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是美德
孩子:上午好!
今天比较忙,早晨起来就是核酸检测,然后是工作会议,填表交资料,晚上还有上课任务,估计又要忙到深夜。其实,每周的周一都是比较忙,各单位一般都在周一检查上周的工作情况,然后布置本周的工作。每周的第一天就要调整到工作模式,以积极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来。上海人的工作节奏比较快,一般中午都也不休息,往往晚上还要加班。其实,不但上海,像北京、广州、深圳这些城市的节奏都挺快,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人们都在努力追逐梦想,实现理想。天才的特征就是勤奋,甚至天才就是勤奋,如鲁迅先生所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很多人的成功就在于比别人更勤劳,更会有效使用时间。中国人向来以勤劳为美德,不管是历史传承还是现实创造,成就的取得大多得益于勤劳。勤劳已成为中华民族家国兴盛,民族自强的基本条件,当然也是个人自立发展的基本条件。早年在乡下的的时候,一般人家会以懒惰为耻,若被骂做好吃懒做,就是很羞愧的事情。平常即使不是很忙,父母也不容许睡懒觉,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所谓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中国人特别珍惜早晨的时光,很多人甚至在天还没亮时就摸黑出去工作,原来农村春种夏收的时候我们也是如此,常常睡眼朦胧的起床劳动。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的春天也特别忙,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要赶农时,把各种种子及时播种下去。在播种之前还需要耕田耙地,把肥沃的土地翻出来,把高低不平的土地弄平整。播种后还需要施肥浇水除草,有这一系列的工作要完成,每天起早摸黑。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劳动人民不容易。如现实耕种农田一样,人生也需要及时的耕种心田,播撒种子,浇水施肥除草,这些都需要勤劳品质、坚强意志来完成。勤劳不但可贵,勤劳还是很多品质和习惯养成的基础。如勤劳的人大都爱干净,我见过很多乡下的阿姨,头发一丝不苟。身上也清爽,衣服未必新,甚至打了补丁,但干干净净。他们见不到家里的脏乱,总喜欢整理,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勤于耕耘;勤劳的人除了爱干净,自身还有志气,比较自强,他们相信美好的生活靠勤劳的双手来创造。勤劳的人一般不太求人,他们辛勤耕耘,总会有收获,也能解决基本的吃穿住行。我们经常说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其勤劳与勇敢往往联系在一起。勤劳的人不喜欢依附被人,他们自强不息,所以勇敢也是顺利成章的事情。勤劳与富裕紧密相连,特别是农耕社会,只有播种,耕耘才会有收获,所谓人勤地生宝,人懒地长草,勤劳人家的收获往往会多过普通人家。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不管信息的收集、整理、运用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我们也常常看到越是成功人士越勤奋。有些人在候机候车时也不忘工作,经常看到人们乘飞机,坐高铁都带着电脑学习与工作。时间是最容易忽视而轻易流逝,点点滴滴的抓紧,往往可以完成积累出不少的时间,完成不少的学习与工作任务。当然,也有人也质疑勤劳,认为勤劳的人一般不知道想办法,工作上不讨巧,不会所谓的偷奸使滑,甚至有些笨和蠢。其实不然,勤劳的人见多识广,他们知道勤劳才能取得日积月累的成就,并且很多成功都不是一时的讨巧能够获得,往往需要经历较长时间,踏踏实实的努力。
当然,勤劳者也并非要面面俱到,所有事情都需要亲力亲为。勤劳者要切忌陷入堆积如山的杂事琐事中,要避免被杂事小事缠绕。勤劳者不是简单的手脚勤快,更是头脑勤劳,凡事思考更多,判断更准确。勤劳者分得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懂得精要主义的原则,首先完成紧急而重要的事情。勤劳者紧跟时代的发展,能利用好人生的每个阶段。他们知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繁忙与收获。他们一般很少有无谓感叹和悔恨,他们珍惜当下与未来。勤劳者的行动力强,他们更专注于自己的行动目标,不犹豫,不退缩。一勤天下无难事,在勤劳者的不懈努力下,难事往往能克服并取得成功。我经常看到有些人喜欢闲聊,聊着聊着往往是东家长,西家短,流言蜚语满天飞,是非恩怨也多,甚至聊着聊着的双方也会各持己见而争吵。勤劳的人一般动手多,动口少,他们没有闲功夫去聊闲天,故此勤劳者是非也少。他们即使歇息的时候,也是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人们从事集体劳动或者团队合作,都喜欢与勤劳者搭档,倒不是想占他们的便宜,只是想着大家齐心协力的完成工作。相反,懒惰者往往被人嫌弃,因为懒惰者常有小心眼,好占人便宜,且经常拖团队的后腿。当然,勤劳者也未必都聪明,但勤能补拙,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往往胜过别人一时的聪明。勤劳是种进取精神,勤劳者不会怨天尤人,不会自暴自弃,他们更多的是坚持不懈,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孩子,勤劳是中华民族第一美德,也是很多中国家庭的传家法宝。我小的时候,父母都注意培养孩子勤劳的习惯。当时,家里不是很宽敞,房子里都没水泥地,而是泥土,容易脏。这些泥土常年累月踩得很坚实,干净时往往闪着岩石一样的光芒。我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扫地,把地上扫的干干净净,直到闪出亮光。我还有的工作就是洗碗,擦拭桌子等家务活。当时家里用水还不是太方便,需要到村子的另一头去担水,年青孩子担着一桶水也不轻松,但往往用得很快,因为家里需要擦洗的东西很多。奶奶是个爱干净的人,往往东擦擦,西擦擦,洗这洗那。虽然家里的衣物比较老旧,但非常的干净整洁,甚至我读初中的时候还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虽然破但往往比人家新衣服还干净。这些勤劳的习惯都需要从小养成,所以你在家的时候,父母也会让你做些简单的家务,如整理书桌,洗洗碗,扫扫地之类。但因为你上课比较忙,学习是最重要的事情,为照顾你,所以让你做家务也不多,但以后还是要主动多做家务,甚至学校也强调孩子的劳动观念与劳动习惯的养成,也会安排劳动课程。热爱劳动的孩子更懂得珍惜劳动成功,也更有孝心,因为他们体验过后就知道劳动的辛苦和父母的不易。
