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享健康》第31期-秋季养生
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点,这是天地变化的一种规律,人作为天地间的一员,就要遵从这种规律,才可自保及健康的活着,所谓天人合一,就是顺其自然,秋天也有秋天的特点,咱们应该怎么来适应呢?
不要着急,本期节目中,张为棋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
经常关注我们节目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张老师经常会遵循“古法”来养生,那我们来看看,在古代,先人们是怎样进行秋季养生的吧!
“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保持情绪安定平静,缓和秋季的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伤害,情绪收敛,适当控制感情,适应秋天这种收敛平衡的特点。另外,不要过度的思虑焦虑,以便肺气保持平和不致波动太大。即不大喜大悲,保持情绪稳定就对了。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则伤肺,冬为飧(sūn)泄,奉藏者少”
顺应天时,这样才能和秋天收敛的特点相顺应,如果不遵从的话,就有可能伤到肺,冬天就容易腹泻之类,就因为肺气受伤以致阳气没有有效收藏而受寒邪。气是固摄的,肺气受伤,阳气可能无法很好的被收藏,等冬天到了,就容易阳虚,手脚冰凉,怕冷,腹泻只是其中之一,比较难过,其实都是因为秋天保养工作没做好,临时抱佛都用处不大,穿再多衣服也还是冷。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这个好理解,就是早睡早起,鸡叫了就可以起床了,古人是闻鸡起舞,我们是早点起床,不要赖床就对了。这不仅是针对秋季,而是最好一年四季都能坚持的事情,尤其现在正处于抗疫期间,很多人每天宅在家里都会睡到大中午,起床后会感觉整个人很疲惫,很没有精神,其实这就是睡过头导致的,当睡眠时间远远超过8个小时之后,身体会进入一种抑制的状态,不仅不会让身体苏醒,反而会使得身体代谢变慢,血液循环变慢,大脑供血缓慢,从而让人感觉无力、没精神、头脑昏胀等。
同时我们要注意的是,秋天还有个特点是燥。燥是六气,也是六邪,这个要看个人体质,有的人就受不了,燥盛则干,耗损津液,诱发一些症状,比如嗓子干,皮肤干,鼻炎等等都是受燥邪所致,在养生方面就要注意滋阴润燥了。
秋季虽然还未来到,但是早日了解,为未来打好基础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快跟着张老师,一起学习秋季养生吧!
责任编辑:杨博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