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石磴飞流图》赏析

2020-4-10 11:06  |  来源:人文松江

  董其昌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书画家,是继苏东坡、赵孟頫之后又一位集大成者。在晚明,形成了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华亭派,以及其针对中国传统文人画创作所提出的"南北宗"论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之后近300余年文人画创作的主要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董其昌的艺术成就,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特推出【玄外之音】专栏,精选董其昌的书画作品,介绍、赏析每一幅作品的艺术、文化内涵。每期推出一件作品,让博物馆里的名家作品,轻松地走进大众视野,供观众赏读、学习。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石磴飞流图》
  创作年份:1626年
  材质:纸本水墨
  尺寸:147.1×55.8cm
  收藏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题款:梯云石磴羊肠绕,转壑飞流碧玉斜。一段风烟春澹薄,数声鸡犬野人家。偶得朱晦翁手迹,若有当此图,因临以为题画。丙寅九月朔,玄宰在玉峰道舟中。
  钤印:宗伯学士、董氏玄宰。

  作品赏析


  《石磴飞流图》是董其昌72岁时游昆山玉峰山途中在船上所画,此时他刚辞去南京礼部尚书回乡。这幅作品为董氏艺术成熟期的作品,虽不是他一生众多画作中最重要之作,但却是“以笔墨精妙论山水不及画”的笔墨论实践之作。
  董其昌自22岁学画,到中年时期与陈继儒联手反对“吴门”末学之俗,开创并打造儒雅的松江画派,“与古人血战”,临仿了大量古画后,在晚年更加注重笔墨表现,注重内心表达。他用极高的书法造诣,以“南宗”自诩,追求“一超直入如来地”之境,把绘画视为笔墨游戏。


  看董其昌山水画,比外在的山水更加真实,他突出了文人画家所追求的生命感,他画出了山水的“性”——人内在生命之真性。中国山水画不是西方绘画上的风景画,甚至不是关于山水的绘画,她是呈现生命真实的语言,是画家内心深处的独白。
  古人称观山水画为“卧游”,董其昌的山水画不是站在山水对岸看风景,而是心在世界中与山水相悠游,从而进入不来不去,不生不灭的“不二法门”。


  身为文人画家,董其昌可谓笔精墨良。他提倡作画“无画史纵横习气”,极为崇尚并推重倪瓒。《石磴飞流图》在构图上仿倪氏“一河两岸”样,在格调上学习大迂逸风,坚持“无画史”,戒“纵横”,但行笔上与倪瓒拉开距离,笔墨中更见董氏自家风格,在皴法上延续了披麻皴法,但变弧线交叉为直线平排,配上“米点”,前后景笔墨一致,画面更具平面,更为自由抽象,更加简约明快。
  从中年时对外在的追求,到老年时内心的自觉,董其昌这幅《石磴飞流图》已是关心自己生命体验的作品,他是继苏东坡、赵孟頫之后文化艺术集大成者。
  赏析文字:吴彬
  松江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是以整理、研究、宣传董其昌书画艺术成就为主,兼顾松江书派和松江画派,利用网络数据平台,来开展松江历史文化特别是古代书画艺术的传承的专题博物馆,也是全国首家董其昌专题馆。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南路64号醉白池公园内


责任编辑:杨博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