑:沈彤       杨博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