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的岁月: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陈念祖

2020-12-11 12:03  |  来源:上海文艺网

  “律动的岁月”系列专访: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孔鸿声访著名词作家、电视撰稿人陈念祖。

陈念祖

  
  2020年1月28日,庚子新岁,大年初四,东方卫视等多个电视频道同时播出由陈念祖作词、左翼建作曲的MV《非凡英勇——献给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前线的生命卫士们》,并迅速在网上流传。“当未知的阴云笼罩苍穹,我们的前方依然是晴空,是你,是你,义无反顾仍带着从容,温情的天使显示英勇。啊!使命有多神圣,责任就有多重,让一切从容度过,我们必胜……”由叶惠贤、曹可凡、陈蓉、张民权等35位上海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综艺、新媒体主持人倾情演唱。这是2020年初春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时,电视媒体率先在全国播出的抗疫歌曲,歌声捧献爱心,为中国加油!为武汉加油!这首朗朗上口、激越人心的歌曲,为鼓舞激励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作出了及时反应。
  
  深秋的一个下午,笔者走进濒临黄浦江畔、与中华艺术宫隔江相望的一幢高楼,采访了《非凡英勇》的词作者陈念祖。
  
  非凡时刻再唱《非凡英勇》——意义非凡
  
  说起《非凡英勇》这首歌,其实它的问世,应该把时间推前至17年前同样是那个戴着口罩的春天……
  
  那是2003年4月25日夜晚,陈念祖接到通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决定在48小时内制作一首抗击非典的新歌,由主持人演唱并拍摄成音乐电视。放下电话他立马伏案写作,这些日子的所见所闻让陈念祖情思奔涌,提炼出“心相连,情相拥,爱相通,生命的故事诉说着成功”之主题,90分钟后,一首题为《非凡英勇》的歌词就此收笔。他迅速传真给电视台同事作曲家左翼建,作曲家彻夜未眠,在拂晓时分写出了流畅动听的旋律。接着投入紧张匆忙的外景拍摄,马不停蹄地通宵编辑,由电视台、电台44位节目主持人演唱的MV火热出炉。刚从美国演出归来的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直接从机场赶到录音棚,足足等候了4个小时终于完成录音,此时已是繁星满天,夜色深沉……
  
  4月28日,《非凡英勇》在上海的电视频道、广播频率中广泛传播,成为全国首部抗击非典的音乐电视,《新民晚报》、《文汇报》破例在显著版面刊登歌谱,供人们学唱。在非凡时刻,作为一名有良知的词作家和电视人,陈念祖扪心自问:我虽然无法投入抗击疫情第一线,但能为非凡英勇的壮士们做些什么?惟有用流泻的笔端,用擅长的写作,用歌声来激励人们。
  
  此后10多天里,陈念祖又应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万山红邀请,创作了以第一人称演唱的女声独唱《守望生命》,还应中央电视台导演杨东升之邀,为青年歌手殷琴写了《天职》,两首歌迅速拍成音乐电视,在央视等荧屏上播放。其后,他又与作曲家陆在易、计兆琪合作了《爱心天使》、《你我这双手》,在“抗非典公益歌会”和“非凡英勇——献给2003年国际护士节晚会”上演唱。这些歌曲不仅为白衣天使送去了精神食粮,更为广大民众增添了抗击疫情的高昂激情。
  
  历史往往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17年之后的2020年初春,又是一个非凡时期,重新制作的《非凡英勇》再度唱响,却一点也不显得过时,热情讴歌在抗疫一线的生命卫士之非凡壮举。《非凡英勇》虽然是一首歌,但当人们激情唱响,它就是一种高亢振奋的精神,就是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
  
  从“工人词作家”到电视撰稿人——质的飞越
  
  从繁杂喧闹的车间,到荧屏闪烁的电视大厦;从业余歌词作者,到专业电视撰稿人,陈念祖用满腔激情、不懈恒心,以刻苦勤奋、扎实功力,实现了这个华丽转身。这个转身从创作角度而论,分明是量的突升、质的飞越。
  
