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新年贺词点赞上海黄浦江两岸!元旦后首个工作日,李强实地抓推进提升

2020-1-4 08:54  |  作者:张文  |  来源:上观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上海考察期间,察看了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工程情况,对科学改造滨江地区、打造群众公共休闲场所作出重要指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元旦过后首个工作日下午,市委书记李强先后来到黄浦江浦东滨江段、苏州河黄浦段和长宁段,实地调研“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贯通提升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上海考察期间,察看了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工程情况,对科学改造滨江地区、打造群众公共休闲场所作出重要指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元旦过后首个工作日下午,市委书记李强先后来到黄浦江浦东滨江段、苏州河黄浦段和长宁段,实地调研“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贯通提升工作。李强指出,奔流不息的黄浦江、苏州河见证着上海成长发展的历史进程,也代表了这座城市的建设发展水平。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安全为先、品质为要、精益求精,深入推进“一江一河”两岸贯通工程,精心建设高品质公共空间,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下绣花功夫画好浦江两岸的“工笔画”,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中指出,黄浦江两岸物阜民丰、流光溢彩,令上海全市人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今年,黄浦江两岸45公里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进入第三年,各项优化提升工作持续推进。在黄浦江东岸的22公里滨江公共空间,按照1公里1处驿站的原则,陆续布局了22座提供休憩设施与公共服务的望江驿。李强走进名为“发现”的4号望江驿。站外滨江美景尽收眼底,站内文化设施别具一格,已经成为不少市民游客“必游必到”的景点。李强深入了解各种便民服务及文化活动开展情况,详细听取驿站特色亮点介绍,叮嘱区里相关负责同志要广泛听取市民游客的意见建议,在不断完善提升中做出特色、凸显主题、打响品牌,努力打造“世界会客厅”的亮丽风景线。
  


  滨江大道上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厂房“船厂1862”经由工业遗存保护性开发,重新焕发青春,如今已成为集文化、艺术、展演、商业等为一体的综合空间。李强一路察看,十分关注城市历史元素在整体空间规划设计中的运用。看到修旧如旧的水泥架构、建筑形态以及工业符号,李强说,要高度重视城市文化、工业遗存等发掘保护,做好活化利用,充分体现城市的历史积淀和人文魅力,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
  

图为浦东滨江段
  
  在听取黄浦江东岸滨江公共空间贯通提升和杨浦大桥以东滨江公共空间断点贯通工作汇报时,李强指出,“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是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举措。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在功能提升、空间塑造、生态修复、风貌保护、旅游品牌打造等各方面落实精细化建设管理要求,将“一江一河”打造成为体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的示范区。要立足滨江沿线区域特色、历史积淀、空间布局,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在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同时,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植入激发区域创新活力的新兴功能,让滨江两岸既浑然一体,体现整体性协调性,又各扬其长,彰显各区段亮点特色。
  


  从外白渡桥至外环线,苏州河两侧岸线共约42公里,涉及黄浦、虹口、静安、普陀、长宁、嘉定等六个区,目前累计近36公里岸线实现了贯通开放,今年将力争实现42公里基本贯通开放。苏州河黄浦段岸线长约3公里,当前正在全力推进环境提升和城市更新工作。李强来到苏州河九子公园段,这一区域正在按“上海辰光、风情长卷”的规划理念,打造有内容、有记忆、有活力的岸线公共空间。李强仔细察看建设进展,就整体规划、断点贯通、水质改善以及防汛墙改造等作了具体了解。李强说,苏州河岸线是上海这座城市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要精雕细琢、寸寸用心。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同时,加快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打造水清岸绿的滨水公共空间体系,更好体现亲民性、亲水性。
  


  苏州河长宁段串联起沿线9个公园绿地,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休闲健身器械有序布局,着力提升市民游客的慢行体验。年前,华东政法大学校区内约1.2公里步道贯通。李强来到华政段岸线,一路走一路听取改造提升进展。他说,苏州河岸线贯通是第一步,要着力做深做透公共空间开放、建设这篇大文章。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想方设法拓展优化空间布局,更好展示沿线优秀历史建筑风貌,真正让城市历史文脉与河滨风光相得益彰,为市民提供更多可游憩可观赏的高品质公共空间。
  
  市领导翁祖亮、诸葛宇杰、汤志平参加调研。
  


  “20年代”开工第一天,上海市委书记为何这样安排
  
  对一座城市来说,开局时刻的工作安排,往往耐人寻味。
  
  2020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上午,一场优化营商环境暨投资促进大会,正式打响了上海的“开工发令枪”。下午,市委书记李强的新年首次调研,则放在了上海人最为熟悉、时常念兹在兹的黄浦江、苏州河。
  
