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杨浦区发布《杨浦滨江全力争创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的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三年计划”)。作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发地,杨浦滨江将推进最大规模的工业遗存转化和最大体量的旧区改造,争创人民城市建设的示范区。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来到杨浦滨江,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人民城市”理念如何与滨江建设融合在一起,这是未来杨浦滨江开发要思考的问题。
日前,杨浦把党建品牌项目“大家微讲堂”搬到了杨树浦发电厂的煤炭转运站上,带市民重温工人领袖王孝和的故事。围绕世界一流滨水公共空间,“三年计划”描绘了滨江未来的蓝图。在西部上海船厂区域,船厂研发大楼、杨树浦水厂西块加快建设。中部打造在线新经济先导区,将引入一批在线经济企业总部。东部围绕杨树浦发电厂推进工业遗存转化。
“过去,滨江建设更关注公共空间开发了多少,修了多少公园和道路。”杨浦区滨江办常务副主任、滨江公司董事长左卫东说,如今滨江建设更应从人民的角度出发,建设以人为本的软硬件设施,从细节处体现温度。日前,三条观光车游览线路刚上线就大受市民欢迎,受此启发,杨浦滨江还开始尝试移动商业,开发一批承载文化和服务功能的流动小店“旅游吧”。
滨江如何建设,人民说了算。杨浦将在滨江区域构建人民建议征集平台。同时,一个由区域内外企、民企、社会组织、学校、医院等30多个单位组成的滨江治理联合会将成立,在滨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化管理等领域展开研讨。
被吸引到滨江的不仅是市民,还有鸟儿。最近位于水厂出水口处,经常有夜鹭出没。生物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它们有些从国外远道而来,每天早晨到栈桥周边水域觅食。“三年计划”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的理念。“滨江的生态除了看绿化面积和绿色建筑有多少以外,还要看鸟儿愿不愿意来。”左卫东说,目前滨江正与复旦大学合作建立“鸟类指数”,研究吸引鸟儿到滨江来的方法。
面向未来,到2020年底,杨浦滨江将实现公共空间、生态环境和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滨江秀带展新貌;到2021年,以世界技能大赛召开为契机,杨浦将在滨江举办若干重大节事活动,打造世界级会客厅;到2022年,滨江将建成一批产业载体,吸引国内外龙头企业落地,初步建成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