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的岁月:对音乐,他说“只是玩玩”——屠巴海

2020-12-4 19:17  |  作者:孔鸿声  |  来源:上海文艺网

     “律动的岁月”专访系列 :对音乐,他说“只是玩玩”——访著名指挥家、作曲家、演奏家屠巴海。

(左起) 屠巴海 与 作者孔鸿声

  多次与屠巴海老师在一起闲聊,聊得最多的是音乐,听他讲音乐创作故事、谈乐坛趣闻轶事,而聊起他个人近七十年来在中国乐坛所取得的成就,他却轻描淡写地说“只是玩玩”。能把自己“玩”成享有中国乐坛一级演奏家(专业:指挥、作曲、演奏)的盛誉,真可谓是“玩”大了,能荣获这等音乐尊冠的人,在国内也是屈指可数的。

  

  今年盛夏的一个午后,在上海繁华的南京西路屠老的寓所内,笔者与他作了一次长时间的“闲聊”。

  

  音乐迷人乐器“玩”的触类旁通

  屠老的祖籍是浙江宁海屠家村人,他1942年12月出生于富庶的天府之国,幼年时随父母移居上海。他的母亲是一位音乐才女,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进入国立音专钢琴系学习,与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和丁善德、喻宜萱等一代前辈名家是校友,因战乱家境破落,两年后中途辍学,后在上海高桥中学任音乐教师。其父自幼习画,曾是著名画家刘海粟大师在上海所办的绘画班里第一批弟子,可也是中途“转业”,在上海吴淞中学就职教务主任。

  

  屠老自幼是在校园里长大,因父母都要去学校上课,家中无人看管他,只能把他带到学校里,任他在校园里玩耍。那时,哪个教室有歌声响起,屠老就会出现在那里,踮起脚跟从窗外往里看,跟着老师学唱歌。一节课下来,教室里的学生还没完全学会,他却有板有眼地全都会唱了。刚满5岁,父母就把他送他进了课堂。平时在家里也跟着母亲练练钢琴,慈母就是他音乐开智的启蒙老师。

  

  1951年,时年不足10岁的屠老,凭其音乐天赋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第一届学生。起初屠老是学习钢琴演奏,深得主科老师王晴华(原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杨立青的姨妈)宠爱。两年后因主科老师结婚生子告假,屠老就转改学习大提琴,刚学一年,12岁的他就登上了文化广场大舞台演出大提琴独奏《牧歌》。1960年,屠老以优等生的成绩直升上海音乐学院本科班。进入本科班后,大提琴是他的学习主业,在他精心、刻苦的努力下,他的琴艺愈发精湛,超众出色。1962年8月,年仅19岁的屠老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了他的独奏音乐会,他演奏的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柯达伊《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等大型曲目,虽然演奏难度极高,而他却以娴熟的技巧将作品内涵表达得淋漓尽致,让学院内众多弦乐专家惊艳万分、赞誉有加。1964年,屠老接到通知: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柴可夫斯基大提琴国际大赛”,全国仅有两名选手获此殊荣,屠老就是其中之一,遗憾的是,因中苏友好关系破裂,中国选手未能参与这次比赛。然而,屠老在大提琴演奏上的超一流技艺,却夯实了他在国内“大提琴第一”的坚固地位。

  

  在琴艺的学习和演奏上,屠老善于琢磨和探索,更注重讲究练琴的实效。如果说,对钢琴、大提琴曾有过正儿八经地系统学习过程,能演奏得让听众如痴如醉,那也算是在情理之中。可令人惊叹的是,对其它从未触摸过的乐器,他稍加拨弄后,也能熟练地上手演奏,这种对乐器“触类旁通”的敏捷才能,确实使同仁们“望尘莫及”。

  

  比如,屠老对手风琴演奏从未细学过,可在上海音乐学院内,他的手风琴演奏水平却享有盛名,因为他能从手风琴的发声原理中琢磨出音响优劣的关键点,正确和适时地运作好风箱“送风”的力度与时机,就能形成优美动听的音乐节奏,从而能带动演唱者的演唱情绪,使演出效果能“锦上添花”,所以很多歌唱家登台演出时,都热情地邀请屠老为他们手风琴伴奏。

  

