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最美雕花楼8月1日起有序恢复开放

2020-8-6 15:18  |  来源:上海文艺网

  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杜氏雕花楼)于2020年8月1日起有序恢复开放。

  
  注意事项
  
  1、个人参观无需预约。团队参观请预约,预约电话:021-33520722。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实行流量控制,同一时间段参观人数不超过30人,超过限流人数时将分批进入。
  
  2、疫情期间,请您参观时做好个人防护。进入基地前请出示绿色随申码,佩戴口罩,并配合工作人员检测体温和登记信息。随申码黄色或红色、未佩戴口罩、体温37.3度以上者不得进入。基地内禁止饮食,禁止吸烟,参观时请全程佩戴口罩,不聚众,不长留,自觉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3、为保证人员和文物本体安全,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二楼停止开放使用。

  
  让我们共同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游览环境。
  基地地址:松江区中山西路266号
  开放时间:9:00-16:00,周一闭馆
  联系电话:021-33520722
  交通路线:松江公交4路、5路永丰小学站下后步行约200米

  
  明清时期的松江城杜氏大家族聚居仓城地区。从秀野桥到大仓桥之间,被列入松江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的杜家建筑有十余处,包括杜氏雕花楼、杜氏宗祠、杜氏佛堂等。杜氏雕花楼为杜岭梅的住宅,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在1930年代拓宽中山西路时拆除了南部的部分院落,现存四进:前楼、走马楼、后屋与厢房。现存宅院坐北朝南,面阔12.2米,进深44.5米,为典型的清代江南民居风貌,有多组木结构二层楼房,为松江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二进为清代建筑,沿街面为三开间的二层木结构房屋,硬山屋顶。穿过过厅与天井,跨过花岗岩镶嵌的宅门,朴实的仪门上书“紫气东来”四个篆体大字。仪门以北的天井被一层楼高的白色花园墙分割成三个小空间,中间为通道,东西各有相对独立的鹅卵石铺地小花园。
  
  第二进的正厅为客厅,是主人会客之处。东西两侧各有房间,透过花格木窗,可欣赏南侧小花园。穿过客厅,天井垂满藤蔓,四周的屋檐与黑色的滴水瓦组成框景。“回”字形的木楼四周均采用大面积的玻璃窗,让东西南北每一个面都能获得采光与通风。

  
  向北移步,第三进雕花楼为民国时期建筑最为精彩,为当时杜怡清(据说民国时曾任松江区区长)为新婚而翻建。朝南的正立面一层和二层均有外廊,从立柱、挂落、栏杆扶手到门窗额枋均覆盖了丰富的雕刻。
  
  木雕造型多样,线条丰富,或花卉虫鱼,或人物山水,或西式图案,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受到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小楼有西式的雕花图案并选用一些西洋建筑材料,如东厢楼玻璃原为英国进口花玻璃、铸铁围栏等。最后一进是佣工们活动的场所,东边有穿弄可直通前厅。
  
  目前雕花楼为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不定期展示松江区的顾绣、草龙舞、十锦细锣鼓、皮影戏、余天成堂传统中药和江南丝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杨博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