  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文学学会名誉会长的陈念祖,1950年10月出生于上海,祖籍为浙江慈溪,就读于上海北郊中学,1967年初中毕业后进入上海钢管厂,一呆就是25年。他曾是车间里捏摇手柄的优秀车工,一干就是14年,在上海市冶金局金属切削比赛中获得过车工第一名。后来他调到厂工会任宣传干部,又进入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深造。
  
  陈念祖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创作,自学成才,先是写诗,偶然的机会转入写歌词,他随启蒙老师王晨湖去山东莱芜铁矿体验生活,发表了第一首歌词《矿工最爱打硬仗》。1980年之后,他利用工余时间在简陋的更衣室等处,创作出一大批有质量的歌词,源源不断发表在各地音乐刊物上。1984年创作的《渔火点点》获山东省广播电视大奖赛作品一等奖;《赶海人心头想什么》获上海市文化局、电视台等主办的“通俗歌曲征歌”银奖等。他的歌词题材广泛,韵律感强,文采出众,很快引起了词坛注目。1986年,上海市总工会首次评选“工人艺术家”,陈念祖被授予“工人词作家”称号并荣获一等功,他的大幅照片至今依然悬挂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的醒目位置。
  
  1993年1月,东方电视台在改革大潮中诞生,陈念祖参与了东视开播晚会,撰写晚会串联稿《风从东方来》,并创作了同名主题歌,这首歌由著名作曲家关峡作曲、著名歌唱家韦唯演唱,反响强烈,电视观众纷纷称其“歌词精湛,旋律动人,演唱大气,是讴歌上海的最佳作品”。作品多次拍成MV,每日清晨在东视荧屏滚动播出,“风从东方来,东方清新的风;风从东方来,东方青春的风”的歌声,让覆盖华东地区的一亿多电视观众都能哼唱几句。此后,《风从东方来》被确定为东方电视台台歌,还作为东方卫视主题歌,由俄罗斯著名“海豚音”维塔斯等演唱。
  
  从那时起,陈念祖开始了职业电视文艺撰稿人的生涯,担任东视大型电视文艺晚会策划与撰稿,兼创作主题歌词。他参与了许多台在海内外产生极大影响的文艺晚会,包括首次富有创意的在八达岭长城上举办卫星双向传送“长城音乐会”、中央电视台“第110期综艺大观——中国人的脊梁”、与央视双向直播“八达岭长城——东方明珠元旦迎春登高比赛”等;还包括与日本NHK、美国洛杉矶华语电视台、新加坡电视机构、台湾电视机构等通过卫星双向传送的文艺节目,他的撰稿作品多次获得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
  
  “写串联词,说难也不难,就是把定下来的节目用几句话连起来,格式几乎固定,也不必写得天花乱坠、玄乎高深。然而,说不难也真有点难,要真正写好这种特殊文体,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这是陈念祖多年来的切身感受。
  
  一是“命题作文”,要在编排好的节目——不自由的范围里寻找“创作自由”。串联词作者需要参与策划、出点子、排顺序等全过程,才能梳理出贯穿节目的主线,才能写得起伏跌宕、有声有色。
  
  二是将串联词写得准确生动。电视媒介面对上亿观众,加强“喉舌意识”至关重要,虽是文艺节目,但要准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宣传口径,切不可掉以轻心。
  
  三是适应在“时间紧迫、频繁修改”中完稿。东视大型文艺晚会数量多、周期短、频率高、要求严,有时候会有数台晚会串联词同时等着他撰写,一台刚策划,一台在创作,一台正彩排,又一台……应接不暇,可是陈念祖始终兢兢业业,有条不紊。
  