  在中国乐坛,屠老享有“中国电子音乐先驱”的尊称。那是在1979年改革开放初期,上海手工业局成立了一个产品广告科,为了制作好听的广告音乐,特地买来了一架卡西欧电子琴,可四处寻觅竟无人会弹奏,有人建议找屠老。然而对这种乐坛的“现代新式武器”,屠老也没触碰过,但他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凭着对乐器“触类旁通”的灵气,仅仅用了2天时间,就把这个“现代新式武器”“玩”转了,不仅对电子琴上十多个功能键能运用自如,还能根据曲调的风格,自行搭配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从而成为上海第一个会演奏电子琴的人,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专门请他上镜拍了《电子琴》科教影片,全国第一部由电子琴配乐的动画片《人参果》就是有屠老编配独奏的。1985年,由宋庆龄基金会组织的首届“全国少年儿童电子琴大赛”,屠老担任了大赛组委会成员和专家评委。因而说,屠老在国内的一级演奏家称号,也是凭自身的演奏实力而获得的。

  

  音乐迷人作曲“玩”出无师自通

  屠老虽在上海音乐学院从附中一直读到本科毕业,有过十多年的专业学习经历,后又留任附中教师。可对作曲却从未有过规范和系统的学习。然而,在他16岁读高中时,却将具有个性形象的多种戏剧音乐零碎素材,合写成了一首器乐小品式的弦乐重奏《技术革新找窍门》,一跃而上地奏响在1960年上海音乐厅举行的首届“上海之春”舞台上,赢得了观众的一片热烈掌声,这首新颖独特的弦乐作品,很快地被灌制成唱片在全国发行。屠老的这首“处女作”,使他在作曲方面所具有的超人才华“锋芒毕露”,从而赢得同仁们的关注,也奠定了屠老日后在作曲界这一领域内不可动摇的“领军人物”之一的地位。

  

  从1960年至今,春秋轮换了一个甲子,屠老的音乐作品也盛开得万紫千红、花香四溢。他陆续创作了大提琴独奏曲《田野》、小号独奏曲《山歌》等,其作品《彝家舞曲》还被选为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材。他从云贵地区“采风”归来所创作的交响合唱《闹春耕》,深得贺绿汀院长的赏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应时任“白毛女剧组”指挥的陈燮阳好友邀请,屠老进入了上海舞蹈学校拉大提琴,当时学校除芭蕾舞班创作了舞剧《白毛女》外,民族舞班也编排了舞剧《长征组歌》,因某种原因该剧中途“搁浅”。虽然屠老没有真正地学习过作曲,可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却连续几届在“上海之春”演出,其作曲才华是令人刮目相看的,所以学校就让他对舞剧《长征组歌》重新作曲,并担任了音乐创作组组长,这是他在作曲方面担当的第一个大戏。1971年,屠老又担当了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音乐主创,通过远赴内蒙古大草原体验生活和采风,使音乐和舞蹈都编排得十分出色,此剧被中央相中调拨给北京排演,剧名也改为《草原小英雄》。

  改革开放以后,屠老的音乐创作更是风生水起,在国内创下了众多令人赞赏的“第一”:

  1980年他录制了全国第一盘立体声盒带《西湖的清晨》(合录),其中这首轻盈舒缓的标题曲,被中央电视台选为天气预报背景音乐;

  因在中外流行音乐创作、改编上的成功盛名,他是第一位被滚石等7家海外大鳄音像制品公司聘为音乐顾问的大陆作曲家;

  1986年,他又是第一个作为大陆作曲家与台湾文化公司联手,制作了80余首由他编配的器乐作品《童年系列》畅销海内外;

  1992年,由他编配的中外名曲120余首《紫罗兰派对》系列,是国内第一次收录了最多舞种的舞曲集;

  他创作的《流水》、《时钟》轻音乐专辑,填补了我国电声乐器方面的空白……

  

  在此期间,他与著名歌唱家朱逢博携手,共同创建了全国首批专业轻音乐团体——上海轻音乐团(1986年),不仅推动了中国的轻音乐发展,还是第一个指挥沈小岑演唱其代表作《迎着黎明迅跑》和《请到天涯海角来》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而红遍大江南北。

  

  此外,屠老还为舞蹈《攀登》、《飞向太空》等作曲,又为众多的电视剧配乐或写主题歌,如电视剧《一代枭雄》、《太阳河》等。由他作曲的戏曲电视连续剧《金龙与蜉蝣》荣膺全国戏曲电视片金奖。他与好友奚其明携手创作的舞蹈《园丁》和舞剧《雪梅》,都荣获了“上海之春”优秀创作二等奖。

  

