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双休日,连续两天都下雨,而且滴滴嗒嗒地下着不停。这个湿沓沓的天气哪儿也去不了,便宅在家里把最近很火的网剧《隐秘的角落》看完了。
这部网剧是根据紫金陈的小说《坏孩子》改编的。有网上文章爆料:“朱朝阳的原型就是紫金陈。”这个爆料同小说《坏孩子》和网剧《隐秘的角落》一样火爆,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的第一位。无论是《坏孩子》、网剧《隐秘的角落》,还是网上的文章爆料,作品中和现实中“朱朝阳”的父亲显然并不是孩子心目中最好的,或者说最理想的父亲。
最好的父亲是什么样子呢?
在《报刊文摘》上看到一篇调查资料的摘要,这个调查的主题是“最理想的父亲应该是什么样子?”经过对中小学生问卷调查的整理发现,最理想的父亲答案排在前十位的是:1、脾气好。2、对妈妈好。3、聪明且幽默。4、打扮时尚,不土。5、认真听对方说话。6、热爱工作。7、有男子气。8、为孩子操心。9、周围朋友多。10、擅长运动。
在孩子们的眼里,最理想的父亲排在前三的是:脾气好、对妈妈好、聪明幽默。并不是人们想象的有钱、有权、有名。也就是说大老板、大官、大明星等在社会上呼风唤雨、不可一世的人,并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最理想的父亲。所以,进行这项研究的人员很有感触: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没有人说有钱有权的父亲最理想。”这一点非常令人深思。而且,在最理想的父亲问卷中,位列前十的也不是有钱、有钱、有名的答案。
然而,凡是做父亲的,无一例外都竭力地想成为有钱、有权、有名的人,而且不惜一切、全力以赴地往前挤、往上爬,有的男士呕心沥血、不辞辛劳地奋斗,早去晚归,整天不归家,抽不出一点时间陪妻儿,问其何苦呢?都会是这样的回答:“都是为了孩子!”没成想,为了孩子这样“劳其筋骨、苦其心智”地打拼,孩子却一点也不认账。究其原因,打拼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原来仅仅是个冠冕堂皇的托辞,其真正目的是为了他自己。正如《隐秘的角落》中有个情节所表达的那样,朱朝阳母亲周春红在诉说他父亲与自己离婚,导致其母子生活不易时,朱朝阳毫不犹豫地说出内心感受:“那都是你们为了自己。”
孩子们的内心最纯洁,也是最深刻、最有说服力的。他们希望爸爸应该是脾气好、对妈妈好、聪明幽默的男人,说明这样的父亲是最受孩子喜欢、最让孩子亲近、最有利于教育引导孩子的。父母毕竟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因此,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父亲,就应该朝着脾气好、对妈妈好、聪明幽默的方面努力,而不是不顾家地赚钱积财、当官出名,也就是说,不是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为了票子、位子、房子等上面,而是要放下浮躁的心态,静心静气地看点书,积淀一下好学识,提高一下好修养,修炼一副好脾气。
要知道,脾气好、对妈妈好、聪明幽默等,无不与学识、修养、品性有关,而这些都只能从学习、研究、积淀、修炼中得来,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至于票子、位子、房子等都是身外之物,有而不惊,无而不忧;有不趾高气扬,无不自我轻卑。只要有了学识、修养、品性,不仅能使自己做人做事的厚度、广度、高度都极大地提升,而且可以成为孩子眼里最理想的父亲。即使做官了,当大老板了,成为大明星了,也能德位相配,从而在事业和生活上都能做到游刃有余、如鱼得水。不然,“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这是近3000年前先贤在《周易•系辞下》中对人们的告诫,虽然今天科学技术发达了,生活条件优越了,应该发展其思想,但也不能置之脑外,丝毫不听啊!
虽然孩子们的内心是纯洁的,但孩子们纯洁的内心也是复杂的。也有问卷调查,问孩子们的远大志向是什么时,大部分孩子回答都是当大老板、当大官、做大明星等,只有小部分的孩子回答是当军事家、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基本没有孩子选择工人、农民、个体户等,就连教师、警察等也少之又少。当然,孩子们的这些职业向往,与受当下的社会大环境影响有关,从某种程度上说,与孩子们的父亲对其耳濡目染也不无关系。从社会学角度上看,最理想父亲的问卷答案,不仅对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社会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这一点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社会文明进步等重大决策部署时应该得到体现,应该纳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范畴进行思考和谋划,千万不能忽视!(作者系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杨博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