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2019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典礼校长致辞:闵行中学校长 何美龙

2020-3-7 15:33  |  来源:闵行教育

“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闵行区2019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典礼校长致辞:闵行中学校长 何美龙

  
  同学们、老师们:
  
  2020年新春,我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开学了。
  
  “停课不停学”,在一定意义上,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们正以全新的方式,努力争取不浪费时间,尽可能在疫情结束时,与正常学期无缝对接,不落下任何学习与进步。社会各界对开学第一课有很多建议,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教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爱护野生动物生态伦理教育等,都很好。我们平时也一直在做。但今天我特别想问: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过去的这个春节,新冠肺炎肆虐,先是武汉封城,继而湖北全省封城,浙江省温州市封城,远在北国的哈尔滨封城,全国进入防疫状态。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兴建,体育馆和会议中心被改建成方舱医院,全国各地医疗队驰援武汉、支援湖北。
  
  经历这一非常时期,非常事件,带给我们的除了惨痛教训,更应该是全民反思、全面反思后的国家体制机制进步,是普罗大众的认识意识提高!它给教育以现实的拷问,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常常有专家告诉我:学校要有文化,学校要培养具有文化特色的人!我从没表示否定,也从来没有刻意地去做学校文化,刻意地要把闵行中学的学生培养成有什么特色的人,从闵行中学走出去的人要被打上怎样的烙印。因为我认为,对于中学生来说,还没走上社会,这时候给他定性,强制打上某些烙印,很可能并没有尊重他的天性,引入歧路。高中作为学生认识自我、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关键阶段,将来不管上大学深造,还是进入就业准备,如何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这才是根本。学校应该在丰富课程设置、提供多元学习经历、满足学生生涯体验、充满自信走向社会上做文章。为此,如何让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能得到充分的学习机会,个性被认识,潜能被开发,能身心健康、视野开阔、朝向成为一个有益社会的人的方向成长,这是闵行中学持续努力的方向。
  
  但这次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对我们同学来说,很不一样。第一次,我们感受到武汉其实离我们很近,那里发生的事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第一次我们发现,自己的行为其实远远不是个人、家庭、家族亲人的事情,关乎社区、关乎整个城市、关乎整个地球村。即便科技发达如今,面对陌生的新病毒,人类依然如此脆弱,文明的历史就是人类战胜一场场瘟疫的历史周期律并没有被打破。我们更是发现,与以往一样,是人类自己违背了自然的准则,没有对自然保持有足够的敬畏,乱吃乱捕野生动物等,导致了这场灾难。是我们自身,在疫情开始之初,缺乏有效应对机制,以及危机发生之后,个体对自身、对社会责任心的缺乏,才屡屡出现超级传染者。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取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每当国难当头,我们都会有钟南山院士这样的优秀人士勇敢站起来,挑起大梁;也有上海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医疗队、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这样的优秀团队。疫情当前,其实更重要的、最后的战疫保障是普通大众,是一次捐出15000只口罩的农民,是捐出10万元后银行户头只剩下13块钱的清洁工老爷爷(于心怎安?),是我们普通百姓。数以亿计的普通百姓,在自己的岗位上,待在家里做出该有的贡献。
  
  然而,危难时刻,我们也有那么多的不堪,丑陋的国民劣根性再一次得到了充分的暴露。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大难临头,一盘散沙不负责任;民族危亡时刻出卖同胞、当汉奸。这些事史不绝书,今日依然触目惊心:郑州某大型超市,白菜一颗50.7元,一袋茄子40多元;上海某超市哄抬菜价,被罚200万元;一盒普通口罩850元,全国各地都有商家变着法发“昧心财”!我们看到了一名发热市民通过吃退烧药蒙混出关去法国旅游的消息。在香港、在四川雅安、在全国多地,病人隐瞒自己来自湖北或者去过湖北的真实信息,多次转移住宿、医院,成为传染多人的“超级传播者”。福建晋江一男子从武汉返乡多次参加宴席,致4000余人被隔离……无知与自私结合,危机意识的缺乏,造成了令人恐怖的后果。网络上,谣言四起,散播恐慌。恐惧、不自信、从众,抱怨社会,以恶小而为之,轻率站队骂人,把自己置身度外。我们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感显然没有达到对抗恶性传染病所需要的水平。
  
