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瓷艺传承展、”隐“陈亮艺术个展在沪成功举办

2019-12-2 21:06  |  作者:杨博  |  来源:上海文艺网


  上海文艺网电(郭伟杰)由上海美术学院、上海市闵行区梅陇镇政府主办的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瓷艺传承展和“隐”陈亮艺术个展在上海观缘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侧重于历史梳理和重在表现未来探索的两个展览同时举办,显示了“海派瓷艺”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强大的生命力。


  陈家泠、陈亮父子作为传承人的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派瓷艺传承展”,第一次系统展示了“海派瓷艺”享誉国际“泠”风貌。这原为艺术家的生活艺术,而功在服务人民幸福的艺术生活。
  
  陈家泠、陈亮父子对海派艺瓷提出了自己的定义:“海派瓷艺”是以海派的绘画与材料的结合。他们主持的半岛瓷艺馆既是海派瓷艺的一个传承又以釉里红釉下彩窑变的特色推进了海派瓷艺的当代发展,是区别其他瓷艺的一个显著特征。“海派瓷艺”是艺术家对瓷艺完整性的构思和创作过程,是一次成型、一次性绘画、一次性烧制,在釉料的选择和使用上特别注重对釉料的配制,以追求绘画与材料天人合一的高度统一。除认知的流程如、工艺、材料、拉坯、绘画和上釉外。釉里红釉下彩的窑变,其流动性大、窑火难控制等,作品的成功率极低而收藏性则更强。为此,难度既是对海派瓷艺的一个挑战,也是海派瓷艺的一种追求。用新概念大胆探索釉料的配制,用新技法对流动釉的窑火控制以专人、专炉窑火专控法,以数据来探索规律性以实现海派瓷艺的新突破。
  
  “海派瓷艺”属社会传承,是以陈家泠为主脉兼有师徒传承的。


  陈家泠、陈亮父子是1994年开始对瓷艺进行探索的,2000年和2003年他们在上海先后创办了“申窑”、“泠窑”。20世纪50年代陈家泠在中国美院(当时叫浙江美院)学生时代经常观看学习潘天寿、吴茀之、陆俨少、周昌谷等老师们的艺术风格和绘画技法,那时一些老师或在假期或与艺术家们结伴到景德镇等地的瓷厂画瓷,是时代的要求美术专业教授要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要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生活用品创作,这给陈家泠留下了深刻印象。1963年陈家泠分配到上海工作后,他经常到陆俨少老师家中进行研学。陆老师特别重视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常说:学生如果像他,则说明老师无能,强调:传承亦老师,创造亦老师。陆俨少先生自己就画瓷艺,他既是海派瓷艺的历史传承先声,和陈家泠也是师生之间的师徒传承,这里不仅有在中国美院的课堂教学,更有陈家泠在陆俨少先生上海家中受先生亲炙的10年耳提面命。


  2007年-2019年,陈家泠先后在国内外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安徽、陕西、美国、澳大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斯里兰卡、泰国等举办了近20个展览,海派瓷艺成为展览新亮点,扩大了海派瓷艺宣传,推广了非遗文化。2013年、2017年,陈家泠在国博举办了两次大型个展,使得泠窑瓷艺作品进入了国家殿堂。2013年9月,在中国非遗事业的推动者和领导者、时任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半岛瓷艺馆“泠窑”申报审核通过成为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家泠先生成为该项目传承人。
  
  20世纪90年代以后,陈亮子承父业从事美术创作和教学工作,作为上海美院陶瓷工作室的专业教师,陈亮更侧重于承担着瓷艺现代性和新工艺、多媒材的创作研究和教学。


  近40年来的大量实践探索,“海派瓷艺”泠窑作品,已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海内外机构收藏,并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外国领导。由上影拍摄、著名导演贾樟柯监制的《陈家泠》宽荧幕彩色纪录片,先后在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荣获了三项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大奖和夏威夷电影节文化大使奖。该影片向世界宣传了中国非遗文化“海派瓷艺”。上海玉佛寺《陈家泠佛教艺术馆》,三个楼面五个厅,总面积1000㎡,其中圣山轩、罗汉堂、观音殿和禅意厅常年展示海派瓷艺和瓷艺衍生品。
  
