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人与社会《向往美好的生活 ——与孩子们谈论36个话题》

2023-2-24 15:11  |  来源:上海文艺网

人与社会
  
  孩子:上午好!
  
  今天被允许每家每户有一人出小区购物,你妈妈就幸福快乐地出去了。居家时间久了,总想到外面去看看,既想与他人交流,也想看看外面的自然风景。小区的空间对现代人而言真是太小了。没有疫情的时候,往往本市出行驱车,去外地坐高铁,出国乘飞机。现在也只能步行在周边逛逛,小区居民就满足了。希望不久就能恢复常态,生活会更加美好。人类有充分的耐性和智慧,新冠病毒也在不断变异,谋求与人类的共生。从生物学而言,人类是新冠病毒的宿主,那么什么是人类的宿主呢?地球!人类依附在地球之上,从地球上获取生存与发展的资源。不知道病毒是否会联合协作从人体获取资源,但人是会合作共谋从地球获取资源。人类力量本来很渺小,但因为组织协作,且传承前人智慧,故此合纵连横,既有协作又有传承,时空嫁接而逐渐强大,并成为地球陆地上的霸主。但人不管如何强大,终究还是地球生物,需要依靠地球生存,起码目前如此,至于以后太空移民是否能可行,尚无定论。人类与地球的共生模式不像新冠病毒与宿主的关系,新冠病毒出现的时候异常凶猛,往往令宿主痛苦,甚至杀死宿主。新冠病毒估计有原始的智商,懂得简单实用的逻辑,它们知道宿主死亡,自己也难于存在,故此不断变异,毒性减弱,致死率变低,估计未来也就是感冒病毒的毒性,从而达到与人类共存的目的。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却非如此,人类本不是外来之物,而是地球生物演进生成。故此,前期就像个婴儿,慢慢长大,力量与智慧都有所增长。且人类一直在适应自然,虽然也有改造,但仅是小范围和部分领域。人类虽然也关注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但随着社会发展,部落、民族、国家在资源分配、利益争夺中总有斗争协作,即使是同种同宗同族,同性同姓同行者,也往往有合作与斗争。相对于与自然的和谐与斗争,人类往往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人类本身的社会关系上,其重点是资源的分配。生产是为了资源,合作是为了资源,斗争同样是为了资源,这些资源除了地球资源,还包括精神资源。人类不仅需要物质资料生存,还需要精神资源滋养。这些精神资源如空气与水,滋养着人的意志与灵魂。因社会分工存在,精神资源的生产者和占有者不同,所以也会涉及交易与分配。对精神资源的分配成为人类斗争与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类的精神资源与物质资源往往密切相连,纯粹的物质资源总会被赋予精神价值,即使最基础的吃穿住行也不是停留在物资层面上,往往因为加工、运输、服务等,附加了许多精神要素。虽然人的自然性与生而来,但人的社会性也根深蒂固。很多时候,人们进行合作与争斗往往是为了分配这些精神资源。国家如此、民族如此,甚至个人也是如此。
  
