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讲坛”走进徐家汇源 探海派文化之源

2020-9-16 13:52  |  来源:中新网

        400多年来,徐家汇源有着怎样的历史文脉?如何定位和认识徐家汇源的文化价值,使之成为“人民城市“论的重要文化资源?12日在上海徐汇举行的“汇讲坛”开启了一场寻“源”之旅。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王战认为,江南文化的第三个阶段是海派文化,“在近代走向现代的过程当中,它和海外的文化之间的碰撞当中积淀下来的比较优秀的东西,那就在海派文化里,所以说是中西交汇一点没错。这个交汇的起点是土山湾。”
  

  
  《海派之源·徐家汇源》一书展现了上海中西文化交流重镇“徐家汇源”诸多景点的前世今生,比如徐光启纪念馆、徐汇公学、徐家汇藏书楼、徐家汇天主堂、土山湾博物馆、上海电影博物馆、上海交通大学、徐家汇公园等,书中还辑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和讲坛演讲的精彩片段,为进入徐家汇源、阅读“海派之源”,提供了多元视野和多重发现。
  
  该书的主编、徐汇区区长方世忠表示,如果用三句话概括徐汇文化的特点,他认为:江南文化是徐汇文化的底色,海派文化是徐汇文化的特色,红色文化是徐汇文化的亮色。
  
  海派文化到底是什么?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胡雪桦认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从电影角度讲述了海派文化起源,“我们讲电影是海派文化的象征,真的是不为过。徐家汇是上海电影的摇篮,这句话也是不为过的。”
  
  徐家汇具备多样性、国际化等海派文化最具魅力的特质,“中国百年电影长廊”“小红楼诞生的时代曲”……这里见证了海派文化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时刻。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平介绍,徐家汇是一个城区的概念,徐家汇源实际上是一个新的概念,是2010年左右,当时因为要迎接世博会,逐渐打造和形成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徐家汇源准确的内涵应该讲包含三个方面:历史风貌、繁华商业、生态绿地。
  
  在徐家汇街道党工委书记林竞君的眼里,徐家汇源的海派之源是开放和包容。他从自身工作的角度来谈对海派之源的认识,他说,我们在这里工作,可能使命是不一样的,专家、学者可能更多是论证、是诠释,但对我们来讲,我们要实践。徐家汇源开放包容的文化,对我们来讲,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理解不同,尊重不同,增进共识。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