  重大晚会需要经过市委宣传部、广电局领导审阅,及时调整、频频修改亦成常态。“上海市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文艺晚会”串联词,他改了10稿;“奔向新世纪——八运会闭幕式大型文艺晚会”串联词,他改了12稿。虽然繁琐,但他却依然无怨无悔、一丝不苟地改了一稿又一稿,直到节目播出。
  
  20多年来,陈念祖先后为中央电视台、东方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700多台大型电视文艺晚会担任策划、撰写串联词,其中有“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文艺晚会”、“亚洲歌坛双向传送”、“中国上海APEC焰火晚会”等重大晚会。上世纪90年代,他几乎操刀上海所有重要晚会的撰稿,深得领导信任,上海历年、历届的重大节庆活动,如“上海市各界人士春节团拜会”、“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旅游节”、“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上海国际芭蕾舞节”、“全国舞蹈比赛”等大型节庆活动的开、闭幕式等,都有陈念祖留下的辛勤足迹与文字。同时,他还为《聚焦上海》、《东方的旋律》等数十部电视纪录片、电视形象片、电视专题片撰稿。
  
  正如上海电视家协会主席、著名导演滕俊杰对陈念祖的评价:“真正的电视人,是以透支生命为无憾的;真正的电视人,是以处事认真为态度的,唯有这样,才会有果实,才会有收获。”正是这一次次拼搏,才使陈念祖的电视文艺作品满含风采,绚丽多姿。
  
  陈念祖还将多年来在探索中获取的串联词,编辑成一部具有实用性、可供文艺编导等借鉴的《节庆晚会编导手册》,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著名主持人曹可凡称赞陈念祖撰写的串联词“风格多样又不失精准到位,气势磅礴又不失精当巧妙,这里所讲的精准、精当,就是指话语不多却非常到位。”
  
  从担纲电视文艺职业撰稿人之后,陈念祖的歌词创作也进入了崭新阶段,创作的歌词不断被插上音乐的翅膀,与他有过愉快合作的著名作曲家有:瞿维、寄明、孟波、生茂、铁源、姜春阳、金凤浩、印青、关峡、孟庆云、陆在易、吕其明、黄准、徐景新、屠巴海、奚其明、左翼建等;演唱过他作品的歌唱家和歌星有:廖昌永、戴玉强、魏松、于淑珍、关牧村、毛阿敏、韦唯、董文华、韩磊、孙悦、蔡国庆、杭天琪、周艳泓、周冰倩、李玲玉、于丽红、杨学进等……虽然与业余创作相比,没有了写出歌词后无人谱曲及演唱的苦衷,却更多了一份责任,一份面对亿万电视观众而不能丝毫懈怠的责任。陈念祖说,自己的创作始终有“如履薄冰、马不停蹄、挖空心思、尽我所能”之强烈感觉,因为他深深知晓这既是重任,更是使命。
  
  从1976年至今,陈念祖在歌词创作的长路上已艰苦跋涉了40多个春秋,踏出了铿锵坚实的足迹:创作了2200余首歌词,除了晚会主题歌,他还为《女人们》、《上海人在东京》、《商城没有夜晚》、《他们拥有太阳》、《新柳堡的故事》等数十部电视剧、电视专题片创作主题歌及插曲歌词,近200首作品在全国及省级以上各类征歌中获奖,如《东方畅想》获1991第二届亚洲音乐节作品银奖,大型交响合唱《七月》获第14届“上海之春”优秀作品奖等;《风从东方来》、《母爱》、《蓝天下的至爱》、《边关雪》、《中国节日》、《为明天》等歌曲被广泛传唱;《生命之约》、《力量》、《119的故事》、《咱们都是兵》、《梦圆春天》等数十首歌曲拍摄成音乐电视,他还出版了《爱的回答》、《风从东方来》、《母爱》三本歌词集。
  
