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左翼建:激情,迸发出感人的旋律

2020-6-16 09:56  |  作者:孔鸿声  |  来源:上海文艺网

  原标题:“律动的岁月”系列专访:激情,迸发出感人的旋律——孔鸿声访著名作曲家左翼建

  当前,一股突袭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团结一心抗击疫情,已成为各国人民重中之重的大事。前段时间,为配合国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上海电视台重新制作和播放了由陈念祖作词、左翼建作曲的《非凡英勇》一歌。虽然这是一首创作于17年前,为歌颂与“非典”疫情英雄斗争的医护人员的作品,可而今听来,仍然是那么动人心弦和感人至深,鼓舞着“白衣天使”和国人们与病毒顽强抗争的勇气和力量。

  
  一首应景作品能有如此绵长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确非不易。借“五一”小长假之际,笔者采访了《非凡英勇》的曲作者左翼建。
  
  临危受命,从心底里流出的歌
  
  “创作需要激情,没有激情是写不出感人作品的。我的音乐旋律基本上是在激情涌动时一气呵成,是从我心底里流出来的歌。而这种激情,又常常是在‘临危受命’中,迸发而出。”左翼建在介绍自己的作品创作过程时,很动情地这样叙说着,歌曲《非凡英勇》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说起《非凡英勇》这首歌的创作情景,左翼建至今记忆犹新。那是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肆虐期间,成千上万的“白衣天使”们,为拯救患者的生命,无所畏惧地冲锋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深深地感动了全体国人。2003年4月25日晚夜,上海电视台紧急行动,欲在36小时之内举办一场赈灾义演晚会,以支援抗疫斗争。在26日的临晨,时任上海电视台音乐编导的左翼建,接到了词作家陈念祖连夜创作的歌词《非凡英勇》:“当未知的阴云笼罩苍穹,我们的前方依然是晴空,是你,依无反顾仍带着从容,温情的天使显示英勇……。”左翼建读完歌词,打开窗户,社区里万籁俱寂,夜空中疏星几点。此时的他,脑海中跳跃出一幅幅“白衣天使”们紧张地抢救病人的感人画面,他浑身的热血开始沸腾起来,他赶紧坐在书桌前,一串串音符情不自禁地从手里的笔中飞出,天刚蒙蒙亮,一曲感人真挚、充满深情的歌曲在左翼建的书桌上问世了。左翼建对这首歌曲自己也感到十分满意:“这是在特殊环境之中,感情积累之后的自然流露。我从凌晨写到了天亮,几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是一口气谱写出来的。”紧接着,由40余名节目主持人,如叶惠贤、曹可凡、袁鸣、董卿、欧阳夏丹、叶蓉等马不停蹄地和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歌剧院等文艺工作者们一起协作,用了短短的36个小时,就录制、拍摄了这部以狙击“非典”为主题的MTV。17年过去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今天,由著名歌唱家廖昌永演唱的《非凡英勇》男中音独唱版本,同样深深地温馨人心,鼓舞着广大群众与疫情奋力搏击的勇气。
  
  作为上海电视台的一名音乐编导,因工作性质和职责所在,左翼建创作的音乐作品,常常是“临危受命”,其作品主题又总是与国家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紧密相连,因而,他的创作激情更是紧贴时代的脉搏而跳动,这就是一名作曲家应有的担当。2008年5月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的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破坏力最大的一次地震,造成了8万多人的死亡和失踪。当时电视台每天所播放的抢险救灾画面,一幅幅都紧扣着民众的心灵。有一天下午的4点多钟,电视台领导召开了一个短暂的紧急创作会议,要求相关创作人员立即行动起来,以配合汶川地震抢险做好宣传工作,电视台领导拿出了王平久创作的歌词《生死不离》,郑重其事地把它交给左翼建,并明确要求他必须在第二天早晨拿出曲谱。又一次“临危受命”的左翼建,其心灵再一次被创作激情所包围,在回家的路途中,汶川抢险救灾的画面,时时地浮现在他的眼前,心中的激情难以平静,就在这短短几十分钟的路程上,《生死不离》的主旋律已形成了腹稿。回到家后,他奋笔疾书,仅花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整个曲谱就一蹴而就。晚上七点多钟,左翼建带着曲谱又回到了电视台,正巧碰见台领导,台领导一见他就奇怪地询问:“你怎么还不抓紧时间回家写东西?”左翼建笑着回答:“我已经写好了。”“什么?你写好了?确定吗?”台领导一脸疑惑地说出三个问号。左翼建点了点头。看到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台领导即刻召唤相关人员集结会议室,当左翼建深情地把作品唱完后,台领导带头大声鼓掌。二天后,当上海版本《生死不离》的歌声唱响在晚会的舞台上时,台下的观众们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在电视台工作期间,这种“临危受命”的创作任务常常是落在左翼建的身上,他成为电视台领导心目中能担纲重任的主要人选之一,而左翼建“临危受命”所创作的众多作品也确实证明了他的创作实力。如为邓小平逝世所创作的《小平同志慢点走》(何兆华词),为“印度洋地震、海啸义演”所创作的《四海牵手》(陈念祖词)、为香港回归所创作的《香港您好》等作品,左翼建都是在时间紧、任务急的情况下,通宵达旦地完成的,其作品的质量也是无可挑剔的,因为这些作品都是他“从心底里流出的歌”。
  