  孩子,人不但是有形的生命体,也是无形的精神生命体,这两个生命体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密不可分。很多时候,人们为了说清道理,往往会分门别类的进行解析,但实际分不清道不明的地方很多。因没有更好的办法,就依然试着解析以促进理解,这是人类的智慧也是符号定义和推理的局限。人的有形生命体特征与其他动物雷同,也需经历出生、生长、成熟、衰老、死亡的过程。虽然当代人的寿命已经远远超越了古人,但寿命依然存在,且血肉之躯不可能长存。人的肉身有物理结构和化学功能,其使用过程中必有损耗。年青时的损耗尚能及时修补,但过了保质期就难,时间长了越来越差。物理的运动机能和化学的加工功能都是如此,所以人的肉身需要使用恰当,既不能过分消耗,也不能长期停用。用则损,停则废,用多用少有辩证关系,但终是走向报废。很多的运动员或者强体力劳动者,过分消耗体力,寿命并不长。有些好吃懒做者又堆积营养,未能及时加工使用,占了人体空间,堵塞通道,甚至破坏身体结构,严重影响健康。人体说起来复杂,实际也简单,要想身体健康就要长期保持物理机能与化学加工功能的正常。人体内有体液等各种催化剂,在加工过程中与食物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营养和其他人体必需物质,供给人体各细胞、组织、器官使用,保证其正常机能。当人的体液等质量退化或变质后,人体就容易产生系统性问题。人体还有重要的运输管道,千丝万缕密布于体内,保持人体管道畅通也非常重要,营养物质若及时输送到位,就能及时修复组织机能。同时,各种有害物质也能及时散发和排泄,防止污染体内环境。正常的吸收和排泄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否则就是身体受损的开始。所以身体健康的基本逻辑即是先天的身体各组织机能正常,然后通过呼吸和合理饮食获得物质,通过身体的物理与化学加工,并有各种体液、气体、甚至情绪影响下的物质等参与加工转化。当加工完成后,及时产生人体需要的物质和加工废料。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和废料都通过各类管道各得其所,或用于补充营养和修复机体、或用于补充体液,或者是废物需要及时排出。这里面几个关键要素:机体功能正常、摄入物质有益、各种催化物有效,加工过程顺利,运送渠道畅通,及时吸收和修复身体机能。这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人体健康。有人形容人体为小宇宙,确也有道理,体内亦有江河湖海,万千生物,各种变化,各种能量。
  
  孩子,人比一般动物复杂主要在其社会性,各种社会关系链条长而复杂。人从出生第一天就进入到社会关系网络中,因为父母就在这个关系网络中生存,这个关系网络相互制约又相互合作。这种社会关系网为生产、加工、占有、使用、分配资源而紧密相连。社会中有些人主要提供物质生产,有些人主要提供精神生产。物质生产需要原材料,加工工具、生产方法,而且还需消耗人的时间与精力。产品出来后又多经过储存、运输、交易,使用。与物质生产相似,精神产品的生产也是如此,先要掌握原材料,这种原材料包括各种知识、数据、信息等,掌握了原材料后就是使用工具加工的过程,这些加工工具包括自身大脑,也包括别人大脑,甚至计算机大脑等,加工的过程中同样涉及不同方法,有些方法实用,有些方法笨拙,加工后就生成精神产品,这些产品如书籍、影像、图画、建筑、雕塑、音乐等等。这些产品也有储存和运输的过程,然后是产品交易,使用等等。孩子,精神产品的生产占有原材料也很重要,有些人的材料如泥土,有些人的材料如黄金。一般黄金的价值超越泥土,但关键是看你能生产出什么?泥土也可以制成艺术品,价值可以超过等量的黄金。读书学习的过程就是占有原材料的一个主要过程。占有原材料后就是选择工具、使用工具的过程,自己的大脑和别人的大脑都可以成为加工工具,关键看自身能力是否能够调动。当大脑工具多且先进,反应快,其产品不但质优而且量多。生产出来的产品也要去交易,交易的价格往往受到产品的内涵容量,加工难易程度,以及供求关系影响。很多人懂得占有原材料,读书很多,但不善于使用工具加工,往往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所以学习后要多思考和锻炼,这样才能成为自己的产品;有些人也懂得对原材料的加工,但自身大脑缺少训练,大脑这台加工机器落后,这时也需要不断的推进大脑升级换代,使自己的机器先进。同时,也要善于使用别人的智慧,甚至计算机智慧等,尽量占有更多的加工机器。在机器加工精神产品的同时也要观察分析市场的需求,生产出符合时代、符合历史发展的精神产品。这样自己就是高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和占有者,从而在社会分配中保持优势。孩子,这个社会就是物质与精神生产、存储、运输、交易和使用的社会,社会关系中人际交往往往是因为某个环节而产生关系。与物质生产领域相同,精神生产领域也有贩卖者,他们低价从生产者那里得到产品,然后通过各种运作提升产品的价值,最终获得差额利润。有些时候对精神生产不够理解,完全可以对照物质生产的过程获得理解。占有知识未必越多越好,占有了不能用或者不能很好利用价值也难以显现。物质生产中,很多工匠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一个朽木也能精雕自作;一些科学家甚至能够把原材料进行催化,形成各种反应,获得极大的能量,如铀能生产出核弹。精神生产也是如此,不是简单对原材料的分析整理,也能催化出核裂变。孩子,你若要成为优秀的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就要占有知识、信息等原材料,并通过锻炼练就神奇的大脑,这台神奇的机器有利于你对知识与信息加工,在加工过程中你还要掌握或者探索出各种先进的加工方法,甚至找到些催化剂。这样你就要生产出自己的产品,这些产品你可以存储、运输、到相关市场上交易,而且精神产品神奇的是即使你已经出售,生产机器与方法依然在你这里,你还可以复制或者升级换代,这样,精神市场上的产品永远落后于你的下一代产品。
  