  著名作曲家铁源继创作《十五的月亮》、《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之后,想完成讴歌战士的“风花雪月”四部曲。陈念祖在他的邀约之下激情写出了词作《边关雪》,经过军旅歌唱家董文华演唱,传唱至今。他与老搭档左翼建合作的《母爱》作为优秀的美声唱法歌曲,由廖昌永、关牧村等首唱,经过众多歌手演绎,传播甚广。他与作曲家屠巴海、奚其明合作的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会歌《蓝天下的至爱》,成为上海慈善活动的主题曲,年年在申城唱响。
  
  陈念祖曾在两天内创作出由六首歌曲组成的《1998中国抗洪之歌》,组歌由史志有、赵光等作曲家谱写,他还撰写了曹可凡、曹雷的朗诵词,东视导演黄麒快速云集上海百名歌手演唱,迅速编辑成MV,在东方卫视播出,动作迅即,反响强烈。他创作的《为明天》(与人合作)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2017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世博会上激情地传扬……。
  
  一位文艺评论家是这样评价陈念祖的词作:“从他的古典诗词风中孕育出现代气息,从他的民歌体裁里洋溢出异样风韵,从他的众多题材里显露出精巧构思,从他的节奏韵律里散发出感人情思,所有这一切,恐怕与他刻苦钻研和努力实践是分不开的。”
  
  数个通宵达旦的48小时——多词并举
  
  在陈念祖从事大型电视文艺晚会职业撰稿的生涯中,留下过好几个关于48小时的刻骨铭心记忆……
  
  2004年12月26日,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发生印度洋特大地震海啸,无情的海浪吞噬了二十多万条生命,冲毁了大片美好家园。在人类遭受空前浩劫之后,涌现出来却是珍贵的人间友情,爱心无国界,四海手牵手!
  
  2005年1月4日傍晚,陈念祖接到台里紧急通知,晚8时,他和文艺频道编导齐聚在东视大厦15楼会议室里,筹划1月6日举办“上海市社会各界援助地震海啸灾区大型赈灾慈善义演”。一场紧张的48小时突击战打响:从节目策划到联系演员,从文案创作到落实播出,从音乐编配到进棚录音,从舞美设计到连夜制作,从节目分排到总体合成……陈念祖的任务是:撰写晚会串联词,创作主题歌词、戏曲联唱唱词。
  
  已近午夜子时,在回家的出租车上,陈念祖的脑海里闪现出这些天来的电视画面和新闻报道,车在南浦大桥上盘旋,星在黝黑夜幕上闪烁,而思绪也在他的胸中奔涌,突然一个歌名浮现:既然一切与海有关,那就叫《四海牵手》吧!
  
  在万籁俱寂的灯光下,他的思维在延续,情感在爆发,化作成一句句歌词流泻,从铺天盖地的海浪想到将要唱响的激昂歌声:“爱的歌声总会盖过海浪怒吼”一句首先跃出。是啊!人类在灾难面前的不屈精神,终将战胜任何灾害。其后的创作便变得顺畅起来:“总有灾难临头,你我不再畏首,祈祷天下平安就是最真感受,不同脚步正驱赶哀怨忧愁,心的召唤总让明媚阳光穿透。”歌词源源不绝地倾泻着,一个半小时后跃然于稿纸。
  
  1月5日凌晨1点,作曲家左翼建收到陈念祖的歌词,一夜挑灯,通宵未眠,歌词化作旋律,旋律激扬歌声。第二天一早就组织领唱演员和上海歌剧院合唱团进棚录音……1月6日清晨,《解放日报》破例刊登《四海牵手》歌谱,还配发报道《爱心无界,四海牵手——上海市大型赈灾慈善义演主题歌诞生记》。
  
  歌词完成后,只睡了4小时的陈念祖即刻转入创作戏曲联唱的唱词,在不断的电话催促之下,他的双手在键盘上急速跳动,逼上梁山了!根据原曲填写新唱词要求似乎更高,联唱有齐唱、沪剧、越剧、京剧4段,好在情绪连续,灵感迭出,他一边哼着一边写着:泱泱中华,巍巍上海,永恒精神,让明天的太阳更加透明,重建家园,天下心灵享太平。”从中午开始,陈念祖又马不停蹄地赶写串联稿,一次次进行“脑筋急转弯”,好在功底扎实,写作还挺顺利。
  