  勤奋,是向上攀登的阶梯
  
  1952年11月出生的左翼建,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上海音乐会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曲家。在他成名之前,从没有进入过任何音乐学校中去读过书、求过学。他有兄弟5人,从小受父亲的影响,都对民族乐器的拨弄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恰巧家中也有多种陈旧的乐器,如二胡、笛子、唢呐等,他们就自己学习弹奏,兄弟5人都无师之通,虽然技艺不是很精湛,但各种乐器都能“玩上一把”,其中,二胡是左翼建的强项,7岁的他就登台表演二胡独奏。他初中就读于虹口中学,是学校文艺宣传队的队长,在舞台上,他演唱、演奏、舞蹈都能“露一手”。临近毕业时,与一些同学书写血书要求到黑龙江省呼玛县去插队落户,因还没有到毕业分配时期,学校未能批准他的请求。
  
  1970年1月,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来上海招收文艺兵,当时左翼建参加虹口区群众文艺组活动,区里就将他推荐去报考。此次歌舞团招收的主要是大提琴、小提琴演奏员,而这两项乐器却却都不是左翼建的强项,虽然都能演奏,但并不很熟练。主考官对他的评价是:演奏虽不理想,但乐感很强。言下之意录取的可能性不大。区里的相关领导得知这一消息后,又一次告诉主考官:“左翼建是个多面手的人才,对多种民族乐器都能来一下。”主考官答应对左翼建进行第二次面试。这一次面试,左翼建带上了好多种民族乐器,一番吹拉弹奏后,主考官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就这样,左翼建跨进了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的大门,开始了他的军旅文艺兵生涯。顺便提一下,几年后,他的弟弟左翼伟也考入了兰州军区空军文工团,如今是国内著名的唢呐演奏家。
  
  在前线歌舞团,左翼建的主要任务是大提琴演奏,通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和训练,他的大提琴演奏技巧突飞猛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演奏的过程中,左翼建对作曲产生了兴趣,立志要在作曲上有所作为。1972年他开始自学作曲,买了很多有关歌曲方面的书籍进行自学,每天运用半导体收音机收听歌曲,边听边对作品进行分析,同时还每天背诵一首民歌,并试着开始学习谱曲。他把谱好的曲谱虚心地请歌舞团里的老同志们指教,这些老作曲家们如龙飞、陶思耀等,都很耐心、精心地帮他指点、修改。这一得天独厚的学习优势和创作氛围,使他的作曲水平提升很快,加上他的勤奋和努力,1974年1月,左翼建谱写的第一首歌曲作品《前进吧,祖国》,被人民音乐出版社选用了,并与唐诃、生茂等一些著名作曲家们的作品结集在同一册中,在那册歌集中,除了左翼建以外,其他曲作者可都是当时响当当的“大腕”人物啊。
  
  第一首作品的发表,极大地鼓舞了左翼建的创作热情,更使他认识到“学会作曲也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关键在于努力,勤奋就是向上攀登的阶梯,脚踏实地的一步步攀登,一定会到达山顶。”从此,他对作曲更是痴迷了,放弃了其他的娱乐活动,把业余时间全都用在了歌曲创作上。他的执着和勤奋,也感动了歌舞团领导。1978年的一天,前线歌舞团准备把陈毅元帅的诗词《赣南游击词》排成舞蹈《天将晓》搬上舞台,歌舞团领导就把舞蹈的编曲任务交给了左翼建。对左翼建来说,这既是一个难得的显示自己创作水平的机会,同时又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创作任务:一是自己学习作曲时间不长,缺乏实践经验;二是为舞蹈节目编曲,还未曾尝试过。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左翼建当时竟然没有丝毫的胆怯就应承了下来。此时正逢假期时间,好多战友都休假回家了,他却留在了军营里,把自己关在宿舍里边查阅资料边进行创作。没几天,一部带有南昌采茶戏音乐基调的舞蹈乐曲,就在他的笔下诞生了,其中具有江西民歌特色的主题歌《天将晓》,更让歌舞团领导和同志们刮目相看,给予了很高的赞赏,时任南京军区文化部部长的沈亚威,对左翼建这首主题歌的评价是“简洁、简单、好听,歌曲作品就应该像这样来创作。”此作品演出后赢得赞扬声一片,获得了“南京军区文艺创作舞蹈音乐一等奖”的殊荣,后来还被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歌舞团的演出剧目之一到朝鲜进行演出。
  