  在上海举行的众多大型节日活动和晚会演出,也都少不了屠老在音乐创作上所作出的奉献。在第三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第八届全国运动会、首届国际“特奥会”、上海国际艺术节、亚洲音乐节、上海国际魔术节、上海科技节、上海旅游节、首届哑剧节、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仪式等演出活动中,都留下了他精心创作的音乐杰作。如1993年5月在上海首次举办的“东亚运动会”,由屠老作词作曲的会歌《崛起的东亚》从上万首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经著名歌唱家刘欢和韦唯倾情演唱后流传于长城内外。又如为上海慈善活动创作的主题曲《蓝天下的至爱》(陈念祖作词),不仅评为“九十年代最受观众喜爱的歌”,还成为上海慈善基金会的会歌,年年唱响在申城。

  

  2003年退休后,屠老的音乐创作并没有“退休”,他“老骥伏枥”,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仍然奋进不止:为展现老干部的精神风貌,他为“上海市人大老干部合唱团”创作了歌曲《青春依然激荡》;为弘扬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情怀,他为淮海中路街道创作了歌曲《永远的红色》;在今年年初疫情期间,他创作了歌曲《抗疫英雄赞》(周恺作词),以歌颂勇敢的“白衣天使”们。

  他说他对作曲是“门外汉”,可这样著名的“门外汉”作曲家,在国内也可不多见噢!

  

  音乐迷人指挥“玩”得目达耳通

  说起指挥,屠老还真是有点“童子功”的基础,从他刚入小学的时候起,这个热爱音乐的孩子就深得老师们的喜欢,每天早晨全体学生要在升旗仪式上唱国歌,老师就让这个只有5岁的孩子来指挥,而当时的屠老站在操场平台上不仅不胆怯,而且还像模像样、煞有介事地和着音乐节拍认真地挥舞着小手。这一挥就是好几年,“挥”过了中国新旧两个社会的变迁。

  

  而真正地一本正经拿着指挥棒站在指挥台上指挥乐队演奏,那还得从他在上海舞蹈学校算起。当时的上海舞蹈学校承担着上海众多的外事接待任务,著名歌唱家任桂珍、朱逢博她们为外宾演出的任务是排得满满的,而首席指挥陈燮阳的工作又十分繁忙,难得有时间到乐团进行指挥。在此情况下,陈燮阳就让屠老承担起一些乐团的管理工作。除了要为任桂珍、朱逢博她们演唱的歌曲配器,还要指挥乐队为她们伴奏。有一段时间,陈燮阳被借调到北京去指挥新作品《中国革命之歌》。这样一来团里的乐队指挥就出现了空缺,只能让屠老这个“助理指挥”上阵,他首次指挥的是芭蕾舞剧《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盜》,也指挥过舞剧《苗林风雷》,后又挑起了指挥芭蕾舞剧《白毛女》的重担。作为一支大型管弦乐队的指挥,重点是要把握好乐队演奏与演员表演的配合到位。屠老不愧是位音乐天赋极为聪颖之人,在他一丝不苟的指挥下,乐队演奏精准,演员表演得当,可谓是珠联璧合,使整台演出毫无瑕疵。

  

  因为屠老不仅能为“大部头”舞剧和“小歌曲”写曲、更会“玩”转包括电声乐器在内的六、七种乐器,特别是他从事在轻音乐领域这一独一无二的优势,从而使他在“指挥”技艺上能得心应手和突飞猛进。虽然在1997年后他担任了上海轻音乐团团长,可他那份不愿“安分守己”、喜欢“挑战新鲜”的“音乐弄潮儿”个性,使他在高雅与通俗、中西乐器混合的指挥中游刃有余,他的指挥才能很快地赢得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赞誉。为此,北京总政歌舞团对这位多才多艺的“音乐奇人”发出了盛情的聘书,邀请他入京担当指挥,但屠老因难以割舍的“上海情结”而婉言相拒。

  

  2018年9月,已76岁高龄的屠老,在他心爱的上海轻音乐团举办的“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星期广播音乐会”上作全场指挥,演出曲目中也有他创作的《边寨民风舞》和《幸福的傣乡》,指挥自己创作的作品,其精湛的演绎使作品内涵更加升华而深入人心……。

  

  告别时,屠老对笔者感慨地说:“‘玩’了一辈子的音乐,但我是在认真地‘玩’、刻苦的‘玩’,当作自己一生所追求的事业在‘玩’。”临近“杖朝之年”的屠老,仍然深深地铭记着父亲的教诲:“自己学会的是真本事,靠别人教会的是臭本事。”时至今日,屠老仍以自己学会的真本事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他愿以毕生的精力奉献于自己酷爱的音乐事业。

  

责任编辑:沈彤      杨博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