  优化营商环境同加强招商引资、促进有效投资,有内在的关联;黄浦江与苏州河两岸的空间塑形与城市治理,亦有内在的关联。前者指向高质量发展,后者指向高品质生活,置于2020年的年头上,这两个大议题之间又有微妙的联系。
  
  这一年,营商环境建设、产业项目促进,以及“一江一河”的整治提升,各自都有“交账”的要求。但看待这两桩大事,以及借此观察2020年这一年,都需要放到更大的时空之中。
  
  这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往远了说,过完这一年,意味着21世纪度过了整整五分之一;往近了说,这一年开启的,也是整个“20年代”。换言之,看这一年,眼光至少要环顾前后10年、20年,甚至更长。
  
  “20年代”是这几天很多人挂在嘴边的热词。谈论它,不只是谈论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潜意识里,人们对这一年,赋予的是一种长时段的期望。
  
  2020年的开局,是要为未来十年打下基础;未来十年之于今后,意义就更特别——无论对标2035年上海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还是展望2050年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愿景,这十年所扮演的角色,都将举足轻重。
  
  反过来,谋划未来的十年,也必须从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开始,需要具体分解到每一个看似细微、实则影响深远的布局与安排。上海着手在做的事,就合乎这样的逻辑。
  
  这座城市自身的发展阶段,以及当前身处的全球变局,都呼唤着一种远近结合的发展观和治理观。
  
  两年多前,这里的人们就开始反复追问,“10年、20年后,上海拿什么参与全球竞争?”一个共识是,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是长久的制胜之道,也是应对短期风险挑战、破局突围的应有之策。
  
  与此同时,这座城市也反复强调实践落地的意义,并将“狠抓落实、善作善成”作为新一年的座右铭。
  
  换言之,谋划当下的事,不能只观当下,目光要放得更长;谋划未来的事,也不能空想未来,脚步要踩得更实。
  
  由营商环境着手促进投资,从江河沿岸着手优化城市空间,都包含着这样一种长远与切近、宏大与细微的辩证法。
  
  好的发展态势,来源于实实在在的好项目,和稳健、高效、高质量的投资,是要通过具体的项目落地、企业活力来说话的;好的城市空间,应当为人所用、为人所乐于用,是要通过普通人身在其间的体验度、感受度来说话的。
  
  同时,抓具体项目、做细节设计,都必须胸怀大全局、洞察大趋势、踏准大浪潮,而不局限于一时一地。两相结合,关于城市的各项决策和谋划,才会经得起长时段的检验,才会有质量之高、品质之优。
  
  更深的内涵是,从经济发展到民生事务,从城市设计到空间治理,上海的方方面面,都要愈加重视“环境”二字,愈加善于通过一个综合环境的打造,来撬动城市能级和竞争力提升。
  


  
  要说21世纪的前20年,人们对哪些概念真正有了非同寻常的认知,“环境”二字一定名列其中。回想一下,国人真正意识到“环境保护”之紧迫意识,进而逐步培育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思路,乃至上升为“绿色发展”的理念,正是这20年里发生的事。
  
  而到如今,城市所要探讨的环境,早已不只是生态环境的范畴,而更是软硬结合、远近叠加的复合概念——公正、透明、法治、高效的营商环境是必要的环境,可通达、可亲近、可阅读的城市公共空间也是一种环境,讲开放、善创新、能包容、富有活力的社会人文氛围,同样是一种必备的环境。
  
  更深层次的“环境治理”,正是接下来要开启的新局。
  
  过去谈论各种环境,人们习惯于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作区分。但在今天,它们越发显现出交叉和重叠。
  
  营商环境固然体现为大量的经济指标,但若没有充分敞开的公共空间,没有高度便捷的基础设施,没有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没有足够多的可漫步的小街巷、可呆坐的咖啡馆、可供交往的小店面,一座城市能否真正吸引全球范围的投资者与创业人才,又能否招徕企业巨头和希望之星,让他们乐于安营扎寨,显然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与打开,也不是简单的开放贯通。其背后同样指向城市功能,同样需要为发展提供正向推动力。
  
  基于这样的综合考量,营商环境、城市环境或是别的什么环境,才是立体、厚实、可持续且有竞争力的。而当下和未来的全球竞争,恰恰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综合竞争,要比硬实力,同样比软环境,没有软环境,则难言硬实力。
  
  对上海而言,新年第一个工作日——或者说,是“20年代”第一个工作日——所释放的重要信号,或许就在于此。
  
  这是一个需要开始冲刺的时刻,同时,它又将开启一场长跑。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