勤劳者不能认为自己被传统美德所绑架,而把被动劳动当成勤劳。勤劳是内化于心,积极主动的行为。我们也看过很多的劳动者被生活所迫,或被人驱使、被人剥削。他们工作辛苦,但劳动果实却被人所侵占,他们的辛勤劳动也换不来基本的温饱。这些人的勤劳不是积极主动的行为,也激不起内心的潜能,这样的勤劳如牛羊被驱使,令人心酸。但这样的勤劳不是我们所讨论的勤劳,我们讨论的勤劳是创造性劳动的品质,而不是重复性劳动的惯性。孩子,人生不过百年,算来不到四万天,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时间给勤劳者带来收获与荣誉,时间让懒惰者感受失败与耻辱。时光流逝,永不停歇,只有勤劳者才能时刻意识到时间的宝贵,从而把握时间,珍惜时间。想想一分钟六十秒,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分秒必争,总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珍惜时间的意识多出五十九倍。时间如白驹过隙,珍惜时间的人总是分秒必争,而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无色无味,往往不经意间溜走,他们悄悄从指缝间滑落,从肩头滑走,从笑谈中失去。孩子,时间一旦错过,将不复存在。你应该记得朱自清《匆匆》这篇文章开头的几句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时间对谁而言都是一去不复返,生命从出生的一刻起就开始倒计时。珍惜时间吧,不要让无聊的游戏、虚无的小说和无谓的琐事耗费宝贵的生命。
孩子,我已经年过半百,从小地方到大上海,平台不比别人高,见识不比别人广,甚至自认为情商智商也普通,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唯一骄傲的是自身的勤劳与锲而不舍。当然也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国家,让一个勤劳的人能够获取生存的财富和发展的机会。孩子,你正值青少年,人生正翻开美好的篇章,这些篇章需要认真去阅读,努力去实践。当代人都很忙碌,很多的父母忙于工作,很多的孩子疏于自我的管理,以致浪费大好的时光。我的工作也比较忙,因为疫情期间,我们朝夕相处,对你的关注会多些,要求会多些,目的是希望你养成珍惜时间的观念、积极上进的进取意识,而不是得过且过,浪费时间。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成功者,但缺少的是自己的成功。当然,父母也不是需要你成就伟大的事业,而是希望你能够做个对家庭有贡献,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能为家庭幸福,社会进步添砖加瓦。正如前文所说,时间飞逝,我还记得你幼小的时候,非常有自制力,也极有上进心,我们也常常为你认识了新图标,新英文,新汉字而高兴。你小小年龄已经能熟读英文字母,背诵几十首古诗。性格也是很干脆,在寒冷的冬日里,只要父母叫起床就一股脑的爬起来,还会帮助父母做家务。孩子,现在你渐渐长大了,从一个听话上进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有自己主见的青少年。这时,你的思想和性格逐渐独立,很多行动未必会听从或考虑父母的感受,更多的是听从自己的内心感受,但你一定要在内心发出坚强自信、自律自强、积极进取,勤奋勇敢的强音,这些声音将永远激励你前行。在你前行的道路上,将欣赏到沿途的美景,品尝人生的美味;收获成功的果实,领略人生的真谛。
作者简介:
黄暾炜,文化学者、美学专家、青年评论家。上海戏剧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书记、副院长,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国际木偶联会会员、上海史志学会理事,上海评论家协会会员、文旅部戏曲艺术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学员、教育部中央电教馆全国微电影征集展播活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剧本组组长。
长期从事艺术管理、艺术创作、艺术理论研究与艺术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项目多次获得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在国家级报刊杂志发表艺术管理及研究系列论文。策划、制作、编导的京剧、昆剧、音乐剧、越剧、潮剧及话剧、歌舞剧、木偶剧、电影作品三十余项。策划制作的重要演出作品多次获中国国家艺术基金、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重大项目资助,并获中国京剧艺术节、中国昆剧艺术节、上海白玉兰评审等等国家级奖项。先后带队赴欧洲,美洲,亚洲国家讲学,考察,交流演出。
为上海乃至全国高校、科研院所、艺术机构、国家重点院团,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组织策划活动及文化创意项目,开设《艺术美学》、《中国美学》、《戏曲美学》、《戏曲院团管理案例研究》、《剧目策划与制作》、《微电影鉴赏与剧本创作》、《美与美育》、《微电影剧本创作》、《艺术概论》、《民族艺术的美学追求》、《美与审美差异》、《中西方美学比较研究》、《民族审美意识的演变与现状》、《戏曲流派赏析》、《东方艺术赏析》、《文化自信三基色》、《文化自信从哪里来?》、《文化自信与民族审美》、《服装美学》、《建筑美学》、《文化自信与中国精神》、《气场与能量》、《中华艺术精神》、《中国企业家的人文追求》、《当代中国智慧》、《孙子兵法与中国智慧》等艺术讲座与主要课程。
责任编辑:杨博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