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威尼斯、悉尼、上海与水的不解之缘,看黄浦江两岸45公里贯通

2019-12-12 10:07  |  作者:柳森  |  来源:上观新闻


  上海滨水空间如何更好地为市民生活、城市发展服务?作为特大城市的上海,如何发展得更好?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规划建筑板块策展人阮昕,带来自己的思考。
  

  阮昕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光启讲席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城市建筑环境学院副院长、建筑系主任,悉尼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这一次规划建筑板块的理念,我们给它取了一个题目叫作“再生——水之魔力”,主要强调水和滨水空间在打造美好生活当中起的奇妙作用。内容上,我们从“三城记”开始,讲述滨水的故事。这个故事所涉及的“三城”,分别是上海、悉尼和威尼斯。
  
  上海的水乡生态系统有千年历史。它通过黄浦江的潮汐,对农作物的灌溉和排污起到了一个奇妙的调节作用。通过经年累月的发展,农作物和自然生态在其间和谐共生。然而,开埠以后,当时的租界开始新建洋楼,沿着原来的河道,填了河,铺了路,建地下水道,把污水排到了敞开的河道里面,上海既有的生态水乡系统遭到了破坏。后来,由于一江一河对近代工业的贡献,有了今天的上海。在此过程中,黄浦江的作用不言而喻,它带来了交通的便利,它把货物运走,也把外面的思想和冲击带了进来。
  
  如今,当我们再次回顾上海这段常常被人忽略的生态水乡历史,可以看到黄浦江45公里岸线跟城市生活的结合、苏州河跟太湖生态的关系。展望未来上海,也为了恢复生态水乡,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系统有待重建。
  
  悉尼现在可以说是全世界最美的滨水城市之一。但在过去,悉尼港也曾因为为澳大利亚的近代工业、早期农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交通和便利,造成了大量的污染。上世纪中后期,尤其是七八十年代以后,悉尼经历了一个生态修复的过程,从工业港转变成了一个休闲港。
  
  威尼斯最早是一片沼泽地。在北方蛮族的威胁下,威尼斯成为一个原住民的避难所。但后来,在威尼斯人的辛勤劳动和精心设计下,威尼斯整座城市仿佛一个精美的城市建筑艺术品,水及其象征性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之所以要讲这个“三城记”的故事,一方面是想回顾历史,在历史的基础上,探究水通过怎样的方式与人共生,共建美好生活;另一方面,我们也想展望将来,给大家看到“水之魔力”的未来发展方向。
  


  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馆片区
  
  展望未来,我觉得黄浦江两岸45公里的贯通,表层上是一个公共休闲空间的打造,给市民、游客提供各种各样的公共空间和活动,使生活更加丰富。与此同时,面向未来的上海发展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计划。那就是,希望整个上海在生态修复过程中,从绿地、水域到公共空间,从城市的内中心到黄浦江沿岸,实现整体上的相互渗透。如果我们在修复生态的过程中,尊重自然的原则,尊重历史上积累下的那些可行的、成功的经验,那么我们在设计未来生态的过程中,就能实现一个更合理、更可持续的生态。
  
  这一次,我们的展览内容有来自世界各地有关滨水空间的案例,对上海自己的案例也做了非常全面和精细的展示。这一切会带来怎样的相遇虽难以预测,但我们可以感觉到,这将为未来各种各样的交流打下非常好的基础。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对一些场地的改造,会在城市空间改造、保护和更新的过程中,留下一些记忆,也埋下一些种子。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理念,也是其他城市类似展览所没有的。这个理念应该不断地做下去,把它贯彻好、传播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