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雅趣 宁静致远——读李志国的花鸟画近作

2019-12-4 10:50  |  作者:杜佳妮、丁涛  |  来源:中国文化报

春消息(国画) 40×30厘米 2013年 李志国
  
  李志国的花鸟画近作,有一股清香雅气,淡雅、斯文、诗意,富有自然生活情趣,让人宁静而致远,散怀而悦心。
  
  他所画的荷花、水禽、老梅、飞鸟,都有郁勃的生机。其用笔工细而又随意,线与面的穿插,勾与染的互补、虚与实的相济,自然天成、恰到好处。这一方面透出艺术家厚积薄发的造型功力,另一方面也可见其水墨形神捕捉的迅捷肯定,作品灵动活泼,具有性情中人挥洒自如的从容。李志国的画无论设色、水墨,看似经意,却是随意;仿佛随意,却寓经意,轻松自然,水到渠成,毫不做作,笔头甚为洒脱。若按“能、妙、神、逸”四品的古画评定标准,当属逸品一格。而逸品的产生,在于画家将后天之功与先天之妙做了从必然到自由的提炼,既张扬了后天的水滴石穿之功,又显示了先天的神妙灵气之力。而由先天的灵气这一与生俱来的活水,最后源源不绝地主导创作,画由境生,笔随心出,只要人在、心在,思绪与画意就会永远被激活,落笔染墨,如有神助。因此,哲人称画家的最终能力在于才情与学养,而技艺早已归为从属的地位。
  
  李志国的花鸟画之所以能步入逸品一格,当然在于他自身的审美、笔墨功夫、勤奋好学,以及诗情画意的情趣所致。他念念不忘自己曾在中国美术学院这所艺术殿堂里攻读学艺,对文化人而言,青年时的校园生活最难忘怀。李可染、朱德群、吴冠中、赵无极等画坛大师,直到晚年还感恩母校“国立艺专”(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因为这短短的大学岁月,使他们开阔了视野,掌握了基础,找到了扬长避短之处,决定了日后的可持续发展。李志国在杭州的学习生涯让他领略到宋人花鸟画的精致、元人花鸟画的雅逸,乃能从优秀传统中广采博取,形成自己工意兼具、典雅秀逸的风旨。当然,他毕业后南北万里行的阅历,以及在广东这“岭南画派”发源之地的艺术活动,使他的画风更加开放和与时俱进。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