  危机,是契机,是生活。我们应该思考、反思:是否永远仰仗于鲁迅、基辛格所说的民族脊梁、勇敢的人?教育究竟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但是我们必须先做到基本的道德底线才能去追求自己的生活理想。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每一个具体的人是怎样,社会便是怎样。只有更多的人能够以更好的公共德行来面对他人与社会,一个好的生活才能得以开始与持续。公共德行或者底线伦理有几个不同的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所有人最基本的自然义务,人之为人的义务。比如,不伤害和侮辱生命,不欺诈他人,不隐瞒信息、不以恶小而为之,这是人之为社会之人最基本的层面。不妨碍别人、在家好好呆着、遵守政府倡导,不添乱、不给他人找麻烦,在做好自身防护前提下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等,这些都属于这一层面的基础伦理。显然,刻意隐瞒旅行史等,都是属于这一底线没有达到的状况,轻者伤人、重则应该入刑,国民在整体提高最基本底线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底线伦理的第二个层面是与制度和法律密切相关的公民责任担当,比如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奉公守法同时,捍卫法律尊严,抵制对公民权利的侵犯。不囤货抢购物资,优先将国家急需物资给予有需要的医务工作者,不发国难财,这就是责任担当。非典时候抢盐、“新冠肺炎”抢蔬菜、抢购双黄连,囤积货物,挖断通勤道路,恶意涨价、制造伪劣产品,歧视武汉人、湖北人等,除了没有履行好自己的公民义务,还给整个社会带来麻烦、被动。蔬菜本来不缺,但有人一抢就缺了,政府部门只好协调成倍调运。过几天,菜多了吃不完,全坏了,菜场和超市进货太多,卖不掉都烂了。个人、商家、农民,没有一个受益者!不信谣不传谣、不给他人添麻烦,除了底线意识和自律,更需要的是一种明辨是非的能力。今天,社会普遍恐慌的一个原因,是缺失基本学科素养。因为不懂科学,所以人云亦云;因为缺乏责任担当,所以胡乱站队、随波逐流,无意中成为信谣传谣的一员。公民科学素养和思辨理性的不足,已成为阻碍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障碍。
  
  底线伦理的第三个层面,是各种行业的职责和特殊行为领域内的道德,比如官员道德、教师道德、医护道德、环境伦理、网络伦理等。在这一次的新冠肺炎时期,我们看到了多地政府官员的表现:四川和海南的两位省长,出身医学专业,疫情来临,应对有据,讲话接地气;表现较好的东部沿海省市,尤其是新闻出镜的杭州、温州等地,政府公务员良好的职业素养支撑了较高的行政效率。政府官员能想民所想、为民服务,把政府管理和服务做到实处。比较中,我们发现少数官员既缺乏有关疾控防护与政府管理的专业素养,尤其是缺乏对生命足够的敬畏和尊重,一再出错。所谓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就成为一句空话。对于医生,救死扶伤是最大的政治;对于教师,教书育人是最大的政治;对于各级政府官员,专业履行职责是最高的政治!行业道德和专业品格,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道德规范。这种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练就,除了扎实的学养,更要基础于守土尽责、担当敢为的职业品格,根基于开阔的视野和日常丰富的经验积累。
  
  有基本操守与价值底线、具基本思辨和分析判断能力、有较高的文化基础和职业素养,这就是我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的基本方向。
  
  同学们,闵行中学以“实者慧”为座右铭,以“勤、诚、礼、爱”为校训。学校不期望你们每个人都能成为钟南山、张文宏这样的优秀人才,但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理想,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社会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才能明了什么是个人的基本操守和价值底线。每个人才能在危难之际,扛起自己的那份责任。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也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基本的思辨和分析判断能力根植于扎实的基础学科素养,今天的每一门学科都为你今后的成长奠定着基础。如果我们对中学化学概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气溶胶传播新冠肺炎的梗就不会出现了,“扫把直立”就不会成为全民狂欢。基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也根植于开阔的视野、良好的思辨能力,寄希望于养成善思、明辨、独立的品质。独立的思辨能力,成长型的思维模式,让我们在无助的时候,学会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学习思考事件的发生总有那些正面的启示和力量,注重成长的过程。“实者慧”:诚实、老实、真实,多一份敬畏之心、多一分恻隐之心,多一份悲悯、理解之心。对于非自身专业领域的新事物,不妨“让子弹飞一会”,不急于站队,不急于表态,“群众的冷静就是对真理的最大帮助,群众先原地不动,就是给真理最大的空间。”努力掌握每一门学科的核心内容、基本方法、思维逻辑,这是你提高自身素养的最便捷途径。特别地,不要把精力浪费在许多无谓的事上。微信和微博可以玩,关键是有选择地玩。选择几个有价值、有专业高度的公众号、有认可度和独立精神的公众号关注一下就足够了。不要让电影、电视、网络游戏以及海量重复无用的信息占了你大部分的闲暇时间!
  
  灾疫,一次、再一次地让我们审视个人,审视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作用与影响。上海在特大型国际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得以根植这块土地,使得上海成为全国最自律的城市之一。当每个人都拥有了良好的道德底线意识,事实上就给上海这座城市筑起了防护墙,城市有了“社会底线”。但我们仅仅满足于这个,还不够。学校应该是社会文明的高地,应该是社会风尚、公共道德的示范者和引领者,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真正策源地。这才是一个学校应有的样子,是我们成长为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的方向!

      君子温润如玉,中正平和。——何美龙
  
   责任编辑:杨博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