  上海半岛瓷艺馆泠窑是上海第一个以艺术家个人命名的“窑”,其作品的的标识均以“泠”为标识。它又是很多艺术名家共同的创作平台,从陈家泠、陈亮在上海半岛瓷艺馆“申窑”、“泠窑”开窑以来,沈家良、杨正新、马晓娟、陈古魁、许根荣等上海艺术名家经常到泠窑举行各种瓷艺的交流活动,最多时有20多人。方增先等前辈艺术大师也放心地把自己的作品送到泠窑来烧。陈家泠、陈亮父子还重视培养海派瓷艺后续人才,建立上海美术学院的教育培训基地,举办海内外作品交流和主题研讨活动。


  “‘隐’陈亮艺术个展”是上海美术学院教师陈亮生平第一个个展。作者以“隐”为题是想表现瓷艺的变幻和天(窑炉烈焰)、地(瓷土釉色)、人(艺术家)的和谐共生。展览共有三组作品:黑白瓷三角装置和幻彩三角瓷艺装置《混沌》、镶嵌瓷木装置《天梯》、石榴装置《十月》。《混沌》作者意在三角的形态表达三角立天、地、人三极格局,以黑白象征八卦阴阳变化,以幻彩象征五行-金木水火土;《天梯》,对应的是瓷窑的内环境,犹如母亲的子宫,瓷的新生正式诞生在瓷窑之中。作者巧妙地呈现难得一见的瓷器烧制过程,用装置作品在静态环境下呈现在观众面前,与其说这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学术探究,不如说这是艺术家的用心和对艺术的执著追求,1350度金石俱熔高温烈焰凝炼的质朴深蕴品格,神鬼莫测、天作之合的窑变成就“春来江水绿如蓝”的“釉里红”,老窑工烧窑的精当和开窑的虔敬。说不尽瓷窑绵延千年的故事传说、人文掌故。在这窑中,平行上升的天梯中,有序也无序的金属点,有意不能无意地传递着神秘的密码,这是艺术传承的密码,这是薪火相传的密码,这是生命延续的密码。传承是天地人的合作,是各方共同呼唤的精灵,没有救世主,只有一份共生欢喜的美好虔诚、共留遗憾的不懈希望。《十月》,陈亮再次运用高温颜色釉的无穷变化,用火的神来之笔叙述着奇幻的多子多福。石榴其实原产于巴尔干地区和伊朗(拉丁名:PunicagranatumL.),据记载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进的,可以说石榴来到中国见证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和发展,而我们当今的中国正需要这种团结的力量,就像习主席说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像石榴籽儿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陈亮用釉里红的火红绽放,表达着我们中国的热情和开放,一百个大小不同神采各异的石榴在一个又一个圆的循环中和平共处、齐放光芒。呼吁世界,用爱发声,和平共进!如果说草间弥生在瓢虫和南瓜中找到了自己形式语言的载体,那么陈亮对于石榴这一特别对象物的创作和表达上也开启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探索。
  
  陈亮以陶瓷材料为主导的多材料和艺术形式的探索十分丰富,他在陶瓷与木材相结合的家具上的创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和陈家泠先生合作的家具《远山》被有关专家誉为是2018年度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展上唯一一套创新家具。


  本次“隐”展走的是小而精的路子,陈亮以往的创作不是“隐”在上海美术学院的教学中,就是“隐”在协助父亲陈家泠一次又一次从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直到两次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巨大而繁杂的展览事务中,以至于本人应邀为陈亮策划的个展屡屡被推迟数年。这是陈亮第一个个展,这次的“隐”更显示了陈亮多年来深入研究创作的沉潜之心,“隐”无疑是陈亮沉潜创作的最佳状态。



责任编辑:杨博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