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技助力转换模式——松江区城管经开区中队积极探索“非现场执法”

上海文艺网(沈 彤)近日,松江区城管经开区中队成功运用“非现场执法”查处了一起乱倒垃圾的案件。什么是“非现场执法”?怎么查处的?别急,先让时针拨回到5月14日那天。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月14日上午,松江区城管经开区中队执法队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鼎源路时尚谷南侧空地上有两堆垃圾。松江区城管经开区中队的队员随即下车,希望从垃圾袋中寻找出些有用的线索,可惜未能如愿。由于地处偏僻,也少见过往路人,正当松江区城管经开区中队的队员们打算联络人手打算清理垃圾时,抬头发现马路对面有一个监控探头,正对事发现场。经询问附近企业,得知该探头为松江区经济开发区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所属。于是一行人马不停蹄地来到网格中心,在说明来意后得到了网格中心的大力支持。通过监控视频,队员们终于找到了肇事者。原来就在5月13日傍晚,有一辆皮卡车曾经载着几大袋东西开进过事发现场,然而出来的时候车上的东西却不见了,袋子的颜色和松江区城管经开区中队的队员在现场看到的相吻合,应该就是这辆车了!松江区城管经开区中队的队员们很是兴奋,在松江区公安机关的协助下按照监控拍摄到的车牌号调取到了车主信息。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拿到了车主信息,松江区城管经开区中队的队员们没高兴多久,眉头又紧锁起来:车主是找到了,可现有证据无法证明车主就是当天开车乱倒垃圾的人,而且车主愿不愿意配合接受调查询问也得打个问号。面对未知的困难,松江区城管经开区中队的队员们群策群力,模拟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在想好了所有应对之策后,松江区城管经开区中队的队员拨通了车主的电话,亮明身份,告知车主权利义务后,讲明情况,并要求车主前来接受调查询问。没想到电话那头的车主非常配合,约定了时间。挂断电话后,松江区城管经开区中队的队员还有些怀疑,毕竟以往也不是没有遇到过电话里满口答应、回头就拒绝配合调查的情况,直到车主携带相关材料出现时,松江区城管经开区中队的队员心中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车主主动承认了违法行为,并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违法主体就此确定。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在过去的松江区城管经开区中队执法过程中,往往由于无法在现场第一时间找到当事人而使队员难以确定违法主体,导致对一些违法行为难以查处,只能靠政府托底综合治理。但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入,一网统管建设的不断加强,让非现场执法成为了可能。
非现场执法是一种新的执法方式,它不拘泥于取证形式,减少了现场执法工作流程,通过视频监控、卫星定位、远程监测等信息技术手段直接固定违法事实,再通过大数据这张网找出违法主体,从而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让违法者无处藏匿。非现场执法的应用既提高了执法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了执法成本,也对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违法者们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
正所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在如今互联互通的社会,随着科技信息化手段的不断丰富,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在不经意间留下痕迹。松江区城管经开区中队将继续贯彻上级要求,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联动,积极探索实践“非现场执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同时,我们也在此倡议,遵纪守法,从我做起,为共建美好家园而一起努力,为共创和谐社会而一起奋斗。
责任编辑:杨博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