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瞬间|座谈会开在乡野间

2022-4-14 17:27  |  来源:新华网


  4月11日下午,正在海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五指山脚下的水满乡毛纳村。记者的镜头,定格下这样一个瞬间——
  
  在村寨凉亭内,总书记同基层干部、村民代表等围坐在一起,亲切交流。
  

记者 李学仁摄
  
  在总书记身旁有驻村第一书记、乡镇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村支书、老党员、致富带头人,也有村里的奥雅(黎语,意为德高望重的人)、返乡创业大学生、护林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透过照片,不难想见这场乡间座谈会热烈的氛围。
  
  这一幕让人想起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的情景。
  
  那一天,在村民院坝的前坪上,面对围坐在身边的父老乡亲,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为中国反贫困斗争指明方向。
  

记者 王晔摄
  
  从武陵山腹地到五指山脚下,“一个也不能少”的承诺化为现实,奋斗的主题也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全面振兴。
  
  在这个美丽的黎寨,总书记说:“我们已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接着要奔向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
  
  在谋划乡村振兴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曾清晰描绘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的路线图。
  
  凉亭内,参加座谈的基层干部、村民代表,正是这“五个振兴”的骨干力量,他们的身份颇具代表性——
  
  返乡创业大学生说,回乡当茶农不仅自己发家了,还带动周边农户致富,感到特自豪;生态护林员说,上山保护绿水青山,天天还能听鸟叫,生活很幸福;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说,村集体企业中党员发挥了关键作用,党组织号召力战斗力很重要……你一言我一语,大家谈体会、说认识、道心声。
  
  打开时空的视野,脑海中还能浮现这样一张老照片。
  


  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正定,年轻的县委书记习近平临时在大街上摆一张方桌,听取百姓意见。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种执政品格一以贯之;基层一线、田间地头,这种工作方法始终坚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遵义花茂村的小楼下,安徽金寨大湾村的瓦房前,黑龙江伊春林区的平房前,重庆石柱县华溪村的几条长凳,内蒙古赤峰市马鞍山村的农家小院……

  
  聊的是家长里短,问的是民生冷暖,听的是群众心声,谋划的是国之大者。座谈会开在乡野间,也开在老百姓心间。
  
  正如此次在毛纳村,总书记对乡亲们所说:
  
  “中国共产党关心的就是让全国各族群众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党没有自己的利益,党的领导干部更不应该有自己的私利,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
  
  
责任编辑:沈彤         杨博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