  这部舞蹈音乐作品的创作成功,对左翼建来说,是他音乐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他的音乐创作才华由此而显露出来,其创作激情也越发高涨,又先后为歌舞团的多部舞蹈作品谱曲,还为部队排演的话剧《强台风往这里经过》和反映自卫反击战的电视剧等作曲,其中歌曲《歌唱英雄杨建章》获得了国家文化部二等奖,歌曲《飞吧,青春的歌声》,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歌曲金奖。同时,他创作的众多群众歌曲作品,也成了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栏目的播放“常客”。
  
  十七年的军旅创作历程,使左翼建从一个普通的大提琴演奏员,成长为一个知名的作曲家。然而,他深深地知道:十几年来的辛勤创作,自己虽然有了一定的作曲实践经验,但系统的作曲理论还是十分匮乏的,要想在创作上有所再提高、再升华,就必须要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的学习。他默默地在自己前行的创作道路上,又插上了一杆奋勇搏击的指示牌。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1986年,左翼建从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转业到上海电视台工作,分配在广告部任音乐编辑,主要工作就是为广告配音乐,而这项工作他一干就是七年。这并不是说左翼建喜欢干广告音乐,而是他初到上海工作,在这人才济济的大都市音乐圈中,他还难以一下子找到展示自己音乐才华的平台。虽然他是个上海人,但毕竟离开申城17年了,而在这17年中,他也从未涉入过这个大都市音乐圈,上海乐坛对他还是有点陌生的,他需要等待,而且是有准备的等待。在这等待的同时,他花了2年的时间,进入了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系统地学习了4门主课和其他一些课程,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和升华。
  
  1993年,上海举办首届“戏歌大赛”,左翼建创作了两首戏歌参赛,一首是越剧歌曲《涛声依旧》(陈小奇词),另一首是评弹歌曲《弯弯曲曲的歌》(李幼容词),通过演唱和评审,这两首戏歌均被评为“十大金曲”。这下子,左翼建的音乐才华震惊了电视台领导,他们没有想到广告部还“屈就”着这么一条“巨龙”(左翼建生肖属“龙”),在后几届上海“戏歌大赛”中,左翼建创作的扬剧、沪剧、京剧等戏剧歌曲,也纷纷获奖。这位厚积薄发的上海乐坛后来者,引起了上海音乐界的震动,他的成就也赢得了都市音乐圈对他的极大关注和青睐。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左翼建创作的多种戏剧歌曲屡屡获奖,与他从小能熟练掌握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以及后来对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的钻研是分不开的,所以他能娴熟地驾驭舞蹈音乐、音乐剧、广告音乐、戏曲音乐、通俗歌曲、军旅歌曲、艺术歌曲的创作,为他所创歌曲的题材多样、风格迥异的特点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发挥左翼建的音乐创作才华,上海电视台领导将他调入了文艺部工作,这使左翼建的音乐创作“如鱼得水”,使他音乐才华的施展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和平台。正如左翼建所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他音乐创作上的巅峰期,他许多有影响的作品,都是出自于这个时期。如1996年,上海举行“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文艺晚会”,他担任晚会的艺术总监,并创作、呈现了歌曲《地球上的红飘带》(汤昭智词)、音乐短剧《石榴花开》两部作品。其中歌曲《地球上的红飘带》运用了陕西民歌的音乐元素,显得大气、悲怆、委婉,深得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的喜欢。
  
  “搞音乐创作,要多听好作品,多研学精品,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观,提升自己的悟性。”这既是左翼建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的心得,更是在音乐创作实践中的体会。他深深地记得为1997年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全国运动会”创作主题歌《生命的放飞》(薜锡祥词)时的情景。运动会组委会提前了1年半时间向全国征集“全运会”的主题歌,也收到了全国各地的应征作品1300多首,其中包括国内众多的“大婉”音乐家们所创作的作品。可是,通过组委会一首一首的评审,却难有一首满意的作品进入评审专家的“法眼”。临近“全运会”举办日期已经为时不多了,市政府领导非常着急,召开了相关的会议进行布置。一天下午,电视台领导找到左翼建,告诉他“全运会”主题歌的歌词已经确定了,但曲谱定不了,要求他也为主题歌写写曲子。左翼建开始没有答应,因为全国已有那么多的著名作曲家在写,自己能行吗?但抝不过台领导的“指示”,只好答应“试试看”。这一晚,左翼建没睡好,脑子里反复地背诵着主题歌词。快天亮时,他的灵感猛地突现了,一个转身翻下床,挥笔疾书,当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他把主题歌的曲谱初稿也谱写成了。当台领导们听了他的试唱后,一致认为很好,后又经作曲家朱良镇的润色,使歌曲品味更加符合“全运会”的宗旨,电视台赶紧做了歌曲小样送到了组委会,经组委会的专家们几经讨论,最终指定左翼建、朱良镇合作谱写的曲调为“全运会”主题歌曲。然而,作品还要送北京国家体委确认,通过在北京对歌曲进行录音、配器、演唱等一系列的制作,为作品更加增色不少,经有关部门审核,最终被确定为“第八届全国运动会”主题歌。
  