  2005年1月6日晚7点,群情振奋的“上海市社会各界援助地震海啸灾区大型赈灾慈善义演”在东视演播剧场拉开帷幕,并通过东方卫视向全球直播,歌唱家宋波、陈小群、杨小勇、王维倩唱响了《四海牵手》:“捧着满目创痍,你我心在颤抖,集合起四海的爱心就是唯一理由。四海牵手,生命奔走,你我把共同的家园拯救;天下同心,真情奔流,为了我们生存的这颗星球。”在曹可凡、袁鸣、叶惠贤、张培、叶蓉、倪琳的主持中,现场各界人士慷慨解囊,精彩节目接连不断,晚会直播取得圆满成功!
  
  通宵达旦的48小时拼搏,“脑筋急转弯”式的多词并举创作,对陈念祖来说经历过了好多次:
  
  1998年8月,在48小时内奋力筹备“上海各界支援抗洪救灾义演”,他除了撰写晚会串联词,还创作了主题歌《重建明天的家园》以及《送给你》等歌词,体现全国人民抗洪救灾的坚强决心。
  
  1999年9月,在48小时里紧急举办“海峡两岸抗震救灾义演”,他同样撰写串联稿以及词作,表现出骨肉同胞血浓于水、情比海深的真情。
  
  历经无数场重大晚会的陈念祖,特别难忘2010年4月30日夜晚向全世界直播的“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和室外焰火灯光表演”,作为撰稿人的他,坐在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卿、季小军身旁,根据音乐与监视器画面,用手势提示他们念旁白,激情的画外音从世博文化中心三楼一个临时隔出的5平方米小房间里,向广袤的世界传扬……
  
  他撰写的旁白词,只能根据时间长度、背景音乐、燃放内容等,以合理的想象及准确的描绘事先形成文字,而何时开始念旁白,则要根据监视器的播出画面而定,让他的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能发声,只好挥手,幸好他随机应变,灵活调度,因为责任重大,来不得丝毫差错。随着陈念祖的手势提示,主持人娓娓道出深情的话语:“从1851年到2010年,中华民族对世博会的热切盼望,已经整整159年。让我们共同铭记今晚欢乐的中国,正凝聚全世界关注的目光;让我们共同祝愿今夜绚烂的上海,续写人类文明进步的辉煌乐章。”当直播画面终于切出,陈念祖这才松了一口气,毕竟,他又经历了一个璀璨辉煌、永生难忘的时刻。
  
  除了艰辛的创作,陈念祖还长期担任浦东新区政协常委,从2000年8月新区政协一届一次会议,至2011年1月新区政协四届三次会议,十三张“出席证”无声地记载着他持续走过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责的路程,撰写提案,视察奔波,会议讨论,争抢发言,凸显出政协委员高度的责任感。
  
  陈念祖还有个拿手活,那就是为上海音乐出版社的书籍撰写“辑封题诗”,在每部书籍的小辑扉页,他以每本书籍中的歌名串联成颇具文采的诗歌,画龙点睛,凸显主题,却妥帖自然,不露痕迹。作曲家赵季平、印青、张千一、徐沛东、孟卫东、谷建芬等人的《创作歌曲精选》,歌唱家廖昌永、吕继宏、佟铁鑫等人的《演唱歌曲精选》的“辑封题诗”均出于陈念祖之手,不仅赢得了这些音乐家的好评,也成为该出版社的显著特色。
  
  俄罗斯有句著名谚语:“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陈念祖近50年来精心创作的大量歌词和串联词,亦可称作为“蜜”,它“粘”住了多少听众的心,“粘”住了多少观众的情啊!

责任编辑:沈彤      杨博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