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闭幕 发布《崇左宣言》

2017-4-15 15:38  |  作者:明明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第二届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闭幕 发布《崇左宣言》)

  

  第二届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闭幕发布《崇左宣言》

  

  4月15日,第二届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在广西崇左闭幕。 黄艳梅 摄

  

  中新网崇左4月15日电(钟建珊 黄艳梅)第二届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15日在广西崇左闭幕。本届论坛发布《崇左宣言》,倡议建立中国—东盟民族文化交流合作机制,设立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秘书处,提升双边民族文化研究水平和学术话语权,促双边文化交流纵深发展。

  

  图为老挝国立大学副校长洪派·占塔翁在闭幕式上宣读《崇左宣言》。 黄艳梅 摄

  

  图为老挝国立大学副校长洪派·占塔翁在闭幕式上宣读《崇左宣言》。 黄艳梅 摄

  

  第二届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由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西崇左市人民政府、广西民族大学和广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来自中国、泰国、越南、文莱、柬埔寨、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印度、葡萄牙等11个国家的专家学者140余人与会。

  

  中共崇左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李振唐在闭幕式上表示,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相通,民心相通,渊远流长,双方文化交流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坚实基础。本届论坛围绕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建设主题,就骆越文化研究、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民族文化的交流共享与产业发展专题进行研讨交流,在平等、互鉴、共享中增进中国及东盟专家学者的交流。

  

  本届论坛,与会各国学者达成诸多共识成果,并形成《崇左宣言》。各国学者认识到,中国和东南亚民族文化多样性突出,民族文化资源丰沛,民族文化遗产厚重,加强各国文化交流在进一步推动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沟通是中国与东盟各国民众心灵相通、促进亚太地区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文化基础。《崇左宣言》发出呼吁,在共同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的今天,中国—东盟应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弘扬、传承、保护中国—东盟民族文化遗产,为双边文化发展传承积累更多智慧,提供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

  

  《崇左宣言》提议,以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为平台,建立健全交流合作机制,提升中国—东盟民族文化研究水平和学术话语权,共谋推动中国—东盟民族文化发展;设立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秘书处,以增强中国—东盟民族文化论坛可持续发展,凝聚有识之士,共同开展中国—东盟民族文化研究,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合作,互学互鉴,为推动中国—东盟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中国和东南亚民族文化不仅辉煌灿烂,多姿多彩,自古以来关系密切,文化交融度高。目前,区域内包含着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源,中国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柬埔寨吴哥窟、老挝琅勃拉邦古城、马来西亚马六甲及乔治城、泰国素可泰古城、缅甸骠国古城群等,均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崇左是“骆越之都”,是中国壮族人口最集中的地级市。2016年7月15日,位于广西崇左境内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9处世界遗产,同时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

  

  左江花山岩画是中国南方乃至亚洲东南部区域内规模最大、图像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赭红色岩画群。4月15日下午,与会各国专家学者将实地考察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完)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