  又如1999年,是新中国建国50周年大庆,左翼建受电视台领导的重托,深入到北京的“阅兵村”,用嘹亮、豪放、大气的曲调,特为著名歌唱家阎维文“量身打造”地拍摄了一部MTV《中国大阅兵》(汤昭智词),作为上海的一份厚礼献给伟大祖国的50华诞。
  
  此时的左翼建,在电视台里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电视片编导。在1997年和1998年间,他与袁烨珉合作,共同编导了《唱得幸福落满坡》和《家在云之南》两部音乐电视艺术片,均赢到了观众的好评。《唱得幸福落满坡》获得了“中国电视星光奖二等奖”和“全国专题电视片艺术片奖”;《家在云之南》获得了“全国大众电视金鹰奖”和“少数民族骏马奖”。由他编导的上海电视台“音乐时空”节目,也是深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之一。
  
  当笔者问他:“为什么你创作的作品总能又快又好?好像有神来之笔似的。”左翼建很认真地说:“这要感谢于部队的培养,在部队时,领导下达的创作任务,如同作战命令,必须无条件的接受和按时完成,而且要保证质量。虽然在地方上没有这么多的讲究,但在部队中养成的这一创作习惯,至今仍然保持着。所以,只要是领导布置的创作任务,我都会极尽所能、尽心尽力地以最快的速度去完成。”
  
  鉴于左翼建在音乐创作上的杰出成就,1998年他被上海电视台评为“十佳电视工作者”光荣称号。同年,作为上海新闻代表团成员之一出访波兰。
  
  从1974年第一首作品问世至今,左翼建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已行进了46个年头,毛估估也写下了1000多首作品。左翼建如数家珍般地说出了很多音乐爱好者们所熟悉的作品,如《母爱》(陈念祖词)、《师恩如歌》(佟文西词)、《第一支歌里》(钱武杰词)、《五十六个祝福》(卢云生词)、《回三峡》(佟文西词)、《情牵太湖》(李莉词)等。他创作的这些歌曲,不仅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有的还被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歌赛”指定为参赛选手必唱曲目之一,还有的被选入了音乐专科学校的教材。
  
  其次,左翼建为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机长》创作主题歌《我心飞翔》(张聿温词)和《中国空姐》主题歌《空姐之歌》(张聿温词);为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创作的会歌《生命之约》(陈念祖词)、为全国教卫创作的《爱眼歌》(李成福词)、为儿童音乐剧《马兰花开》创作的舞台音乐,以及有王汝刚主演的在苏、浙、沪地区家喻户晓的电视舞台剧《红茶坊》(梁定东词)主题歌等。特别是大型史诗剧《血色丰碑》(编剧:黄玉燕),左翼建花了半年多心血为整台剧本及4首插曲谱写音乐,其中的女声独唱《血染的芦花》和男声独唱《远去的背影》两首歌曲,乐曲的哀婉凄美、悲壮大气而深受观众的喜爱,在群众中广为传唱。此剧连续公演了十场,最后一场登上了上海大剧院舞台亮相,被上海市戏剧家协会授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创作征集活动特别奖”。
  
  更值得一提的是左翼建创作的歌曲《跟你走》(张海词),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优秀主旋律歌曲之一,与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黄河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一批极有影响力歌曲的词、曲作家、歌唱家的大名(共110位)一起,被永久地镌刻在景色如画的江西庐山天合谷景区长达800米的“庐山龙脉”上——主旋律音乐石刻园。
  
  上海电视台在1999年10月,特为他举办了“《生命的放飞》——左翼建音乐作品演唱会”,并作为上海电视台成立四十周年的庆祝活动节目之一,这样的荣誉并不是每个有成就的音乐家所能享受到的。
  
  已退休的左翼建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作为一名作曲家,他仍然笔耕不辍,常有好作品问世。2018年,他被上海广播电视系统评为退休人员中的“优秀共产党员”。他自我激励:工作退休了,但创作使命没有退休,音乐人生情未了。要继续地写下去,不仅要写,而且要再积累、再创新、再提升,以饱满的激情,迸发出更多的感人旋律奉献给人民大众。



责任编辑:杨博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