  孩子,人与人之间组成了家庭、利益共同体、民族、国家。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思维、人的语言、人的情感等多是社会的产物;人的生活也具有社会性,生活中的家庭,朋友,师生、亲戚多是社会产物;人的生产活动同样具有社会性,我们的生产劳动多是社会行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但当代人的自然性正在发生变化,甚至人机互联,或者人的器官用机器来代替。机器没有人的七情六欲,甚至连基本的物质消耗都不需要,转而消耗其它物质。这时,人机合体就无所谓自然的生老病死。人是社会的产物,当代人不但自然性在产生变化,社会性也在变化中。原来的社会还是在自然社会的基础上运转,但随着网络世界的发展,我们往往会对应网络世界中的虚拟人,我们在网络世界中的欲望和愿望是什么呢?虚拟人在网络世界中又有多少欲望呢?孩子,这是一个变化极快的世界,这个世界正突破了人类原有的时空逻辑、生理意识和生存状态,人将多元存在,有现实世界的自然人,人与机器组成的合体人,纯粹的机器人等等,还有非现实世界中的模拟人,虚拟人等等,人的定义将被突破,人将何去何从?未来世界是多元世界,有现实世界、现实与虚拟合成世界、纯粹的虚拟世界等等,这样的多元世界中社会是什么形态?这些都有待你们年青一代去研究和探索。

作者简介:
  
  黄暾炜,文化学者、美学专家、青年评论家。上海戏剧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书记、副院长,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国际木偶联会会员、上海史志学会理事,上海评论家协会会员、文旅部戏曲艺术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学员、教育部中央电教馆全国微电影征集展播活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剧本组组长。
  
  长期从事艺术管理、艺术创作、艺术理论研究与艺术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项目多次获得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在国家级报刊杂志发表艺术管理及研究系列论文。策划、制作、编导的京剧、昆剧、音乐剧、越剧、潮剧及话剧、歌舞剧、木偶剧、电影作品三十余项。策划制作的重要演出作品多次获中国国家艺术基金、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重大项目资助,并获中国京剧艺术节、中国昆剧艺术节、上海白玉兰评审等等国家级奖项。先后带队赴欧洲,美洲,亚洲国家讲学,考察,交流演出。
  
  为上海乃至全国高校、科研院所、艺术机构、国家重点院团,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组织策划活动及文化创意项目,开设《艺术美学》、《中国美学》、《戏曲美学》、《戏曲院团管理案例研究》、《剧目策划与制作》、《微电影鉴赏与剧本创作》、《美与美育》、《微电影剧本创作》、《艺术概论》、《民族艺术的美学追求》、《美与审美差异》、《中西方美学比较研究》、《民族审美意识的演变与现状》、《戏曲流派赏析》、《东方艺术赏析》、《文化自信三基色》、《文化自信从哪里来?》、《文化自信与民族审美》、《服装美学》、《建筑美学》、《文化自信与中国精神》、《气场与能量》、《中华艺术精神》、《中国企业家的人文追求》、《当代中国智慧》、《孙子兵法与中国智慧》等艺术讲座与主要课程。
  

责任编辑:杨博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